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求技若渴”
今天,新生代农民工的身影已经遍布城镇居民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但他们普遍缺乏技能培训。近日,记者在郑州发达技术学校举行的郑州市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就业调研会议上了解到,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想学习,无处学,无时学”
杨洋今年刚20岁,已经跟着一位装修公司的老板干了近两年。这两年里,他从打杂到简单的木料切割,如今已经掌握相关的各种技术,基本可以独当一面了。“师傅怎么教,我就怎么干,完全是凭经验吧。”杨洋说。
“有时候非常想学习一门手艺,但是天天都要跟着老板出去干活,也没有多余时间。”杨洋告诉记者,“我们这工作时间不固定,有活了就得去干,所以也没办法系统地学习一门技术。”
记者走访了多位青年农民工,他们有的已经掌握了一门技术,但是大多数处于“想学习,无处学,无时学”的尴尬境地。生活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为养家糊口日日奔波,信息的闭塞、生活圈子的限制,让他们很难获取技能培训相关的信息。
“当时家人出钱让我学了挖掘机,现在的收入很稳定。”在建筑工地开挖掘机的陈凌飞告诉记者,“大家看到我现在工作挺好,好多工友也在攒钱准备学技术。”
陈凌飞22岁,来自范县,他靠挖掘机这门技术吃饭已经两年多了。“当时初中毕业后出去打工,挣钱不多还非常累。一次过年回家,爸爸给我说还得学点技术,不然以后连自己都养不活。”陈凌飞回忆自己学技术的初衷时如是说。
技多不压身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面对生存的压力,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工,特别是思想比较前卫的新生代青年农民工,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更高的人生追求,对一门手艺的需要可以用“求技若渴”来形容。
“新生代农民工”对培训项目上有新的要求,他们希望培训不仅仅局限于工程机械(挖掘机、叉车、铲车、吊车)电工、汽修、汽车美容装饰、计算机、车工、焊工等,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郑州发达学校外培办主任杨金瑞告诉记者,“新生代农民工对那些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很感兴趣,为了适应80后、90后的要求,我们将会在培训方面多加进一些相关项目,比如美容美发、中式烹饪等等。”
培训手段灵活,技能送到手中
时间跟着工作走,这是大多数青年农民工的生活节奏。
“有时候也想去学点东西,只是平时休息了就想放松下,工作太累,确实不想再去学校上课。”来自新乡辉县的李昆告诉记者,“我也去问过一些学校,他们说可以根据自己时间来学校,其实有时候没有人督促,确实不想去。”
李昆年纪轻轻,人高马大,在一个小区里当保安,“这份工作待遇还行,就是经常值夜班,总归不能一辈子干着,还得学点技术。”
“由于青年农民工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规律,我们在做培训工作中要随机应变,运用灵活的方式让农民朋友真正获得实惠。”杨金瑞告诉记者,“多年来,我们一直遵循着‘送技术到农民手中,送岗位到农民手中’的原则。简单说,就是农民闲的时候就是我们忙的时候。”
杨金瑞多年深入农民工培训一线,认为农民工的培训需要“有理论有实践更偏重实践”的教师,这样可以让农民“足不出村”,就地学习到相关技术。配合学校固定的教学设施与教师团队,有深入一线的实地培训,有在学校学习的实践操作,无论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还是在家留守未就业的农民工,都有机会接触相关的培训。
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调研活动会议上强调,“不要把农民培训当成学历教育去做。”农民工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无法像学生一样天天在教室里学习,只有采用灵活便捷的方式,才能真正地“送技术到手”。
技能培训不能仅仅看就业率
“如果把农民培养得像学生一样有纪律,像工人一样有技能,像军人一样有凝聚力,那么中国将会是怎样。”杨金瑞对中国的农民技能培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可以这么说,咱们如果把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做好,对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据杨金瑞介绍,一些实用技术的培训,比如中式烹饪、美容美发等,不仅能够帮助农民工找到就业之路,而且能提高农民工家庭的整体生活水平。“虽然下基层实地培训很辛苦,但是看到农民工家庭的生活一步一步改善,我们也感到非常欣慰。”
每年在郑州发达学校毕业的学员平均在1500名,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民工,特别是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这个数字会逐年上升”,而且每年还有一定数量的国际劳务输出。
“不能从单纯的就业率来衡量接受培训的质量,没有就业不代表技能培训没有效果,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其实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国家提倡富民惠民,全民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民工素质的提高,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会越来越多。”杨金瑞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