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能改变学习吗?
美国芝加哥南区,北肯伍德-奥克兰小学的一个教室里,40个五六岁的孩子在安静地学习。每个人面前有一台电脑,正在运行一款名叫“阅读蛋”的软件。一些孩子在读小故事,还有一些正在用学到的新单词造句子。进度最慢的一些,正在屏幕上捕捉着飞来飞去的大小写字母。每完成一个任务,他们就会在一张卡通地图上前进一步,标记出每个人阅读和写作的学习进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收集到一些鸡蛋,然后用这些鸡蛋在游戏中购买道具,装饰自己的角色住的公寓。不时地,根据进度表上的阅读进度,每个孩子都会被一或两名监督老师叫到一旁接受辅导。
北肯伍德-奥克兰小学的主管认为,这种融合人工教学与软件教学为一体的教育方式能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这套新的教学模式节省了教师批改作业和讲解单词、数字的时间,使其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上面。在更高的层面上,学校还能通过程序收集和分析出的数据,得到准确的、连贯的学生表现记录。
科技能改变教育吗?
认为技术能够推动教育革命的看法并不新鲜。在20世纪,几乎每一项新的发明都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打字机、幻灯片、放映机、教育电视、计算机和只读光盘等产品,无不宣称能帮助学习。上世纪90年代末期兴起的种类繁多的学习网站,虽然敛财甚多,却往往没什么效果。
这些说法和承诺并不全是错误的:一些聪颖、积极性高的孩子,的确能够通过使用新技术,学习到了过去不太可能接触到的新知识。但这些技术并没有像其推动者所预言的那样,革新教育方式本身。因此,尽管有很多证据表明教育科技领域正在发生深层次的变动,但是对待当前这一波革新的浪潮,或许存有一些怀疑态度才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纵观20世纪,规模浩大的教育系统,培养出了比之前任何时候都多且知识素养更高、更具有生产力的受教于人群。不过,不可否认,这种成就是以一种丝毫不考虑个人特点、没有人情味儿的方法达成的:一群被严格纪律束缚和管制的学生,一遍遍地按照严格的时间表作息。除非有条件雇佣足够多的老师,学校从来都不会因材施教。然而,一款能够监督孩子们学习进度的教学系统,可以改变这种情况。从孩子的不同反应的得到的数据,可以决定下一步的教学中,学生的屏幕上会出现什么内容。同样,这些数据可以使人们对学生个人的能力和优缺点进行长期的、持续的评估,而让学校、教师和家长都真正了解到低年级学生的自我特点和真正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
当今同样是信息技术发展史上的特殊时期。使用大数据来进行信息架构正在迅速发展。数据能准确刻画出小学生对刚习得的知识的淡忘过程,进而人们可以研究“衰退曲线”。而且,多亏了数据处理速度的加快、可接入的宽带不断加宽,以及云计算所带来的丰富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当下所有的信息都变得越来越易于获取。
做得更进一步的是东海岸南卡罗来那州的穆利斯维勒学校:该校主管马可·爱德华兹,在2009年推出了一套在笔记本上运行的个性教学系统,给该校所有10岁以上的小学生使用。出人意料的是,他所负责的学区虽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投入在排名中垫底,然而学生的表现依旧在这个州名列前茅。从2009年到2012年度的统计数字表明,在数学、科学和阅读上精通的学生比例,从73%上升到83%。
在这些学校实践带来的有力的证据不断涌现的同时,被用来进行教学的一些专用的软件的有效性也有了充分的研究。美国教育部前后共花费了四年的时间,对形形色色的读写程序进行评估,并得出结论:一款帮助阅读能力上落后于同龄人的孩子的、名叫“阅读180度”的程序,同样可以帮助深受困扰的成年人。还有一款名叫“认知家教”的软件,能够帮助教师确定学生在数学上的强项和弱项。对俄克拉荷马的400名15岁的孩子进行随机对照实验的结果表明:相较于控制组,使用这一软件的孩子少花了大约12%的时间达到了同样的熟练掌握程度。
不就的未来,可能出现:学生再也不会在教室里接受灌输的知识和做家庭作业,转而先在家里观看教学视频,再去课堂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指导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