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思维集大成者——老子
中华福地,人杰地灵。天生老子,“无极”始名。
有史以来,世人多以消极态度解读老子,尤其十年文革期间,更是登峰造极,致使道家优秀传统文化瑰宝长期被尘封甚至歪曲,进而造成中国文化的极大损失。现在,我们研究传统文化,就是要拨乱反正,从积极方面全面准确并深刻地分析并理解老子的思想。
老子,名李耳、字伯阳,谥曰聃,是我国古代(春秋·楚约前571——前471年)苦县(今河南鹿邑,一说安徽涡阳)人,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老子无为而治的精髓是无极思维。无极一词最早就出现在他所著的《道德经》中,原文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物极必反。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集中体现了道也即无极思维,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思维之一。
无极县名的无极原为毋极,除谐音和其它传说外,实际上在古汉字中毋通无。毋为母字出头,寓意为无,空无,与母相对,母为万有之基,依无而立。千年古县,沧海桑田;钟灵毓秀,地分天缘。因华夏第一位女皇武则天尊崇道教,寄志此土,将毋极改为无极,使之寓义更为明朗,称谓更为大气,警示更为震响,从而使这一方水土寓含了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为引人的灵光宝气。人因名立,地因名宝。名者,明也,以称谓而明;名者,意也,因概念而意。无极,合道成德之意;无极,长生久视之意;无极,心怀静远、虚怀若谷之意;无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海纳百川之意―――――。可以说,无极思维言宇宙之无穷,人生之宝贵,民事之多艰,道德之奥要,治国之纲纪,精警至极,鳌头独占,达到了中华民族思维,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一个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