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玉成大讲堂
[5]将命运的纤绳抓在手
你有了真正的觉悟,立下了可行而具体的志向,心宇被那颗希望之星照耀着;你快乐地前行,你努力地工作,你遵循着勤奋成才的规律步步奋进,你取得了成绩,甚至取得了重要成果,你得到了上司或社会或国家的承认,荣誉、鲜花、报酬一齐向你扑来,你成功了,你因此被人们看作人才,你是真正的幸运儿。
但也有这样的情形,你确实取得了成果,可一时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承认,反而还因此惹上了许多麻烦,这时候你苦恼,你彷徨,你抱怨社会的不公,命运的坎坷。这种情况简直有点儿惨忍:心志也苦过了,筋骨也劳过了,体肤也饿过了,成果也得到了,但却没人买账。这是为什么?这是时机不成熟。常言说得好,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火侯不到,时机就不算成熟。所以,成功之神还要“拂乱所为”,使你“动心忍性”,增益你所不能。这时候,你感到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你可能茫然不知所措。但你学习了有关成才的规律,你知道自己正处在“忍耐成才”阶段,知道自己还有没做好的事,比如对自己成果的宣传,找亲朋好友帮忙,请求权威部门、权威人士帮助,加大投入,进行市场运作等等。你一定要把这些事情做好。甚至,干脆自己立起门户,自己开发,享受更大的成功。我有一个学生,在北京一大学读书时就申请了专利,是有关锅炉导管的,这个专利并没被人及时开发,他毕业后,就自己创办公司,自己开发,结果,一举成功。前面我们提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他也是遇上了这种情况。他的《天体运行》一书著完后,他知道教会不可能让这本书传播,而且会迫害他。他怎么办?他采取迂回战术,到临死时才发表。他也是个成功者。可见,不管是努力推出去,还是等待时机,是锥子总会脱颖而出的,真理的光芒是遮不住的。
还有一类常见的情形,即你还没有取得成功,你只是正向高峰攀登着,一步一步接近顶峰,但一步更比一步艰难,这个时候,你没有得到人们的一臂之力,而听到的却是冷嘲热讽,迎面而来的不是暖和的春日,而是呼啸的北风,甚至夹着飞卷的雪花,你处在这样的艰难竭厥之中,你不悬崖勒马、偃旗息鼓就要被人嘲笑死,你可怎么办?
你没有别的办法。你只有将命运的纤绳牢牢抓在手里,一刻也不放松,任凭所有的一切恣意妄行,但你一直向着顶峰攀登、攀登。这时候,你要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你要突破“马太效应”*,你要在最后的坚持之中来一个凤凰涅磐,你终会赢得成功!
《战国策》讲苏秦的故事哲理很深,其中记载: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赢藤履踃,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苏秦当初的尴尬境遇,正是做大事业未成之前潜人才的典型写照。这个时候,不用说外人,连家人也不正看你一眼。为什么?因为你没成功。为什么没成功?因为还没有学(做)到家。怎么办?这才有了苏秦以锥刺股发愤图强的故事。结果,学问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连他自己都胸有成竹了,此后,游说赵王,赵王大悦,封武安君,受相印,并给他大量金银珠宝,约从散横,以抑强秦。去游说楚王的时候,路过洛阳,父母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这种前倨而后恭的情景,虽然有点滑稽,但世态就是这样:不成功,人们给你不成功的待遇,成功了给你成功的待遇,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所以,不成功的时候暂且忍耐,但永远不要停止扇动的翅膀,永远不要放松命运的纤绳。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力。”也就是说水深才能浮大船,风大才能展巨翅,一个人不仅要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度的修养,而且还要有丰厚的积累,足够的力量,才能取得成功。这可以说是新世纪成才的又一要略,对于那些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的朋友来说,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马太效应”一词,始于美国科学史家罗伯特。默顿,他用这样一个名词来概括一种社会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特殊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还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
圣经故事:“主人要到国外去,把三位仆人叫来,按其才干分银子给他们。第一个得了五千,第二个得了二千,第三个得了一千。主人走后,第一个仆人用五千银子做买卖,又赚了五千;第二个照样赚了二千;第三个把一千银子埋在了地下。主人回来后与仆人算帐。第一个汇报,主人说好,我要把许多事情派你管理,可以让你享受主人的快乐。第二个,主人也说好,派你管理很多事,让你享受主人的快乐。第三个,则被骂了一顿,决定夺回他的一千银子,分给拥有一万银子的人。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
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