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根平,朱根平讲师,朱根平联系方式,朱根平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学生学习力 家庭教育 教师培训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朱根平:孩子们学习的魅力是如何被激发的?学习力之激发学习兴趣、学习视野
2016-01-20 12745

 

孩提时代渐渐远去了……你,还能回想起来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的场景吗?你那时候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

 
【老师们往往在教新课的时候循循善诱,对孩子的错误回答非常包容 。而在复习过程中,老师们的表现似乎就不那么可爱了。“把书和笔记本都合上 ,我们开始提问!”“没有人举手么?那我就抽号来决定了!”这是不少老师在复习时提问的惯用开场白。

“为什么背不过?为什么答不出?昨天干什么去了? 回去把课文抄五遍!”这又是某些老师惯用的语言。或许,老师之前的心理预设 就是,既然是学过的知识,孩子们理应都会。

再看看我们的孩子,面对一脸“煞 气”的老师,吓得大气不敢出,一个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生怕被点到名字, 巴不得变成“隐形人”。——这是我们在课堂复习提问中常见的尴尬。】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首先需要老师转变一下观念。提问,不是老师高高在上的提问;回答,也不是孩子唯唯诺 诺的回答。提问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而前提是要让孩子们放轻松,感觉到自己被尊重。

所以,在提问时,一定要给答题孩子正面的激励信息,化解他们的心理 压力。比如,对他们说:“你一定可以,答错了也没有关系。试试看!” 树立了正确的观念后,接下来便是方法问题了。
在我的班里,孩子们非常喜欢每天新课前的五分钟“魅力问答”。对他们而言,这是一次兴奋的竞赛,而有趣的是,在这场竞赛中,他们既是“运 动员”又是“裁判”。

我们先来看一下“魅力问答”的基本规则:

第一,内容的选择。魅力问答的内容既可以是前一节课的重点知识,也可以是前 几节课的精华体现。   
第二,分值的累积。每位学生答对一题即可得“魅力分值”一分,每次提问满分 为五分,分值累计越高便会有越大的惊喜与奖励。  第三,答题的程序。答题者每答完一题,都有权选择放弃或继续答下面的题目,若在答满五分之前有一题答错,那么他之前的分数和下面答题的机会则传递给下 一个答题者,但谁来“接棒”,由他来决定。   
第四,纪律的要求。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可以自由翻看笔记,但绝对 不能提示答题者,否则不但答题者魅力分值无效,提示者还会被警告取消答题机 会,透过以上的规则,我们不难发现,在“魅力问答”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是“王 者”,因为大家都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即便是答错题,也不会有心理压力。相 反,答错者在转交机会时,面对其他孩子争先恐后的举手申请,作为“裁判”,他往往会得到更大的心理满足,可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段复习提问的课堂实录:

师:你由可爱的小燕子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甲:光彩夺目的春天。   
师:答对了!请问还要继续吗?(此时老师可用手势充当计数器,举起以显示学 生的分值) 学生甲:要!
师:它的哪些动作让你念念不忘?学生甲:掠过、侧着身子、点一下水面……
师:答对了!请问还要继续吗? 学生甲:要!
师:同样是春天,在谁的眼里,却有了高贵和下贱之分? 学生甲:钱钟书。   
师:这位大学者的代表作是什么? 学生甲:……(答不出)
师:(看表)十秒钟的考虑时间到,请问你要将自己的三分送给谁?(许多同学 举起手来) 学生甲:(环顾)乙!(高兴地坐下,赶紧翻看笔记) 学生乙(兴高采烈地站起来)说:《围城》。   
师:答对了!请问还要继续吗? 学生乙:要!
师:春暖花开,在一位南宋爱国诗人的眼里却是“东风恶,欢情薄”,他是谁? 学生乙:陆游。   
师:刚才的句子出自他的哪首词? 学生乙:《钗头凤》。   
师:他的红颜知己是谁? 学生乙:唐婉。   
师:在和陆游的另一首《钗头凤》中,唐婉对应陆游“寞!寞!寞!……错!错 !错!”的句子是什么? 学生乙:“难!难!难!……瞒!瞒!瞒!”
师:恭喜你!答满五分!魅力值五分送给你!
……
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及时提醒学生,“送玫瑰”时,尽量选择还没有答过题的同 学,使大家都有机会,共赢分值。除此之外,在提问时,还要遵循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即对刚学过的知识强化提问,几次过后即便长时间不再提问 ,学生也不容易遗忘了。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魅力问答”的效果屡试不爽。事实证明,引进恰当的竞争 ,树立明确的规则,孩子们都会爱上提问,乐此不疲。

巧教古诗触类旁通   

古诗词的教学,讲究一个“巧”字,目的是让师生在诗意传递的过程中,也能分 享思维的火花。   

怎样教好古诗词,是很多小学语文老师感到棘手的问题。讲深了,孩子很难理解 ;讲浅了,似乎又很难体现诗词的韵味。单纯的“寻诗源”、“明诗意”、“悟 诗情”的程序性操作让课堂味同嚼蜡,原本如艺术珍品般耐人寻味的一首诗,被 肢解得惨不忍睹,面目全非。特别是语文课堂中一贯倡导的“在读中感悟”,如 果没有对诗词本身的感悟,单凭读,是很难找到感觉的。所以,古诗词的教学, 讲究一个“巧”字,目的是让师生在诗意传递的过程中,也能分享思维的火花。   

巧教,是建立在一种长期的思维训练基础上,在我的理论建构里被称为“超文本 策略下的超链接课堂”(书中作为单独细节有详细阐述),要求学生听讲的同时 记大量的笔记。我向来提倡“深邃课堂”,主张“深邃会成为一种习惯”。当然 ,对于小学生而言,深邃的思想是要靠技巧来传递和表达的。在完成这一环节的 时候,不需要学生之前进行准备,这是给学生课堂的惊喜,是临时补充的“知识 维生素”。可以用故事的方式呈现,目的是在于引出知识要点,如诗人生平和千 古名句,拓展孩子的知识领域。而且时间上可自由取舍,既有前期导入,又有中 期渗透,还可有后期补充。让孩子感觉到,一首诗可以幻化出万千风情,与诗人 比肩者大有人在,与诗的主旨相关者俯仰即是,一节课都充满诗情画意,纵古博 今。   

接下来,我们以古诗《枫桥夜泊》为例,说明“巧教”的思路和步骤。

  例析:《枫桥夜泊》的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步,明确主旨,寻找“诗眼”。在这首诗中,“愁”是主旨,是接下来进行 知识拓展的核心。“愁眠”是诗眼,即全诗都围绕着“愁眠”进行写意与抒情。   

第二步,设计问题,拓展剖析。如,诗人缘何愁眠?答曰:观景动情。追问:有 哪些景物?此时,上溯到“月落”时,可补充“日暮客愁新”,“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这些千古名句,以此说明古人在黄昏、深夜最容易陷入深思,因为 此时万籁俱寂,人最容易面对自己。如同我们夜深人静时,往往容易回忆过去的 点点滴滴。特别是客居他乡的古人,在深夜更容易感到孤独,一想到背井离乡, 便会心中凄切。如逢节日,更是思念难耐,所以有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惆怅 。再如上溯到“乌啼”时,可提到中国古代对鸟的认识。像燕子(古称玄鸟)、 喜鹊、凤凰、黄鹂、白鹭这样的吉祥之鸟,人见人爱,所以古人说“两个黄鹂鸣 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自在娇莺恰恰啼”。但像乌鸦、猫头鹰这样的鸟被 认为是“丧鸟”,它的鸣叫自然让人倍感忧伤孤闷,甚至让游子有了些许会“客 死他乡”的悲观想法。所以,古人写道“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而上述到“霜满天”的时候,就可以提到“自古逢秋悲寂寥”,提到“多情自古 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而提到“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时候,可以让孩 子体会,夜深无月,本应昏暗不见一物,而江边的枫树(又译一座古桥江枫桥) 和点点渔火却如诗人知音,于明暗交替中,让诗人伤感凝愁有了寄托。试想,一 种景物都能让古人愁绪顿起,更何况是如此多的景物一一在古人面前呈现,怎能 不让他愁肠百度,以至于夜不能眠呢?

第三步,移情入境,深化主旨。如果说诗中前两句的解读,已让学生感到愁不能 寐,那后两句中所蕴含的深意,更能深化学生的情绪体验。在“江枫渔火”的明 灭对照中,加入了“山寺钟声”的无声有声之境界。所谓“鸟鸣山更幽”。而“ 姑苏城”正是今天的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本是才子向往之地。偏偏诗人 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科举不中,名落孙山的失意之际。想到与自己同时参考 ,金榜题名的人是何其荣耀,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自 己只能在深夜独自感伤。姑苏城的灵气与自己无缘,特别是寒山寺的名字又恰如 诗人此时的心情,寒彻心骨。所以,夜半不寐,钟声敲响,更是愁肠寸断。因为 据史料记载,在临行前,诗人的祖母拖着年迈的病体专程去寺庙烧香祈福,为表 虔诚,老人在寺庙跪坐到夜半钟声响起。而这一切并没有改变诗人落第的命运。   
所以,此时的诗人独坐孤舟里,再听钟声,恍如隔世,或许,只有两行清泪相伴 到天明……

第四步,指导阅读,变体写作。通过前三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应该对诗中表达的 愁绪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此时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读出悲情愁绪。然后,让学 生将这首诗改写为现代诗,鼓励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这个步骤的设计,既是对 原诗内容的整体概括和巩固理解,又是对学生思维和写作能力的有效训练,可谓 一举两得。而让学生诵读自己的现代诗时,可以加入表演的成分,这里的表演, 更多的是内心独白,类似于话剧中屈原《天问》式的表达。   

第五步,诗意作业,创意分享。让孩子们回去围绕“愁”的主题查阅资料,感受 古往今来的离愁别绪。教师可以建议一些表达的格式,例如:国破家亡,李清照 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唯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国家 沦丧,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劳燕分飞,陆游的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命运多舛,柳永的“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咫尺天涯,余光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也可以让孩子们自行设计,天马行空,图文并茂。   

而小组合作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再上课时,请孩子们展示作业成果,那时 ,原本“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孩子们,一定会给你演绎出“愁白少年头”的万种 风情。对老师而言,这也是一场积累教学素材的精神盛宴。
 

借景引发头脑风暴 我向来主张头脑风暴式的作文教学,随心随性,情景交融,功到自然成。   

我本身是一个对写作情有独钟的人。在我看来,中国人具有一种天然的浪漫思想 与经典风尚,正如万事万物皆可入诗一样,每个特定的情景,随时都可能引发灵 魂深处的思考。所以,我向来主张“头脑风暴”式的作文教学,随心随性,情景 交融,功到自然成。   
   
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在某种意义上说,人人都可以创造奇迹。但是,为什么人们大多还在平庸的层面徘徊复徘徊呢?   生命的发展需要机遇。可是,所有的机遇,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同时,每一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可是,人们大多漠视了这种潜能,更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能。而优秀的老师,则是将这种潜能开发得淋漓尽致。每一个人都应当为自己的生命飞跃积蓄力量,都应当满怀信心地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的生命的开始。

深邃会成为一种习惯。   

案例一:《蟋蟀的住宅》

在学习《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我请孩子们总结蟋蟀的精神。对于蟋蟀“用世界 上最柔弱的工具创造出了最伟大的建筑”这一点,孩子们很容易地总结出诸如“ 坚持不懈”、“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等符合要求的答案,但我并没有急于 肯定,而是在黑板上写下了《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名句,并解释道:“所谓君子就是品行高尚的人。在古人眼中,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如同 天体的运行,恒久不息。而蟋蟀,用柔弱的工具建造出如此伟大的工程,不正是 这种精神的体现么?它堪称动物界的真君子。   
所以,这句古代名言把我们刚才对 蟋蟀洋洋洒洒的赞美浓缩其中,可谓言简意赅,这也是古人的智慧所在。”如此 一番讲解后,孩子们啧啧称奇,经典之语铭记于心,课文难点迎刃而解

案例二:《白杨》

在学习《白杨》一课时,我提出了一个总结性的问题:“边疆这么苦,建设者为 什么还要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呢?”通过课文的学习,孩子们很容易就回答出了 《教参》分析的要点:“他们为了祖国的需要”“他们热爱祖国的边疆”“他们 服从大局,不怕苦累”等等。

这时,我话锋一转,“可是,同学们,你们是否想 过,除了爱国思想,他们是不是还有别的精神在驱使自己做出这样无怨无悔的选 择呢?”孩子们沉默了,显然,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这样的命题。因为长久以来 ,学习此类课文早已总结出“传统窍门”,提到人物精神时,只要贴近“热爱祖 国”、“热爱人民”、“顾全大局”“舍己为人”诸如此类的字眼,一定不会有 太大问题,就像学习游记类的文章一定要扣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的“大帽子”,至于作者本身的意图,并不做太多揣摩。

所以,我的问题让孩 子们困惑了:抛去我们已知的,还有什么可以主宰一个人的心?看着台下孩子们 渴求的目光,我挥笔写下了两句诗文:“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然后解释道:“同学们,自古以来,多少大英雄、真名士为后人称道,无不是源 自他们高尚的人文修养。正如孔子称赞自己的得意门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不仅在中国,外国也有许多 大人物具有如此的胸襟。

例如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创作《梦的解析》时正 饱受着癌症的折磨和身边人无情的攻击,没有人信任他,连曾经最好的朋友都认 为他疯了。而事后回忆这段痛苦的经历,他竟欣然说道:我最孤独的时候 也是我最光荣的时候,它成就了我最终的辉煌。这是何等从容的气度!再如蜚 声世界的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一生的座右铭竟是:没有孤独,什么事都干 不成。虽然偏激,但也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执著和对艺术独特的感受。老师写 下的这两句诗,是对边疆建设者心灵的观照。他们之所以能够扎根边疆,建设边 疆而无怨无悔,不仅仅出于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对生活的态 度,对人生的追求。面对着大都市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无穷诱惑,他们不为 所动,毅然选择了远赴边疆,为的就是寻求心灵的寄托,他们是一群如白杨般傲 立尘世的寂寞英雄,独饮一份孤独,于逆境中尽显本色;他们是一群如白杨般坚 守信仰的真名士,视苦难为人生高贵的财富,把清贫当人生永恒的享受。”抛却 了单一乏味的说教,取而代之的是纵贯寰宇的鲜活。深邃,让人性的魅力与光辉 空前灿烂。

案例三:《燕子》

《燕子》是五年级的一篇课文,通过描写燕子,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讲完 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性问题:"既然这篇课文是通过描写小燕子来表 现一个光彩夺目的春天,那么在你心目中,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一个词来 形容一下。"孩子们的回答非常踊跃,大家都毫不吝惜地把最美好的词语赋予春 春暖花开、春风和煦、万紫千红、百花盛开……听完了孩子们的表达,我话锋一 转:"看来,同学们心目中的春天和课文中的春天一样,无一例外都是美好的, 令人陶醉的,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但是,你们想知道古往今来 、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士是如何描绘与众不同的春天么?"孩子们兴奋地直点头。   

因为他们知道,每每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意味着他们又可以"带着耳朵去旅行 了"。于是,在孩子们的期待中,我开始以"春"为主题的文学知识拓展。
  
首先,我推荐了朱自清的散文《春》,几个经典的段落读罢,孩子们反应平平。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我笑着说:"同学们,这篇文章中的春天貌似和你们描绘的 一样,其实另有奥秘,别有洞天。但今天老师在这里不多讲,只是先给你们加 深一下印象,你们上中学会专门学习这篇文章。"   

接下来,我推荐了钱钟书的《窗》。我先介绍了钱钟书其人,再让孩子们猜测一 下这位"语言魔术大师"在文章中是如何描述"窗外的春光"的。我说:"钱钟 书喜欢春光,但他不喜欢窗外的春光,因为窗外的春光太--"我没有把原文读 出来,让孩子们猜测。孩子们有的说"太多了",有的说"太亮了",还有的说 "太刺眼了"……我不动声色,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孩子们做梦都想不到的字: "贱"!"因为窗外的春光太贱了!"孩子们一片哗然。说春天"下贱",真是 闻所未闻。看到孩子们惊诧的表情,我用钱老的文章解释道,窗外春光之所以下 贱,是因为它不分美丑,不分善恶地普照万物,它没有自己真正的判断力。而钱 老先生所热爱的,是那通过千难万险挤进黑暗屋子里的一丝一线的春光,就是这 样的春光,给垂死的人以活着的希望。就像黑暗年代被关在渣滓洞里的革命者们 ,虽然明知自己可能无法活着走出这人间地狱,但他们依然乐观,因为他们还可 以凭借着从天窗透进牢狱的一点点阳光,去憧憬希望,坚定必胜的信心。

所以, 如果在朱自清眼中,春天是美丽的,在钱钟书看来,春天则有了"高贵"和"下 贱"之分。孩子们目光炯炯,若有所思。显然,他们被这种新鲜的思维和表达方 式吸引住了。

接下来,我通过讲述陆游与唐婉悲春千古的爱情故事,引出了两首《钗头凤》, 让孩子们体味到了"悲情的春天"。紧接着,我层层递进,从陆游唐婉的儿女情 长谈到了南唐后主的亡国之恨:南唐后主李煜昏庸无能但才华横溢,难为人间之 主却堪称词中之帝。他的一生经历了从歌舞升平的皇族生活到亡国之君的剧烈转 变,几首悲春之词,写尽他落寞心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讲述完"悲情的春天",我又为孩子们补充了德国诗人里尔克"灵感的春天"和 马克吐温"幽默的春天"。一番"耳朵行程"下来,孩子们大快朵颐,每个人的 "掌中宝"(孩子们自觉准备的课堂笔记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款式和记录 方式)都记录得满满当当。最后,我以"改编"李清照的一句词结束了这节知识 拓展课:"春天的万千风情,怎一只燕子了得!" 小结: 围绕主题进行"超链接"知识拓展,不仅有助于打破孩子的思维定势,同 时可以积累知识,启迪写作思路。   

通过以上的案例不难看出,深邃课堂所赋予孩子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 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人生境界。

我常说,不要担心孩子们听不懂你深邃的表达,哪 怕他们只听懂了百分之一,也不要放弃。因为接下来,他们就会听懂百分之二, 百分之三。不知不觉中,他们就会听懂百分之百,然后,他们就会听懂百分之二 百。因为,他们不仅仅听懂了你的话,更学会了自己去思考、去甄别,去表达本 色见解。因为,深邃会成为一种习惯,当孩子们拥有了这样一种习惯的时候,他 们的人生会因此而改变。当然,要让课堂深而不涩,邃而不古,老师应该首先提 升和丰富自己,这样才能驾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深邃课堂。


后记: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孩子们的学习魅力是如何被激发出来的,通过这几个案例阅读、揣摩、感悟,相信大家已经有点感触了,不一样的教学,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学习,不一样的天空。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