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刘士民校长的座谈会
是谁说,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看似矛盾的话,充满了哲理。对此,我深有感触。
前天,实验小的刘士民校长和我们几位海南学员在一起开了个座谈会。会上说了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八小时之内的取决于你工作的态度,八小时之外取决于你生活的内容。” 的确是这样,一周五天、一天八小时,是一般人的工作时间。在这段时间大家的努力、工作成绩是很接近的。成功者与别人不同的是,他们不仅仅在八小时内工作,在八小时外他们也在不断努力,在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工作。一天比别人多出一二个小时,长年累月,其差距是可想而知的。就像刘校长说的:“量”的积累多了,定会有“质”的飞跃。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学习上的。”这是上学时就学过的鲁迅名言,现在回想起来,有更深刻的体会。
我想,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便是八小时之外的发展吧。下班之后的时间完全属于我们自己,怎样利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呢? 好多人很坦然地将八小时之外的时光交给酒吧、棋牌、闲聊以及没完没了的电视剧,名曰,消磨时间。自己好像也不例外,上网聊天、网购、看电视,似乎,时间是多了去的东西,不消磨掉,便不甘心,唯有消磨才是让它流逝的最好方式。
常听朋友抱怨工作太忙,自己也感觉每天忙忙碌碌的。回想起工作这些年,有努力也有进步,但总的说成就不大,比下虽有余,比上却不足。想起来,还是自己努力不够、浪费的时间太多。
当我们还在看电视、上网聊天、逛街或是做别的什么时,那些比我们更成功的人却仍然在工作、在努力
面对他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呢?
现代社会,竞争一天比一天激烈,知识更新一天比一天快,一个人要想有好的前途和发展,单单靠八小时以内的努力已远远不够,必须珍惜八小时以外的时间,把别人用于休息、娱乐、应酬的时间用在学习和提高上。
走,干活去,赶在时间的前面,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