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礼,范志礼讲师,范志礼联系方式,范志礼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范志礼:为人是否应“知天”
2016-01-20 21464

为人是否应“知天”

范志礼

2000年前,中国哲学史上的两位大家孟子和荀子对是否应“知天”产生了分歧。

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可见在孟子看来,人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思维优势,用心思考,就能知道人的本性,人的使命,人的发展方向,知道了这些,就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也就是知道了自然界、社会、物质运动变化的向“善”规律。他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圣人,必须知天

但是荀子《天论》认为:唯圣人为不求知天。 他说列星随旋 ,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又说: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荀子的意思是说,圣人不必参知天道(天命)规律,只要利用天地提供的东西,创造自己的文化过好自己的生活即可否则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既舍弃自己的职责,而越俎代庖,就迷惑了。

可以看出,孟子和荀子对知天的态度截然相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对知天这一概念定位不同。前者定位在天道运行的实质和对人道的影响上,后者停留在天道运行和人道活动的表象上,两项比较,前者对人的感知来说较虚较远,后者对人的感知来说较实较近。

从历史讨论中看,前者往往被人被人认作是理想主义和唯心主义,后者往往被人认作现实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前者的定位不是理想问题,也不是唯心问题,而是客观地实事求是地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结果,他看到了天(自然)人之间的联系,看到了历史向善的趋向,是趋向正确的唯物主义;荀子的理论其实也是一种“知天,但由于他的理论基础是性恶论,只注意到了人的动物本能,并把动物本能认作是人性恶的代名词,所以没看到整个天道运行的实质,以及天道(自然规律)与人道社会和生命规律)之间的密切联系,由此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一结论虽然把自然与人割裂开来,有些片面,但由于与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接近,易于接受,所以也有很多支持者。而且条条大路通北京,作为一种思维模式,一种认识,这种埋头苦干的精神也一定会结出相当的良善之果,并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不仅如此,这种思维模式的产生,其实也是历史前进的需要,这在它之后的发展情况中可以看出端倪

但是,从两千年人类发展的情况看,孟子的思维模式更接近发展着的人的主流,更有生命活力。人只有尽其真心,至诚为人,才能把握自己,发挥聪明才智,深透地了解天道,同时也是人生大道,充分实现自我价值。而且,人类也只有充分知天,了解自然界运行的实质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才能使自己尽心知性,诚实做人,才能迈向充分觉悟的具有高素质和健康生命力的人的台阶。

上一篇 国学系列课
上一篇 谈孝亲敬老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