谈五个“三中全会”在改革开放
进程中的作用
从1978年12月到1998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先后召开了十一届到十五届的五个“三中全会”,从这五个“三中全会”的议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党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及时解决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遇到的新问题,从机时驾驶着中国这艘社会主义巨轮越过了一道道激流险滩,战胜了一次次狂风暴雨,迎来气象万千的辽阔江天。
这次全会吹响了向现代化建军的号角,掀开了改革开放的帷幕,滚滚春潮席卷神州大地。
从1978年12月到1984年10月,历时六年的改革开放已取得辉煌成果,小平同志于1979年视察了沿海地区,充分肯定了深圳特区这个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一试验结果。由于决策的正确,深圳从一个昔日的小镇崛起为现代化的大都市,显示出巨大的活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国各地的改革进入到所有制形式的攻坚阶段,面对诸多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党中央又及时在
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决定,给我国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全国各地先后出现了外资、三资、合资、个体等多种经济形式的企业,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共同发展的繁荣局面。
进入九十年代,国内外形势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上,东欧蜕变、苏联解体;在国内,对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争论不休,一些重大的理论课题的模糊不清困扰着人们。1992年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南巡讲话,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重要论述和“社会主义需要市场,资本主义也需要计划”的精辟论断,使全党开拓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思路,使改革开放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1993年11月到1998年10月的五年中,我们经历了一毓重大事件:其中有1997年3月的小平同志逝世;同年
从1997年底爆了并延续至今的亚洲金融风暴,已被波及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使世界经济陷入危机,中国自然也受到巨大的冲击,而我国同时还要支持香港的稳定,要战胜长江、松花江嫩江三大流域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要力保8%的国民经济增长,如此严峻的局面,出路和对策在哪?中共中央及时地于
全会做出的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策,对于巩固农村这个基础,扩大内需,抵御亚洲金融风暴的负面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年是我中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二十年。今天的中国已经在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上跃居世界第七,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民主与法制建设健康进行,可以说,我中正处在历史最好时期。纵观这二十年,我们深切感到,是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以巨大的胆略和气魄把工作重心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时,每当改革遇到难题,又是党中央及时召开会议,总结经验,指出新的前进方向,正是因为有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引,中国这艘巨轮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驶向理想的彼岸,迎接新世纪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