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到底什么是社群?研究社群和社群经济到底有什么用?其实社群已经存在你的身边,社群这个词汇几乎被一些自媒体、培训或联盟给糟蹋了,但这并不妨碍,社群才是移动互联网的终极生存场景。
研究社群、社群经济,对O2O有重大意义。
社群,是一群有着同等价值观、审美、喜好、行为特征的同类人集合体,有着强烈的惺惺相惜、共鸣、参与感、荣誉感,在这样的社群里,C2B、众筹、会员制将是社群经济最核心的商业形态。
在社群里面做商品和服务宣传、交易,就变成了社群经济。
首先我们看看,有了移动互联网、有了微信,社群才像疯了,迅速增长。
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移动互联网让“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真正成为可能,让同类、同好迅速连接,地域和时间不再是壁垒,这样的结果就是,每一类人都是一个部落,这个部落所喜欢和需要的东西、服务、价值观可能和别的部落截然不同,每个人回到自己的部落就像回到家,这就是所谓的“返祖”现象,曰之社群;
小米的某一个论坛就是一个社群,小米是最懂得社群经济的企业。
小米就是一个典型的年轻人的社群,年轻人所需要的所有产品和服务它都将陆续提供,无论手机、移动电源、电视、路由器、装修还是公寓,甚至包括现在的面膜,用雷军的话就是“因为米粉,所以小米”,是先有人再有物,大家不要搞反了,以为小米靠卖手机积累的用户,其实是人家靠MIUI积累的几十万发烧友用户,再根据这个群体的需求特征推出的小米,万不可东施效颦。
社群经济的原理是,先有一群人(共同嗜好的人)聚集在一起,我们再看看有什么产品能开发或者共享,我们有了,再把喜欢同样产品或者嗜好的人拉拢起来。
社群经济,核心在于先有关注度(某种程度上,可以叫现有人流量),再有产品。这就像未来的生产模式一样,C2B真的是这样形成的。
2、未来社群对平台的侵蚀
以后任何垂直行业或单一功能性的平台、工具都属于大红海,且极易被替代,大家无非拼的是在资本支持下的用户体验和性价比,可用户真的需要那么多APP或购物平台、O2O平台吗?难道用户订个机票下载个APP,上门美甲下载个应用,吃个饭也要有个工具?错!
未来的O2O可能就是社群经济:
最后移动互联网唯一的入口可能是社群APP、或者微信公众号,这个应用可以满足某个细分社群的所有产品与服务,让服务和需求的对接更加准确高效。微信可以说是一个所有人的移动互联网入口,且能提供几乎吃饭、订机票、打车、购物、社交、理财、充话费、挂号等所有基础服务,就像一个黑洞一样,每个功能的推出就可以吸附掉一个行业,从这个角度讲,做任何单一功能的App都非常危险。
但有种解释,单一功能才是最安全的(做大之后才安全),我们没必要争执对错,全权大家评估。
3、忘掉自己做社群经济
做社群的第一要义就是先忘掉你的产品或服务,从某个细分群体尤其弱势群体入手,再C2B订制这个群体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并切记,社群的能量不在有多少用户数量,而在于这个群体之间的社交有多高频,如果用户和用户之间不能社交,都需要通过你的品牌来进行连接,那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粉丝经济而已,并没有社交关系的威力及爆发力,换句话就是,以后凡不能社交的物种都将灭绝。
社群的聚集,一定不是因为你提供某种产品,而是你提供一种“嗜好”“喜欢”“爱好”宣泄和满足的途径,相互认识、共同交流。比如:骑行的有社群、宝马的有社群、幼教妈妈也有社群。社群要有组织者,他们是喜欢热闹的“活雷锋”。
4、O2O需要找到实质
社群经济,就是在社群的基础上,投其所好,给出相应的产品,满足嗜好。
我们说O2O,说线上线下,先忽略形式,看实质:O2O就是商家和客户用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方式加强链接,有了一个嗜好相同的庞大的社群组织,你做O2O岂不是易如反掌。“社群经济”这种:线下聚会和体验、线上成交和再次成交成为现实。
5、供应链社群和代理商社群
我们需要看到,如果我们把经销某品牌产品的、或者假设代理厨房用品的经销商组织在一起,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什么?
对于厂商就是组织好低价,定制的产品和货源。对于经销商,他们得到了低价和定制,在零售竞争中获取优势。
在某种角度,这种批量的定制服务将在这样的社群中产生。鲁总是长沙一家生产日用品的厂商,他也期望建立一个社群,来让大家一起出主意,抱团订购某种类型的日用品。这不也是O2O吗?把原先传统线下的订单,收集到了线上。
结束语:
O2O看似火热但中国的国情是手艺人就像好医生一样根本不够用,懒人经济是个大坑,但社群经济是一个更大的坑,不能建立一个群体的生态的话,也没啥前途。
所有个性化服务类的O2O,都应该和社群、社群经济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