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沣,王祥沣讲师,王祥沣联系方式,王祥沣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中国易经国学大师、一学思想创始人、沣易堂掌门人、奇门金融战法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王祥沣:老子道德经智慧:上善若水、道法自然-中国著名的易道风水大师,又被称之为,中国十大堪舆名师、中华易学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著名风水大师、中国权威风水大师,在浙江杭州、萧山、宁波、绍兴
2016-01-20 9355

人生路上,需要智慧。
儒家、道家、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都有很多智慧财富。
道德经,是中华智慧结晶,是太上老君化身老子在人间写出。
诸葛长青认为,道德经,值得人生看一遍。至少看一遍。
人生如何幸福?
人生如何改变命运?
老子在《道德经》中,都做过讲述,根本就是上善若水、道法自然。
上善若水,就是行善积德;道法自然,就是无私奉献。
诸葛长青认为,老子智慧无量无边,简单一点说,人生至少记住老子说的两句话“上善若水、道法自然”。
人生路上,要上善若水、道法自然、造福苍生、造福社会,这样就会顺其自然、富贵吉祥了。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提醒人们要行善积德、学习水的胸襟和气魄。
“道法自然”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道德经》向人们指出:人为万物之灵。王为万人之首。人要放松心态,回归自然境界,要向厚德载物的地、向自强不息的天、向滋润万物和谐流畅的自然学习。道法自然,人就平安。
这里指出,人因与物均有私情,故应取法地之至公的自然之德,地应取法天无不覆的无为之道,天应取法大道虚无清静的真一体性。道本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诸葛长青推荐看看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的《道德经释义》,理解其中智慧。任法融道长,深入道教文化多年,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位令人赞叹的道教文化大家。
任法融道长,俗名任志刚,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原籍甘肃天水市,生于公元1936年。家中世代务农,家境贫寒,弟兄3人,任法融为最小者。其外祖父为清末秀才,颇精儒学,以教学为生,其母在外祖父教育影响下,亦通读儒家四书,并常阅读佛、道教经典书籍。诸葛长青认为他注解的道德经,谈古论今、旁征博引、简单方便,可以迅速理解道德经内涵。以下是任法融道长注释《道德经》的序言部分:
一、道德经简介
诸葛长青:福生无量天尊。道德经,是人生大智慧,智慧源泉。道德经由老子所写。道德经能够流传至今,我们要感谢一个人,这个人是“尹喜”。当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负责守关的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于是安排手下,打扫干净迎接,后来果然迎接到老子骑着青牛而来。在尹喜的请求下,老子收他为关门弟子,并把自己的智慧写成了道德经,由尹喜传播开来......。这个历史故事,就是后来的“紫气东来”故事内容。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自然主义哲学家。
老子的不朽著作《道德经》“亦称《老子》”,是一部博大精深、词意锤炼的哲理诗。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之书,像宝塔之巅的明珠,璀灿夺目,照耀着我国的古老文明,对我国古代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各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无论对于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于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道德经》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能结晶,也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它不仅包含着宏奥的哲理,而且蕴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诸多方面的基本素材,犹如汪洋大海,内容包罗万象。它以罕见的深度、广度和精度而着称于世。不仅驱使着古代万千的学问家为之作注,探其玄秘,释其奥义,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方科学家步入这一古老殿堂,探索其中的重大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能的底蕴。
古今中外,研究和注释《老子》的人难以计数,有关著述汗牛充栋。在古代,有从养生方面研究和注释的,如河上公、吕洞宾;有从哲学方面研究和注释的,如王弼;有从政治权谋方面研究和注释的,如唐玄宗、宋徽宗等等。各述己见,莫衷一是。在现代,则有从科学和管理等方面研究和注释的。有人认为此书是一部养生学著作;有人认为此书是一部哲学著作;有人认为是一部政治著作;有人认为是一部兵法;有人认为是一部科学著作,等等,众说纷纭。这些理解既有片面性,又有合理性。“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从某一侧面来理解,把它当成某一局部的东西,是盲人摸象,显然是片面的。从另一方面看,“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从这方面来理解,也有其合理的一面。
在现代,一些人根据西方哲学概念,把“道”解释成了“物质”、“精神”或“规律”。这些解释都不符合《老子》本义。“道”既不是有形的“物质”,也不是思虑的“精神”,更不是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
人们说“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是宇宙中的能量,是太空的气场,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原始材料。
“可道”、“德”、“下德”都是“道”的派生物。
只有正确理解了“道”,才能正确理解“德”,从而以此为钥匙,正确理解《老子》全书。
从常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通常的经验和知识,顺着常规的思路,不可能对“道”的妙谛有真正的彻悟。因而,一般学者,由于未能从万有中超脱出来,他们从各个侧面理解“道”,从常识的观点说明“道”,由此偏离《老子》的本来意义,势所难免。对“道”的片面理解,必然造成对《老子》一书的歪曲解释,埋没这本书的重大价值。
道教把老子奉为始祖。《道德经》是道教的基本经典。 "道"是道教的基本信仰。"道"是《老子》一书的核心概念,是《老子》学说的精华所在。
道教本身对自己的基本经典《道德经》有传统的理解。这种理解和一般人的理解大相径庭。道教对此书的秘机是师传口授,代代相传的,对其玄理奥义是在修真养性的长期实践中理解、顿悟的。据传老子百六十余岁而去,他本人就是功夫极深的修炼家。他所阐述的大宇宙的基本原理,只有在人身的长期修炼及直觉沉思中才能彻悟。“道”在天,亦在人;在身,亦在心。
任法融道长躬身研究道学三十余载,谨研《老子》、《庄子》、《周易》二十余年,对“道”尤为殚精竭虑,悉心研探,在长时间的修持中悟解。为《老子》作注,是多年研讨、静悟的结果,实非一时之愿,一日之功。在中西文化融合,老庄研究成为热门,道教养生法风靡世界的今天,用道家自己的方法和观点,对《道德经》作以基于本来意义的阐释,把其中的科学精华挖掘出来,使之宏扬于世,为振兴中华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服务,便是本书的初衷。
《道德经》主要讲了“道”、“可道”、“德”、“下德”几部分。笔者认为:“道”和“德”乃是一无极图;“可道”与“下德”乃是太极图。八十一章的全部内容,可以由这两个图囊括无遗。只要理解了这两个图,就抓住了全书的根本,就可以此为钥匙,打开《道德经》这一神秘宫殿的大门,理解全书。
以下从纵横两个方面用此二图对“道”、“可道” 、"德"、 "下德"作一阐释。
二、无极图
诸葛长青:福生无量天尊。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极图对人生有何意义?诸葛长青认为,对人生启迪意义无量多,从改变命运角度来说,无极图的意义是,“即使命运不好也不要着急,只要行善积德,默默行善,就会换来好命运”。有生于无,说明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财富健康可以从无到有,如何做?好命运可以从看不见的行善积德、隐形福报变化而来......。具体可以看诸葛长青“国学五合一”改命运方法。
《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无”无形无象,无色无声,无臭无味,无热无寒,无左无右,无前无后,无内无外,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无情无思,无善无恶,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无征兆,无端倪,至虚至空,故称“无”。此“无”本来无名,老子勉强把它称为“道”。
此“无”即“道”。
古人云:“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此“无极”即“无”即“道”,道家用无极图——“O”表示。
此“O”并非没有,而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备,无所不涵,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所不至,它的实际是“有”,是宇宙万有所从以出的唯一总门。无此则无一切。诸葛长青备注:仿佛佛家所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无”即“O”,涵阴阳二气,是阴阳二气的合和与统一。阴阳二气,一正一负,互相吸引,相互补充,必抵消中和为“O”。因此,“O”似无非无,此虚无之体只是相对于有色有相事物而言的一种状态,一种形式,是假无真有,假虚真实,假空真物,它是含藏一切的最大的“有”。“O”不是没有,而是物质的一种初始状态。此“无”在《老子》书中论述颇多:
一章曰:“无,名天地之始。”
六章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十四章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二十一章曰:“‘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杳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以上这些生动的论述,都是对“无”、“无极”即“道”的描绘。这说明“道”是纯粹、素朴的物质,但不是普通的常见之物,而是虚无之体,是先天一炁。说它“无”,却能化生万物,说它“有”,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搏而不得。“道”就是这样一种无形而又真实存在的东西。
“道”的这些体性,被后来的道家人物归纳为“虚无”、“自然”、“纯粹”、“素朴”、“恬淡”、“平易”、“清静”、“无为”、“柔弱”、“不争”十大特征。
这些体性、特征从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上德”。“上德”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道”体现于人谓之“德”。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又曰:“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这就是说,最高尚的“德”是自然的、无形的,无迹象可睹,无端倪可察,是内在的、含蓄的、不显露的、无意的,而不是人为的、故意的、彰示的、炫露的、外在的、形式上的。它的特性、功用与“道”相似。道是什么特征,“上德”就是什么特征,二者一脉相承。
“道”的十大特征,“上德”全部具备。“上德”的特征,就是“道”的特征。“道”和“上德”的基本特征是“无”,用图表示,即是“O”。这一“O”无所不在,无所不含,无限圆满,至善至美,是至高无上的本体。
三、关于太极图
诸葛长青:福生无量天尊。阴阳平衡、天人合一。老子提醒我们要学会刚柔并济,太刚强不好,太柔弱也不好,要刚柔并济,恰到好处。要有立体辩证思维,做事留有退路,不可以过于偏执。太极之阴阳是对立的,矛盾的,同时是统一的、互补的。这种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要辩证看待人生的处境,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真是太感谢老子了,把这么好的智慧流传人间。
《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
《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此是说,“道”涵阴阳,是阴阳二气的中和、平衡与统一。“道”分而为阴阳,阴阳合而为“道”。阴阳冲和之气,生成万物。
“道”是无极,阴阳则是太极; "道"是"无",阴阳则是"有";"道"用无极图可以表示,阴阳用太极图可以表示。
阴阳二气,互相吸引,相互凝聚,必然生出一层一层的自然万物。自然万物皆分阴阳,植物动物皆分雌雄,人则分男女。气、物、人皆分阴阳。阴阳并立,则为太极。因而,太极是相反的,对立的矛盾体。
太极之阴阳是对立的,矛盾的,同时是统一的、互补的。这种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老子》一书对这种对立统一之辩证关系的阐述,其文数不胜举。
例如:“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
这是说,任何事物都由正反两种因素组合而成。它们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为其根。有正必有反,二者对待存在,相反相成。
再例如:“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这就是说,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是“物极必反,理穷必变”,任何事物达到极端,超过一定限度,就会走向反面。
宇宙万物由阴阳二气合和而成,阴阳是一对矛盾体,因而,由阴阳二气组成的万物无不包含着阴阳。没有阴阳就没有万物,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阴阳即矛盾。太极图是对阴阳之矛盾的总括。
阴阳二气,阳动阴静,阳刚阴柔,阳热阴寒,阳生阴杀,有形有象,有色有声,有臭有味,有聚有散,由此生成的万物,有生有死,有强有弱,可变可化,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此谓“可道”。因盛衰兴亡变动不居,不能永恒存在,又称“非常道”。
例如:天的冬夏四季,地的寒热五带,物的阴阳刚柔,人的男女老少,生死动静、吉凶祸福,就属于“可道”,因其变动不已,就是“非常道。”
“道”是无形的、永恒的。由“道”生出的有形有象、可生可灭的万事万物,乃是“可道”、“非常道”,亦即太极。
“道”体现于人为“上德”,“可道”体现于人则必为“下德”。“下德”和“可道”一样,是有形有象,可生可灭,变幻莫侧的,不是内在的、永恒的、全面的、含藏的真常之德。这种“德”只是外在的、形式上的、局部的、片面的、暂时的东西。“上德”无心为“德”,“下德”有意为“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为而有以为。
太极图囊括了《老子》一书中关于对立的、运动的、变化的观点,总括了宇宙万物的基本体性和规律。
四、无极图与太极图
诸葛长青:福生无量天尊。大道至简,老子道德经的目的在于使人法于地道、天道、自然之道,由太极返回无极,使人回归先天纯粹的本性,使人的自然潜能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利用,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同时能使社会稳定、国邦振兴、天下太平、寿命延长。
无极即“无”,太极即“有”。
《老子》曰:“有生于无”,“有无相生”
这就是说,无极生太极,太极归无极。二者是纵向的派生关系。无极是本,太极是末;无极是母,太极是子。无极是源,太极是流;无极是总,太极是分;无极是全,太极是偏;无极是定,太极是变,等等。无极顺而生太极,太极逆而归无极;无极动而生太极,太极静而归无极。一本散为万殊,万殊归于一本。
太极与无极的关系,是纵向的派生关系,太极中的阴和阳的关系,是横向的对待关系。可以用前者是母子关系、后者是夫妻关系来形容。
对于前一种关系,《老子》主张“复归于无极”,万物“复归其根”,人“复归于婴儿”,社会“复归于朴”,一切复归于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圣弃智”、“绝学无忧”以及“致虚极,守静笃”、“抱一为天下式”等等,都是主张崇本息末,守母存子,以“道”为本。这样,必能由一统万,以寡治众,“为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而无不治”,永远立于主动、不败之地。 “道”是全在全备全息全能的,抱守此“道”,必可使人自身得到升华,发生质的,根本的变化,得道成真,成为全新的人。
《老子》所说的“圣人”,是“道”的人格化,是具有“道”的体性、特征、气质、品格的人,是真正的“得道者”。
《老子》倡导的“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 “知其荣,守其辱”,皆是指从负面走向正面,达到伸展之目的。
“去甚、去奢、去泰”、“守柔”、“处下”、亦是此意,目的在于“得道”。
如果守雄、守白、守荣、守刚、居上,图荣华,享富贵,争名逐利,姿情纵欲,胡作妄为,如此就是失道失德,失道失德,不但百事无成,而且自身会遭到凶祸与毁坠。
《老子》全书八十一章主要阐述了无极图和太极图及其相互关系,讲了天道和人道的关系,目的在于使人道取法于天道,由太极返回无极,使人回归先天纯粹的本性,使人的自然潜能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利用,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同时能使社会稳定、国邦振兴、天下太平、寿命延长。
《老子》五千文,最终归到人。旨在从人的生理、心理、智能、道德诸方面,从根本上解决人的问题。
《老子》发现了“道”,也发现了“人”。“人”是“道”的代表。“人”得了“道”,并与“道”合一,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自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身的人。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掌握命运规律,成就美好人生,更多个人运势预测、风水布局、取名改名、请添加和联系亮沣易学微信号:Lfyx99。

王祥沣微信二维码:

(王祥沣 中国易学大师 风水大师 命理师)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