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识人的三重境界
明佩玉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彻悟时,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领导者识人同样要跨越三重境界。
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往往是其内心思想的外在表露,所以,领导者招聘员工,通过观察应聘者的言行来做出可用与不可用的判断。
一个人的能力和品行,往往“有目共睹”,所以,领导者会由于对一个人的共识性判断,来做出用人的取舍。
是山是水,表面上看到的、感受到的,是人们判断事物内在品质的基础。领导者识人,也以此为基础。
然而,人是复杂的,每个人在很多场合所呈现出的一面,常常不是真正的自我,真正的自我有时会有意无意地隐藏很久、很深,有时终其一生也很难看清一个人,也就是人的表里经常是脱节的。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只是领导者识人的第一重境界,要能够识别特殊的稀缺型人才,领导者要跨越到第二重境界。
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伯乐是善于相马的大师。但是,他年老后,体力已惭惭不支。所以将打柴的九方皋推荐给秦穆公。穆公召见九方皋,派他出去寻找千里马。三个月以后,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找到了,在沙丘那个地方。”
穆公连忙问:“是什么样的马?”
九方皋回答说:“是黄色的母马。”
派人去把马牵来,却是黑色的公马。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叫来说:“糟糕透了!你推荐的九方皋,连马的颜色和雌雄都搞不清楚,又怎么能识别千里马呢?”
伯乐感慨地赞叹说:“九方皋相马竟达到了这种地步,这正是他比我高明千万倍的原因呀。九方皋注重观察的是精神,而忽略了马的表象;注意它内在的品质,而忽视了它的颜色和雌雄。像他这样相出的马,才是比一般的好马更珍贵的千里马啊!”
马牵来了,果然是天下少有的千里马。
九方皋之所以被伯乐看重,是因为九方皋能够透过事物看本质,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应该关注什么,他为了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而忽略了一些无需关注的表面现象。而秦穆公却只能看到马的表面,所以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有的人,不修边幅却满腹经纶;有的人放荡不羁,却胸有百万兵;有的人其貌不扬,却学富五车。所以作为领导者,应该能看到员工真正的才学,而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三、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被齐桓公尊为“仲父”的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牙一道做买卖,分财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往往弄得更加困窘而无法收拾,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惦念家中还有老母。”
后来在鲍叔牙力荐下,齐桓公重用管仲,并因此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天下人不仅称赞管仲的才干,更加赞美鲍叔牙能够识别人才。
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返璞归真,既能看到员工的才能,也能看到他内在的品行,且能拨云见日,看到员工言行的根本,回归到对人的最本真的人性判断上。
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首先要观察他所做的事情,其次观察他因何去做,再观察他做此事时心情如何,安与不安。这样,领导者才能对决定一个人未来潜力的人性本质有把握,才能从根本上识人和用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讲,最重要的不是自身能力有多强,而在于识人和用人的水平。领导者要能够慧眼识英才,需跨越识人的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