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同领,贾同领讲师,贾同领联系方式,贾同领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家居建材营销专家
46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贾同领:管理中的10种顿悟
2016-01-20 8722

文/贾同领(慧度)


很多管理者眼睛往往是向外看,一直盯着员工,觉得员工这要提升,那要改进,总感觉员工不尽人意。

其实如果换个角度,多审视自己,把员工当做一面镜子,照照自己,发现最后需要提升的只是自己!

很多事情的迎刃而解,需要改变视角,静心顿悟!

 

1、当下的环境是最合适的环境

要立足现实,不要去假设一些不可能的条件,比如:如果谁在去做这件事就好了,如果人数再多一些就好了,如果市场投入再大一些就好了,如果没有不利的事情出现就好了,……。做一些无谓的假设,只会浪费时间,延误战机,或为自己达不到目标找借口。要在现实的状态下开展工作,而且认为当下是最合适的环境,唯有如此,才能积极思考、正面应对。

管理者认为员工队伍素质太差时,想一想,假设员工队伍素质提高到自己想象的水平,他们还会甘心于现有的岗位吗?自己还能当他的领导吗?如果一切都如自己所想,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又如何去体现呢?再说,现有的环境,不正好是体现自己能力和锻炼自己的最佳舞台吗?这是多难得的自己施展才能和成长的环境!企业在市场中,就如同真实的作战环境,随时面临市场决战,不允许彩排,更不允许做条件假设。

 

2、眼中的员工状态,其实就是自己的表象

自己眼中公司员工状态如何,感受到他们是忠诚、是努力、是抱怨还是难以管理?在一个努力的人眼里,看到和吸引自己的都是别人的努力,别人的负面因素也无暇顾及,感受到的全是他们的努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反,一直心中不平,满是抱怨的人,也会吸引那些喜欢议论别人是非的人,结果眼中看到的抱怨越来越多,正面的因素在他眼里或者都视而不见。所以自己感受到他们的状态,其实就是自己的表象,只是我们看别人容易,读懂自己难。

我们可以做一个测试,对同一个企业,不同员工的感受和评价肯定不同。企业还是那个企业,员工还是那些员工,为什么每个人的眼里看到的不同呢?这是因为每个员工的状态不同,看到的也会不同,相由心生就是如此。其实,别人就是一面镜子,照到的全是自己。我们总喜欢盯着别人找缺点,而很少从内心审视自己,所以只能用反推的方式才能有所感悟。当我们感觉越来越多的人都看不顺眼时,那一定是自己出了问题!

 

3、特别不喜欢的,就是自己最需要提升的

我们有时会特别不喜欢某人或者特不喜欢某人做的某事,这原因是什么呢?是别人的问题吗?他的这一点是所有人都反感的吗?不见得!既然不是所有的人不喜欢,那为什么自己不喜欢?问题出在哪里呢?那是因为自己有偏见,或者是自己小题大做,或者是自己的某种“性格缺陷”,从而造成了自己的不喜欢。

比如员工经常和自己对着干,那是说明自己的人格魅力不够,或者能力没有得到其认同,或者自己平时也是对其如此,所以这些都是需要自己提升的方面;如果某人执行力差,经常拖拖拉拉,那是自己在管理上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果员工经常以家庭有特殊原因而耽误一些事情,那是说明自己对员工关怀不够;当我们不能容忍别人非议自己时,那是自己确实有某方面的不足,而自己又没有觉察到;如此等等。当我们面对“不喜欢”时,恰恰就是发现了自己最需要提升的方面。

 

4、把员工看成什么,他就是什么

我们习惯给员工贴标签,能力是强是弱,工作积极还是懒散,与自己是敌是友。自己怎么判断,往往最终真的就如所料。心理学告诉我们,在给某人贴上标签时,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也会对其发生微妙的变化。如认为某人是和自己对着干,那么在与其沟通时,自己的行为和举止就会表现出防备、不屑或敌意的态度,结果这些信息被对方捕捉到,对方也会同样为之。这个最初的“判断”是自己释放出去的,造成了弄“假”成真。再如我们认可某员工工作能力,就会多包容和鼓励,出现正强化;反之,认为员工能力不行,我们就喜欢批评和排挤,结果进行了负强化。其实这些标签,都是我们心里所预设出来的,并不代表真实。不然,为什么有的员工换了个工作环境,就表现出和原来判若两人呢?所以,总体上来说,应该相信每个员工都在努力创造一片自己的天地,我们要多鼓励、多肯定,多给员工贴正能量的标签。

 

5、员工的彻底认同,只有靠感化

不要认为企业有了规章制度,有了三项纪律八项注意什么的,就能让员工彻底的认同和遵守。表面的服从和内心的认同相差很远,表现在工作上就是规定的才去做,规定不到的就投机取巧,缺少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制度越来越多,培训越来越多,员工并不一定买账,流失率的高低就可以作为参考。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员工离职与其上司有直接关系。试想,员工都准备离职了,自己对其还能有什么影响力可言?

员工的彻底认同,关键是领导者自己的魅力和专业技能,自己以身作则,让员工内心受到触动,这样的影响才持久,带来的执行力才会强。看那些对公司忠诚、贡献大的员工,有多少是管理出来的?只是表面上的一堆管理制度,没有感情的投入、魅力的影响,是很难让员工认同的。

 

6、所有面临的问题,都是自己造成的

有些管理者喜欢怨天尤人,总是羡慕别人天时地利人和,觉得自己身边的同仁或客户有意制造难题。其实每个人身边的所有环境都是自己经营的,发生的事情是好是坏,都与自己的积累有关,不然为什么不发生在其他人身上呢。自己所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自己造成的。

比如管理者交代下属做一件事情,结果下属做砸了,惹出了麻烦。如果把原因归结到下属没有能力、不用心,然后狠狠的批评他一顿,结果呢?他并不一定听得进去,心里不服气,以后可能依然如故,甚至更糟。如果进行自我剖析:员工是自己安排的,是不是没有交代清楚,是否过程中间没有跟踪,或许自己对“识人”还需要技能上的提升,等等。下属看到领导自我批评了,也会分析他自身的原因,而不会再去想着推诿扯皮。如此这般,大家都只从自身找原因,以后就会杜绝此类事件。

 

7、好“果”必定是早前种下的善“因”

事情的发生必有因果,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现在的每一件事情必定会影响到将来。只不过现在的哪件会影响到未来的哪件很难一一对应,但可以肯定的是,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现在的“果”必定是之前种下的“因”,好果归于善因。

为什么会遇到很多麻烦事?那是因为之前,我们给别人添了麻烦!感觉员工与自己之间越来越难以合作了,就要好好反省自己对他种下了什么不好的“因”。有员工说,我招惹谁了,那么不好的事情落到自己头上?某某事件真是不公平……因果兑现时间不一,过程有的很漫长,导致很多人不容易相信。不要认为不公平,因为自己也可能是别人眼中不公平的造就者。

 

8、心存侥幸的事件肯定会暴露

管理者一定要做得正、行得直,不要有自私的行为缺陷,更不要认为自己处于领导岗位,一般员工发现不了。比如占公司便宜,背后非议他人,自己违反公司制度等,有些管理者自认为神不知鬼不觉,总觉得别人不会知道。人的心理有个弱点,在同样条件下,往往认为好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大,不好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很少,于是就形成了侥幸心理,“哪有那么巧?”但我们回想一下,总会发觉身边有人在“耍小聪明”,那就说明事情肯定会暴露的,如果领导者有某些“缺陷”也肯定会让员工知道。一旦被同事和下属发现,他们会想:领导不过如此嘛?!试想,以后怎么可能会让下属心服口服?

心存侥幸的负能量事件要彻底杜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是中国的古训,不无道理。

 

9、知易行难,所以更要重视“行”

当前网络、微信、书店等各种什么励志文章、什么心灵鸡汤、什么正能量、什么技能方法的真是太多了,天天耳濡目染,可我们静下来想一下,自己的一些不好习惯或工作方式,又进步了多少呢?大多还是该怎么还是怎么,也没有发现生活中自己改变了多少,依然“我行我素”!春节晚会小品《扶不扶》中,那位给事故现场拍照的路人,是典型的只会说没有想到做的人。都知道“知易行难”,但关键还是要把所“知”,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而不能工作是一套,说辞又是另一套。

 

10、成功很难复制,企业很难模仿

一个企业的成功,可以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地方,但要注意企业的成功绝不是生搬硬套。企业市场环境不同,企业文化不同,员工组成不同,品牌使命不同,产品地位不同,多方面的差异就决定了成功的难以复制性!企业又不是完美的,要去模仿的,也可能恰是对方的弱点。结果弄的不伦不类,比葫芦画瓢,东施效颦,结果就可能南辕北辙。

能够进入我们视线的企业往往是比较大的,在行业具有垄断性,比如QQ、京东商城、微信等这样的应用基本都具有排他性的,也就是说成功的企业只是极少数。把问题聚焦在别人身上是无意义的,看其他企业再多的精彩,也与自己无关。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研究自身企业的特色和个性,如何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给予客户,才是比较脚踏实地的动作,而不是好高骛远的去思考比彩票还要低概率的所谓成功复制。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