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是人类第四次商业文明,也是历经否定之否定后,人类社会出现的第二次良心经济。
任何事物在经历否定轮回后,都必然产生质变。
而互联网经济,恰恰处在质变的节点上。
第一次良心经济,显然是最早的“物物交换”时代,说那时候是易货都有点夸张。
就是拿东西换东西,各取所需、各得其物,凭的是私信。
过了几千年,有了大部落和货币,产生了“钱物交换”。说那是贸易,也太文明了。
因为这时候,物物交换仍然存在。
但从这时起,人类发展逐渐有了市场、社会、政治的因素,于是产生了不必要的贪欲和竞争,良心经济开始不知不觉地消失。
货币让人们有了更多对物的选择权、置换权和享用权,使得贪欲在膨胀、竞争在加剧。
但无论如何,大家为了占有更多的货币,商业活动还是在买好的、卖好的。
突然有一天,出现了“钱钱交换”。不同的货币之间产生了交换,摆脱了物的束缚。
这时候,就再也不仅是竞争,暗中的掠夺开始出现并泛滥。这是另外一种战争。且面带笑容。
从竞争到掠夺,人类经济进入了黑箱。
黑箱经济加剧了贫富分化,因为此时“物物交换”、“钱物交换”仍然存在。
最后纸币的变种,衍生出各种证券,金融便随之出现。
这时候,人类社会就变得复杂多了,除了刚才说到的市场、社会、政治三种因素,至少又增加了金融的因素。
于是便出现了世世代代的穷人,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这么穷,而且穷的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终于,各种所谓的“革命”一轮一轮开始又结束,结束又开始。
借口不同,实质从未改变。
金融的诞生和发展,是一场道德毁灭,直接导致了人类中强者的集体堕落。
因为在本质上:金融带来的灾难,是大家都在买好的、卖坏的。
比如股票。
按照中国人的哲学,可谓物极必反。
互联网时代有了“数数交换”,它是信息对信息、数据对数据的交易。
这种经济的特点,除了自由选择,还逐渐走出黑箱,变成公开博弈。
于是,大家很不情愿地回归了良心经济时代。
商业的信誉,在越来越多的另类生态环境下,由“相对信誉”变成“绝对信誉”。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种信誉体系是人们主动地、自发地建立并维护的。
别不信,看看淘宝的商家,天天在哀求:亲,给个好评先?
更有甚者:亲,我给您点钱,不说我坏话行吗?开个价吧。
但有一点,跟以前一样:物物交换、钱物交换、钱钱交换等经济形态仍然是并存的、共生的。
于是,人类经济经过否定之否定产生的质变就是:私信力不再够用,增加了对公信力的依赖。
世间的一切,都是诱惑与满足;
商业的一切,都是成本与利润;
社会的一切,都是价格与价值。
到了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变成了兴趣与利益。
(以上来自仲昭川老师《互联网黑洞》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