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基于互联网本质的时代状态,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至少不会因为科技的进化而轻易改变。
只不过,这个过程,是无限拉伸的。
对终极互联网的无限接近,是发展的必然。
接下来的推演结果,更加美妙:
在发展过程中,即便我们的物质能力和消费能力无法跟进,也会有自然产生的各种解决方案。
举个例子:到某处问路,会有人举出“问路费一块,带路费十块”的牌子。
可碰巧总是迷路,又没多余的钱,怎么办?以前只能凉拌。
而现在,手机地图可以让你无限次数地问路,除了可以忽略的流量费,不用多花一分钱。
正是这种自然产生的解决方案,在不增加我们生活成本的前提下,满足着我们无限的需求。
这些解决方案,既是科技的,更是人文的,因此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因为互联网终究是人文的。
所谓的回归,并不是需求的归零。
人的欲望就是如此奇怪,一旦被激起,就终生惦记着,并想方设法,找机会满足。
人人如此。
尤其是处在不满状态下,需求更是成倍增长。例如:
看到年轻人置身边亲友于不顾,低着头玩手机,嘴里念念叨叨:让PC互联网去死吧,这是我们的时代。
而你恰恰是坐在他对面的一个长辈,你会怎么样?你会很不满。
俗语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跟亲友吃饭,就应该有相应的做派。这像什么话。
其实这种不满,早已被无数的商家注意到。
移动互联网的缺陷,正是新互联网时代的契机,更是桌面互联网的契机。
互联网时代多元共生的特征,永远不会改变。
满足差异性的需求,是这个时代不变的逻辑。
(节选自仲昭川老师新书《互联网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