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的《葬经》里没有“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这句话。《葬经》全文共有20篇,在第一篇生气篇里,原著里说,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则为生气。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郭璞的生气是地表下运行的能量,以“土”元素为代表,是地表万物的生长的要素,生气也就是土气,生气溢出地表后就形成了风,而不是外在气流形成的风,前者才是
风水中“风”的真正的含义。所以,郭璞《葬经》里又说,“夫土者气之体,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经曰土形气行”。气是水的母体,水师随着气而运动的,并不是气“界水则止”。
郭璞其实告诉我们的是,整个
风水过程就是气的运形对人的影响。人为主题时,气便是客体。
气是如何形成的呢?用现在的科学手段,发现气的流动即为风的形成,是由于冷热不一、气压不一等形成的,这里面便是我们老祖宗们早就区分的阴阳关系,所以
风水之道为气,气之根本为阴阳。而水为何处?水便是气流动后最宗的产物。所以我们很难控制气的生成、但是我们可以左右气的流动,最容易把握的是最终产物的判断,藏风纳水的主题思路便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