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丛林规则”和“雨林哲学”
西方人把弱肉强食现象叫“丛林规则”,许博渊在他的《丛林规则和雨林哲学》一文中提出了“雨林哲学“。他作了这样一段描述:雨林里的植物,雨水是充沛的,争得是阳光。乔木拼命往高里长,你必须把头后仰成九十度才能看见树梢;五花果把树干化为藤条,一路攀缘,终于在林海里露出头来;寄生草则把草籽落在树皮的裂缝里,长出一丛丛的花来——弱者借强者之力而得以生存繁衍,是谓“雨林哲学。”他还说,我们实际上接触到了一个既古老又现实的问题:人类活动的轴心应该是道义还是利益。丛林规则是动物的原则,雨林哲学是植物的哲学,我们毕竟是人,人应该有高于动植物的地方,否则何以为人?文中还强调应研究丛林规则和雨林哲学,要学会保护自己,壮大自己,长于变通等观点。
丛林规则和雨林哲学反映了自然界动、植物的一些生存方式,这种方式体现了生命的自然特性。将此哲理引入人类社会,即有阶级、有矛盾的社会,根据其生存方式,从社会方面讲,可以推知他的经济、政治地位;从个体方面讲,可以推知他的性格、品质;从处世方面讲,可以推知他是否懂得生存智慧和斗争艺术。从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就可洞明他是否是个人才了。
另一方面,由于生存方式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特性,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便有了基础。强者“食弱”也好,弱者“借强”也好,其实都是人类的一种自然属性,是动、植物世界的自然生存方式。人类来自动物,人类从动物发展到人的整个过程就是逐步摒弃这种生存方式,营造平等的、自由的良好环境的过程,到强者不再以食弱者而自养,弱者不在以借强者而求生,进而实现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时候,人才能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