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仁,王泽仁讲师,王泽仁联系方式,王泽仁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管理+心态+沟通+团队+国学
46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王泽仁:王泽仁:《世说新语》故事点评
2016-04-18 7065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1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读书笔记:管宁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的专精专诚、心无旁骛,且视名利如粪土。华歆不过一凡夫俗子耳。后管宁固辞不受魏阙俸禄,而华歆官至尚书令、太尉。由此可知,察人观事皆可由小窥大,由近知远。这则故事同时让我想起庞涓和孙膑的故事了,如孙膑和庞涓也“割席断交”,或许不会有后来的师兄弟相残了。




14、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闇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读书笔记:在我读的古代典籍中,“后母”这个角色似乎都不怎么光彩,基本都属于恶人一类的范畴。王祥的家庭情况算是蛮惨的,想想待在家里,天天有生命危险,岂不是每天晚上都不敢睡觉、提防被杀导致严重精神紧张。王祥的聪明之处是:反正要死,不如死个明白和干脆。结果却感动后妈救了自己。他比起大舜来算是幸运的,大舜可是一家子(父亲,后妈,同父异母弟弟)三番五次要杀他。




31、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读书笔记:庾亮可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典范啊。我有时候扪心自问:当灾难到我头上,我如果可以转嫁给别人时,我会作何选择呢?真的可以不经思考的做到庾公这样吗?




32、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读书笔记:孔子曾问学生子路:你的理想是什么?子路说:愿衣马车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怨!唐朝大诗人杜甫也说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此皆与阮裕之风相类也。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想当今富豪,又有几人肯与人分享之,更何况似阮光禄之任诞放达!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3、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读书笔记:孔融乃孔子二十世孙,可谓圣人之后。可惜孔文举一生成也其才,亡也其才!恃才负气,不知收敛,且又触怒当世之枭雄曹操,这就注定了他必被杀之命运。圣人曰:多言多失,多事多败。此至理名言也!杨修,祢衡,孔融之类皆是小智而无大用之人!徒圣人之血脉,而不知圣人之教诲,悲哉!




9、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读书笔记:本人一直认为三国里面最聪明的不是诸葛亮,不是庞士元,也不是曹操。而是司马德操,我们可爱可敬的水镜先生。此人的智慧高深莫测,深得老庄之学的奥妙!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一句: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也!人这一辈子真的是要“得时、得中、得位”方可真正如鱼得水啊!




76、支公好鹤,住剡东(山印)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读书笔记:对待别人好,不应该以我们认为的好的方式,而是要以别人认为的好的方式对待他,这才是真正的对他好!鹤的生命在天空,虎的生命在森林,鱼的生命在江海湖泊;可是我们人类却给狗穿上了衣服,把鸟关进了笼子,将鱼养在了鱼缸。。。。庄子里面也有很多类似的故事,比如: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世说新语.政事第三》


9、王安期为东海郡,小吏盗池中鱼,纲纪推之。王曰:“文王之囿,与众共之。池鱼复何足惜!”


读书笔记:周文王的私家园林方圆70里,与民共之,老百姓可以随进随出,在里面逍遥自在,各取所需,所以孟子讲:文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当他要修建园林时,老百姓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当他驰骋田猎时,老百姓兴高采烈的观赏。真是与民同乐啊。后来范文正公更进一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本人认为这种情怀是高远的,但现实的实际情况是很难做到的。




18、王、刘与林公共看何骠骑,骠骑看文书不顾之。王谓何曰:“我今故与林公来相看,望卿摆拨常务,应对玄言,那得方低头看此邪?”何曰:“我不看此,卿等何以得存?”诸人以为佳。


读书笔记:我特别喜欢这则故事,此四人皆魏晋名士,清远标格,雅善言理。从这简短的对话中,可看出当时道家和佛学(林公:支道林,乃佛家弟子,好庄子之学)的融合,一来一往,颇见机锋,禅宗就是在这种清谈之中慢慢酝酿而生的。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14、卫玠总角时问乐令“梦”,乐云“是想”。卫曰:“形神所不接而梦,岂是想邪?”乐云:“因也。未尝梦乘车入鼠穴,捣齑啖铁杵,皆无想无因故也。”卫思“因”,经日不得,遂成病。乐闻,故命驾为剖析之。卫既小差。乐叹曰:“此儿胸中当必无膏肓之疾!”


读书笔记:中国古人对梦一直都有所探讨,虽然不是十分系统,如:孔子梦周公,庄子梦蝴蝶是其中最著名的。这则故事是对梦的分析,归结为:一、梦是想,有所思必有所梦;二、梦是因,皆由因缘而生。无想无因不会有梦,人也不可能做些毫无逻辑的梦。由此可见古人真的很善于观照自己的状态。




31、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闲。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宾主遂至莫忘食。殷乃语孙曰:“卿莫作强口马,我当穿卿鼻。”孙曰:“卿不见决鼻牛,人当穿卿颊。”


读书笔记:此小故事最传神之处在这句: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宾主遂至莫忘食。孙盛和殷浩是当时齐名的名士,两人清谈,共论辨理,意气风发,手足舞蹈,竟然饭里面掉了一大堆麈尾毛(麈尾:类似道家的拂尘;魏晋名士清谈时每人都手持这种东西)而不自知,兴之所至,连晚餐都忘了吃。真有那“不知老之将至”的情怀和庄子“坐忘”的境界!




45、于法开始与支公争名,后精渐归支,意甚不忿,遂遁迹剡下。遣弟子出都,语使过会稽。于时支公正讲小品。开戒弟子:“道林讲,比汝至,当在某品中。”因示语攻难数十番,云:“旧此中不可复通。”弟子如言诣支公。正值讲,因谨述开意。往反多时,林公遂屈。厉声曰:“君何足复受人寄载!”


读书笔记:于法开与支遁都是当时高僧,且都才辩纵横。然二人作为佛门弟子,却参不透“名利”二字。这个世界上很多贤良之人都有一个打不开的死结。佛家讲:缘起性空,五蕴和合,万相幻灭;教我们看破、放下、清净、圆满。这些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大多数佛门弟子深居山门尚且心猿意马,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在滚滚的现代洪流中,又有几个人能保持本性呢?一句话:悟道容易行道难,学佛容易作佛难!




68、 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后示张公。张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


读书笔记:一个人名气小,说的话再怎么有道理,也没人听;一个人名气大,说的话不过是常论,可是众人却当成金玉良言。人微言轻,自古皆然。左思作《三都赋》,文未重于世,被世人讥笑;经高明之士皇甫谧做序,顿时名气显于当时。此类事情依然在重复的发生着,尤其是在文化界,因为自古文人好相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写书之后,一定要找些所谓的名人来做序或者写几句推荐语的原因。




《世说新语.方正第五》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读书笔记:陈寔父子三人(陈寔、陈纪、陈谌)经常一起出现,要么在品行篇,要么在夙惠篇,这里是在方正篇,方正者,贤良也。神童陈纪七岁与长者对答有理有据,有仪有则,让长者汗颜无地自容。想想我们自己七岁时是什么情况?哈哈,在此不必赘言了。




2、南阳宗世林,魏武同时,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及魏武作司空,总朝政,从容问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犹存。”世林既以忤旨见疏,位不配德。文帝兄弟每造其门,皆独拜床下,其见礼如此。


读书笔记:在这里,我既佩服宗世林,更佩服曹操。宗世林是一个原则性极强的人,不管曹操是否有权有势,他松柏之志始终都在,从不为权贵折腰,讨厌一个人就是讨厌一个人,不管对方贫贱富贵。而这则故事更是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多么爱才之人,明知对方讨厌自己,还三番五次想结交对方,实在无望,就安排自己两个儿子以宗世林为师,每见必拜床下。其执礼如此,可见魏武之气概!




42、江仆射年少,王丞相呼与共棋。王手尝不如两道许,而欲敌道戏,试以观之。江不即下。王曰:“君何以不行?”江曰:“恐不得尔。”傍有客曰:“此年少戏迺不恶。”王徐举首曰:“此年少非唯围棋见胜。”


读书笔记:在《世说新语》里,王导、谢安这两个主要人物,虽然也稍有瑕疵,但总体形象是非常好的。两人都是一族之望,且都为国家宰相,功在社稷,利在家国。两人都是提拔俊少,举贤任能,辅佐君王,老成持重,圆融自在,有年高德劭者风范。可惜无论家族多么兴旺,都逃脱不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宿命。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2、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读书笔记:据说《笑傲江湖曲》是根据嵇康的《广陵散》而改编的。由“笑傲江湖”一词便可一窥《广陵散》之神韵。远古天籁,自嵇康没而绝响。可惜之至啊。嵇康这人,史书上说: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真可谓:文如其人,乐如其风啊!




10、刘庆孙在太傅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构。唯庾子嵩纵心事外,无迹可闲。后以其性俭家富,说太傅令换千万,冀其有吝,于此可乘。太傅于众坐中问庾,庾时颓然已醉,帻坠几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两娑千万,随公所取。”于是乃服。后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读书笔记:我始终觉得魏晋名士故意借酒消愁,喝酒不过是为了麻痹自己,为了躲避那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庾子崇也不例外,喝酒装糊涂,其实对人对事观察透彻,我感觉他肯定早已对刘庆孙的为人了然于心,故作酒醉放诞之举,轻松化解一次陷害。




19、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读书笔记:魏晋时期,是很讲究出身门第的,那个时候出身不好几乎没有出路,且高门望族间姻亲关系错综复杂,为的是不断巩固家族的声望。这里我要讲的是郗鉴选婿的方法和眼光确实独到:一个人越在重大场合,越修饰自己以博得关注,此人往往是修为不够,急功近利、内在不自信所致。而在重大场合,泰然自若,不卑不亢,无欲无求,不改平日之所为的人,反而给人自信豁达、洒脱自在的印象,这就是所谓的:无为而无不为啊。此故事正是成语:东床快婿的典故出处。




35、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读书笔记:谢安领导谢家军(谢石、谢玄、谢琰)大破苻坚,赢得了著名的“淝水之战”的胜利,至此东晋王朝依然可以苟延残喘。我最喜欢“小儿辈大破贼”这句。自己如不是个英雄豪杰,这话是说不出来的!即使说出来也会显得虚骄不实。由此可见谢安对战事的结局早已成竹于胸了。这故事让我又想起了左宗棠和太平军作战,战时从容下棋,泰然自若,战局的发展路线早已设定了。人的自信来自于对未来的把握,人的恐惧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




《世说新语.识鉴第七》


1、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


2、曹公问裴潜曰:“卿昔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读书笔记:我之所以佩服古人,主要在于他们可以见微知著,由古知今,由近推远。曹操最后一统北方疆域,刘备果然建宗庙于西南边陲。乔玄、裴潜乃真人也。后来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从《世说新语》中借鉴了不少典故,成就了小说的传奇。




22、郗超与谢玄不善。符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读书笔记:这则故事足以让我们现代人汗颜,我们讨厌一个人,就否定他的一切;我们喜欢一个人,就爱屋及乌。察人观物全凭个人好恶,以己私情推人之情状,这才是真正的: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郗超与谢玄两人观点、政见、情趣都不同,彼此相恶;但郗超却知道谢玄之才,并在国家危难之际力排众议推荐之。此等胸怀,常人追之莫及。这让我想起嵇康和山涛的莫逆之交了,两人也是政见不同,为此嵇康曾写书信《与山巨源绝交书》,断绝往来,可是嵇康在被司马昭杀害时,却将自己的儿女托付给山涛,并对儿子嵇绍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此种交情乃庄子所谓的: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古人交友:观点彼此对立,情感心有灵犀。今人交友:观点委屈一致,情感各有算计。




《世说新语.赏誉第八》


62、王蓝田为人晚成,时人乃谓之痴。王丞相以其东海子,辟为掾。常集聚,王公每发言,众人竞赞之。述于末坐曰:“主非尧、舜,何得事事皆是?”丞相甚相叹赏。


读书笔记:王羲之向来对王述(王蓝田)不感冒,且结恶于王述。他对王述的坏脾气尤其不能忍受。但从此则故事可以看出,王羲之对王述是有偏见的。此故事中的王述不阿谀、不奉承、不附和众人牙慧,独立思考,敢于辩驳,且一言即可道出委曲。




《世说新语.品藻第九》


4、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读书笔记:诸葛亮自号“卧龙”,辅佐蜀汉政权27年,鞠躬尽瘁,死后而已。成为智慧化身,忠义代表,武侯祠至今犹在,供后世凭吊缅怀。诸葛谨一生侍东吴,也是兢兢业业,得享福禄保全。诸葛诞也颇有高才,与夏侯玄齐名。后被司马氏所杀,未得善终。真乃一龙一虎一狗也。




74、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读书笔记:王氏一门,可谓人才济济,父子诸人,皆工书法,但“龙生九子,子子不同”,王羲之诸子中,子敬最佳,子猷次之,子重、涣之又次,凝之最末。才女谢道韫嫁予王凝之,一生委屈,曾对自己的叔叔谢安说: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王凝之)!此故事从人的言语观人,可谓至理名言: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据说很多天才都木讷。老子言: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86、桓玄为太傅,大会,朝臣毕集。坐裁竟,问王桢之曰:“我何如卿第七叔?”于时宾客为之咽气。王徐徐答曰:“亡叔是一时之标,公是千载之英。”一坐欢然。


读书笔记:王桢之,王羲之之孙,王徽之之子,王献之之侄,可谓名门之后。一个人夸奖别人很容易,难得是夸奖别人时,不折损了自家威风。从王桢之之语,可见一斑了。我们很多人为了投人所好,不惜卑躬屈膝,曲意奉承,毫无人格可言!




《世说新语.规箴第十》


2、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读书笔记:人啊,几乎都是凭其所好而好之,凭其所恶而恶之。一个领导难的不是怎么选人和用人,难的是首先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因为不自知,所以不知人。由此可见修身养性多么重要,否则自取灭亡却不知道因何而亡。如项羽: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5、孙皓问丞相陆凯曰:“卿一宗在朝有几人?”陆曰:“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皓曰:“盛哉!”陆曰:“君贤臣忠,国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敢言盛!”


读书笔记: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哪有家。家再兴旺,国将亡,家安在?这就是所谓的: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7、晋武帝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传后意。诸名臣亦多献直言。帝尝在陵云台上坐,卫瓘在侧,欲申其怀,因如醉跪帝前,以手抚床曰:“此坐可惜。”帝虽悟,因笑曰:“公醉邪?”


读书笔记:我始终认为中国人是一个既精明又糊涂的民族。说话做事都漏七分,留三分。中国人最高的智慧就是暗示含蓄,一语双关,让你自己去猜,去思考,去领悟。领悟了就是智者,摸不透就是愚夫。据说汉景帝就是一个话少意深的人,如哪个大臣猜不透他的意思,他就认为此人不可大用。可是在中央集权的社会,如果事事都猜透了上司的旨意,岂不是死的更快?看来还是郑板桥说的好:难得糊涂!




19、罗君章为桓宣武从事,谢镇西作江夏,往检校之。罗既至,初不问郡事;径就谢数日,饮酒而还。桓公问有何事?君章云:“不审公谓谢尚何似人?”桓公曰:“仁祖是胜我许人。”君章云:“岂有胜公人而行非者,故一无所问。”桓公奇其意而不责也。


读书笔记:观人品类,必从其大体而舍其小枝。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既然谢尚乃胜过我等之人,岂有胜公人而行非者?即使行非,也非不到哪里去。如胜我等之人尚且为非,试问我等之人该如何自处呢?我们好时常对他人评头论足,却忘了我们是否拥有这个资格?中国人有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去。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再好也好不到哪去。




《世说新语.捷悟第十一》


1、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2、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脩,脩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读书笔记:杨修此人乃口辩机巧之人,不过小才耳。然他不自知,好卖弄,终为曹操所忌,杀之。自古口辩者皆不得善终,由此可知,祸从口出。人最难管住的一个是嘴,一个是性,一个是手。




6、郗司空在北府,桓宣武恶其居兵权。郗于事机素暗,遣笺诣桓:“方欲共奖王室,脩复园陵。”世子嘉宾出行,于道上闻信至,急取笺,视竟,寸寸毁裂,便回。还更作笺,自陈老病,不堪人闲,欲乞闲地自养。宣武得笺大喜,即诏转公督五郡,会稽太守。


读书笔记:郗超乃郗愔之子,郗鉴之孙。典型的子不类父,不肖之子的代表。郗超可谓有勇有谋,且天性豁达,但后与桓温谋逆,晚节不保。而其父则不然,为人至孝,但稍显糊涂,且贪财吝啬。




《世说新语.夙惠第十二》


3、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读书笔记:在中国偏安一隅的王朝,如东晋,如南宋。刚开始,还有些山河残破,潸然流涕的历史厚重感,且有些士大夫们拥有北踏黄河,收拾旧山河的气概!可是越到后来,整个就歌舞升平,只把杭州做汴州了。“举目见日,不见长安”,道出了东晋初期多少人的家国仇恨而又仰天徒唤奈何啊!




《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


2、王处仲世许高尚之目,尝荒恣于色,体为之敝。左右谏之,处仲曰:“吾乃不觉尔。如此者,甚易耳!”乃开后合,驱诸婢妾数十人出路,任其所之,时人叹焉。


读书笔记:一个人沉迷女色太容易了,放纵欲望谁都会,且谁都乐意。人最难的是能放亦能收,该放则放,该收则收。收时一点也不留恋,方有大丈夫气概。王敦乃大将军,此人既暴戾,又专权,最后还造反谋逆,不过其人气概却是常人所没有的。试想想:打开后院女眷之门,驱除婢妾数十人,从此戒色,任其所去。此种情景该是多么让人为之慨叹啊!




10、桓石虔,司空豁之长庶也。小字镇恶。年十七八未被举,而童隶已呼为镇恶郎。尝住宣武斋头。从征枋头,车骑冲没陈,左右莫能先救。宣武谓曰:“汝叔落贼,汝知不?”石虔闻之,气甚奋。命朱辟为副,策马于数万众中,莫有抗者,径致冲还,三军叹服。河朔后以其名断疟。


读书笔记:再读这则故事之前,关于战场英雄的形象,大多是来自于《隋唐英雄传》、《三国演义》和《金庸武侠》里面的描写,不过那些演义成分比较多,实际成分比较少,今日读到桓石虔数万军中,单枪匹马,救叔父于敌阵,如入无人之境。方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该是什么样的形象了。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


1、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读书笔记:看完这则故事后,我突然发现,很多历史剧都借鉴了这个故事的模版套路,比如:《汉武大帝》里面,匈奴使者朝拜大汉天子时,汉武帝让侍读韩嫣扮演皇帝,他扮演宫廷武士。匈奴使者后来说:大汉天子很一般,他身边的武士才是个英雄。又比如:《康熙王朝》里面,葛尔丹进京朝见康熙时,自己假扮随从,让属下扮演他自己。后来康熙和大臣们说:葛尔丹随从更有傲骨。




2、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读书笔记:魏晋时期,民风可谓开风尚之先。那时男人涂脂抹粉乃是平常之事,妇女欣赏美男子也非新奇。诸如山涛妻子听说嵇康,阮籍二人乃世之高士,便要求丈夫留宿二人,一晚上偷偷观赏,达旦忘返。此中意境,让人思慕啊。而此故事中,全城妇女携手观美男潘岳对比千百妇女共唾丑男左思,读完之后,我开怀大笑!读书之乐,尽在此中!




19、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读书笔记:这又是一则让我读完大笑之的故事,人啊,太帅气,太有名气,太有财富,太有才华其实都不好,难怪现在的明星经常抑郁自杀,估计也是被观众看死的。人活着就像笼子里面的鸟儿,没有自由,没有空间,没有隐私,所有的一切都赤裸裸的暴露在公众之中,而这种光环迟早有一天会消失,很多人却难以接受消失后的寂寞和孤独,所以郁郁而终。当然,卫玠乃一介名士,不是被所谓的外在光环给害死的,只是他的俊秀和才气,导致他的结局非他主观所愿,而是客观上让他被看杀啊。《易传》言: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此言不虚!




《世说新语.自新第十五》


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读书笔记:据说京剧《除三害》改编于这则故事,当然我不懂京剧。不过这则故事的写作手法却是很新颖的,有浪漫主义和奇幻主义的笔调。想想周处可上山中搏恶虎,可下水中击蛟龙,此等勇武,让我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世说新语.企羡第十六》


3、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已敌石崇,甚有欣色。


读书笔记:此故事给我们两个信息,一、王羲之雅善高远却也不能免俗,心中尚有比较之心。二、王羲之家族可谓大豪门了,但他依然羡慕石崇,由此可知石崇确实富可敌国。据说石崇为了和王恺斗富,修建了一座私家园林:金谷园,园林方圆数十里,依山伴水,楼榭亭阁,奇花异石,奇珍异宝,应有尽有;鸟鸣幽村,鱼跃荷塘,桃花灼灼、柳丝袅袅,美不胜收!




《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


1、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3、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灵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读书笔记:读这两则故事我只是很困惑,为何魏晋时期,人都好驴鸣,且乐意模仿驴叫,以至于朋友亡故,作驴鸣以遣凭吊之情!在我的印象中,《三国演义》里黄承彦“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的意境美不胜收。但和作驴叫完全是两码子事!后来查阅资料,知道在历史上,文人和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发生在唐宋时期,一是发生在魏晋时期。骑驴吟诗,是唐宋文人的一份闲情雅致;而学驴大叫,则是魏晋文人的一种怪诞行为。魏晋时期的风流名士们,多喜模仿驴鸣,认为有音乐感,竞相延习,并不以为粗俗聒耳。不过想想,一大群人作驴声,此起彼伏,相互比较优劣,此种情趣,现代人怎么联想都是毫无美感可言的!




11、支道林丧法虔之后,精神霣丧,风味转坠。常谓人曰:“昔匠石废斤于郢人,牙生辍弦于钟子,推己外求,良不虚也!冥契既逝,发言莫赏,中心蕴结,余其亡矣!”却后一年,支遂殒。


读书笔记:一贫一富方见交情,一生一死方知友谊,伯牙子期之交很多时候只能向往却一生难求啊。知音不在,弹琴何益?良友已逝,言说何用?曲高者和寡,言深者知少,人生知己两三人足矣!正所谓:下里巴人附者众,阳春白雪少知音。




15、王东亭与谢公交恶。王在东闻谢丧,便出都诣子敬道:“欲哭谢公。”子敬始卧,闻其言,便惊起曰:“所望于法护。”王于是往哭。督帅刁约不听前,曰:“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王亦不与语,直前,哭甚恸,不执末婢手而退。


读书笔记:魏晋时期,有太多两人交恶,却不失君子之风的事迹,此故事即是一例。王珣知进知退,该哭则哭,该止则止;哭丧凭吊是一回事,不执丧主家(谢琰:谢安之子,小字末婢)手是另一回事,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过王珣比起阮籍来说,还是逊色一筹。《晋书•阮籍传》记载: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世说新语.栖隐第十八》


1、阮步兵啸,闻数百步。苏门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传说。阮籍往观,见其人拥膝岩侧。籍登岭就之,箕踞相对。籍商略终古,上陈黄、农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问之,仡然不应。复叙有为之教,栖神导气之术以观之,彼犹如前,凝瞩不转。籍因对之长啸。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复啸。意尽,退,还半岭许,闻上(口酋)然有声,如数部鼓吹,林谷传响。顾看,迺向人啸也。


读书笔记:阮籍作为“竹林七贤”之首,他的故事真的太多了,且读来印象深刻,比如:穷途之哭,阮籍丧母,阮籍送嫂,醉酒避亲,拆墙办公,醉卧美娘边,阮籍青白眼。。。他的名言也很多,诸如:“礼法岂为我辈所设耶?”“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据说曹雪芹倾慕阮籍,曹雪芹字“梦阮”这“阮”应指阮籍。由上可知,阮步兵是一个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的名士!这则故事讲的是:阮籍啸台,据说口哨就是从阮籍开始流行的。阮籍遇见真人之后,做了一篇名文:《大人先生传》,有机会一定要好好读一下。




12、戴安道既厉操东山,而其兄欲建式遏之功。谢太傅曰:“卿兄弟志业,何其太殊?”戴曰:“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


读书笔记:人各有志,莫要强求。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子路乐于护国,子贡恋于经商,颜回安于乐道,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此故事一问一答或许就出自此处。




《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


1、陈婴者,东阳人。少脩德行,箸称乡党。秦末大乱,东阳人欲奉婴为主,母曰:“不可!自我为汝家妇,少见贫贱,一旦富贵,不祥!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


读书笔记:陈婴母亲绝对是大智慧之人,一个人出身贫贱,突然富贵,未必是好事,反而有可能因富贵致灾祸。道家讲:见得思害。一样东西的获得必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得到一样东西必定要失去另一样东西作为补偿。所以人在富贵面前,要全身而退,这样反而可以永保福禄财寿。




5、赵母嫁女,女临去,敕之曰:“慎勿为好!”女曰:“不为好,可为恶邪?”母曰:“好尚不可为,其况恶乎?”


读书笔记:刚开始读这则故事,不明白其中深意,后来慢慢有所体悟了;古时大多数母亲嫁女时都叮嘱女儿:一定要做个好媳妇!现代母亲嫁女儿恰好相反,叮嘱道:在婆家谁欺负你,回娘家告诉我。这两种都不符合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也不符合道家的“和光同尘”之道。赵母很厉害,因为在古代都是家族社会,都是大家族,大家庭。在这种大家庭中,是非最多。做媳妇太好,太过优秀,会遭受其她媳妇的妒忌、怨恨和排挤。做媳妇太差,太过恶劣,也不行,这样更会被婆家嫌弃,且古时候女人是很没有地位的,一不高兴就可能被休掉。所以做坏媳妇更是万万不能的。最好的做媳妇的方法就是: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不追求标新立异,也不事事落人于后。做了好事不张扬,不居功,不自傲,不显山,不露水,给每个妯娌足够的面子,这样就家和万事兴了!现代人因为独生子女多,且没有大家族大家庭概念,所以对这些为人处世之道是很难琢磨理解的。




6、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读书笔记: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西施、貂蝉、杨贵妃、王昭君;当然一定有四大丑女与之相配,这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一阴一阳之谓道。四大丑女分别是:嫫母(黄帝次妃)、钟无艳(齐宣王王后)、孟光(梁鸿之妻)、阮氏女(许允之妻);此四人皆奇丑无比,却令人称道,都是深明大义,成就丈夫之人。女子妇言,妇容,妇德,妇功,四者唯缺容貌耳。而大多数男人皆是以貌取人。荀粲说过一句话:妇人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这句话道出了多少男人的心声啊!包括我自己。




《世说新语.术解第二十》


10、郗愔信道甚精勤,常患腹内恶,诸医不可疗。闻于法开有名,往迎之。既来,便脉云:“君侯所患,正是精进太过所致耳。”合一剂汤与之。一服,即大下,去数段许纸如拳大;剖看,乃先所服符也。


读书笔记:郗愔再次登场,每次登场都是负面形象,这次因为迷恋天师道,吃符箓太多,导致肠胃不畅而得病,由此可见,当时一大批士大夫迷恋道教炼丹之术。魏晋南北朝的名士们主要做三件事:饮酒,服药,清谈。当时的人服用一种药石叫:五石散,也称寒食散。据说服用后可以娇美姿容,延年益寿,其实却使人脾气暴躁,过早衰亡。可惜!可叹!可悲啊!




《世说新语.巧艺第二十一》


3、韦仲将能书。魏明帝起殿,欲安榜,使仲将登梯题之。既下,头鬓皓然,因敕儿孙:“勿复学书。”


读书笔记:写字画画,本来是一消遣之事,陶冶情操,砥砺性情。一旦散失乐趣,当成负累反而失去本真了。韦诞之苦,苦在他成为了一个御用书法家,从此写字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难以直抒胸臆了。想中国有太多的御用文人,他们的命运何其相似。古如纪晓岚,近如郭沫若。韦诞写字,一夜头发雪白,让我想起了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其中有一段是唐伯虎与对穿肠对对联的情节,最后对穿肠吐出几两血来!哎,唐伯虎所言一语中的:对对子本为消遣,今日穿肠兄对出几两血来,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3、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读书笔记:顾恺之乃大画家,对中国绘画的发展影响深远,其主张: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的技法,为后世画家所推崇。观人观眼,眼可辨人之真伪善恶。所以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画人也是如此,传神之处就在眼神。顾恺之深得绘画之奥妙。据说西方蒙娜丽莎的微笑,其眼神也充满神秘!




《世说新语.宠礼第二十二》


5、孝武在西堂会,伏滔预坐。还,下车呼其儿,语之曰:“百人高会,临坐未得他语,先问‘伏滔何在?在此不?’此故未易得。为人作父如此,何如?”


读书笔记:古代的士大夫,被皇帝宠爱一回,都可以当成炫耀的资本,真是皇恩浩荡啊。这种集权下的恩宠,今日可以赐给你,明日也可以收回来。一切荣辱都系君主之好恶。君主的一点小恩小惠,官僚们如沐天恩,为之赴死。君主的一点小忿小怒,下面就人头落地。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伏滔以此向他的儿子炫耀,真是鼠目寸光啊,可以肯定他不懂老庄之学的奥妙!




《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


2、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9、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


读书笔记:阮籍丧母是很著名的故事,当时的名士好谈《老子》、《庄子》和《易经》,在心性行为上也处处渴望达到庄子逍遥游之境界。庄子妻子去世,鼓盆而歌却并未吐血,阮籍母亲去世强忍悲痛,佯装任性放达,喝酒吃肉下棋,其实心中悲苦极甚,最后终于伤心过度,损害身体,吐血三升,差点危及生命。阮籍徒具庄子之行,不具庄子之神。庄子不哭亡妻,是因为他由理化情,明白万物一体,死生同状的大道,进而有情而不累。且道家反对刻意的人为,有感情就应该顺从的发散出来,而不是强行压制,这样与道家精神恰好相反。




3、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读书笔记:我特别喜欢此故事,不喝酒的人肯定难以体会其中之妙,中国人确实也有以酒解酒的说法,我估计就出自于此典。杜康造酒刘伶醉,醉鬼刘伶骗酒喝这个小情景,在我家也经历过一次:我的父亲曾经也向我的妈妈骗过一次酒喝,其过程和刘伶很相似。现在想来真是温馨甜蜜,简直就是家庭情景喜剧。每当女人阻止男人喝酒时,男人通常都一句话:你们女人懂什么!这也是刘伶遗风啊:妇人之言,慎不可听!




6、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读书笔记:刘伶显然也是在模仿庄子,只不过他太过极端了,有伤风化。想想一个人裸体喝得酩酊大醉,还在家招呼朋友,朋友讥笑提醒他,刘伶不以为然,以天地为房子,以房子为内裤,欢迎各位朋友进入他的内裤中!这是怎样的一种放荡不羁啊。只能说刘伶生不逢时了,如果在现代,他一定会是一个好演员。在此附上庄子的故事: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7、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读书笔记:这则故事很容易就会让我想起孟子的故事: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古人讲男女授受不亲,且叔嫂之间更要保持距离,以免有伤礼仪廉耻。阮籍自来就蔑视礼法,秉持: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8、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读书笔记:魏晋名士风流的品质,真的是高风亮节,真正做到了风流而不下流。对于美的欣赏完全是纯粹的,高洁的。只为审美而审美,不带其它任何世俗目的,此中境界,只有阮籍以及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可以做到。




10、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读书笔记:阮咸,阮籍之侄也。竹林七贤之一。也是一位名士。阮家内部也是等级分明,贫富差距明显的,且富人住在道路北边,穷人阮咸、阮籍住在道路南边。自信有两种:一种是由外而内的,通过外在的名闻利养,吃穿住行用来获得优越感和尊重。一种是由内而外的,通过自己的学识、智慧、品行以及才干受人赏识和称誉的。阮籍叔侄典型的属于后者。由内而外的自信是永恒的,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自我独立的品格。




11、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闲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读书笔记:读完这则故事,我简直被震撼了,我们说把酒言欢,群饮而乐,这种欢乐只限于人的范畴,阮氏一门却超越了人,人猪共饮,且逍遥自在,忘乎所以,不亦乐乎!我估计这还是想学庄子,庄子追求齐物论、逍遥游,主张:万物与我为一。崇尚回到自然主义社会,人和动物可以交流,和谐共处,牵着老虎上班,骑着大象下班,时不时和鸟儿说几句话,这种生命状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




20、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读书笔记:张翰这个人物,我非常喜欢,此人看透功名利禄,追求顺从本心的生活状态,是领悟道家精髓的少数几个人之一。他曾经因为不愿做官说过一句话: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于是辞官回家。此种超脱,常人难以做到。这则故事又说出了他的一句千古名言: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这话说得太赞了。所谓功名利禄,身前身后名,不过水中月,镜中花,刹那皆灭。人生终究如康熙赐给李光地的:三尺黄土!何必为名利蝇营狗苟,劳累一生呢?




22、贺司空入洛赴命,为太孙舍人。经吴阊门,在船中弹琴。张季鹰本不相识,先在金阊亭,闻弦甚清,下船就贺,因共语。便大相知说。问贺:“卿欲何之?”贺曰:“入洛赴命,正尔进路。”张曰:“吾亦有事北京。”因路寄载,便与贺同发。初不告家,家追问乃知。


读书笔记:这又是一则张翰的故事,给人依然是耳目一新的感觉,路途中因偶闻贺循琴声甚佳,便谎言同路而行,忘却家中老小。真乃痴、憨、性情之完美代表。想必他此行定是开心惬意,内足于怀。恰似金庸小说老顽童的风采。我始终认为金庸小说吸取了不少《世说新语》的营养。




23、祖车骑过江时,公私俭薄,无好服玩。王、庾诸公共就祖,忽见裘袍重叠,珍饰盈列,诸公怪问之。祖曰:“昨夜复南塘一出。”祖于时恒自使健儿鼓行劫钞,在事之人,亦容而不问。


读书笔记:当时似乎劫掠之风盛行。乱世真是可怕啊,不仅盗匪横行,连官府人员都带头抢劫,最典型的两个人就是:祖逖和石崇。此二人都是靠劫掠富商而致富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的当权者竟然视若惘闻,且包庇纵容!真是乱世见怪不怪了。《中庸》讲: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此妖孽皆人为之也!




24、鸿胪卿孔群好饮酒。王丞相语云:“卿何为问饮酒?不见酒家覆瓿布,日月糜烂?”群曰:“不尔,不见糟肉,乃更堪久。”群尝书与亲旧:“今年田得七百斛秫米,不了麴糱事。”


读书笔记:又是一个酒鬼,家中粮食欠收,不担心养家糊口的难题,而担心无粮酿酒。真乃:情之所至,意之所归。我想这则故事隐约反应了当时上层社会的情况,那个时候贫富差距极大,“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情形比比皆是,那些在朝者不识民间疾苦,终日耽于歌舞酒色,纵情于自我意气,哪管人间冷暖。《世说新语》说白了写的还是上流社会的生活状态,和老百姓毫不相干。




31、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读书笔记:孟子曰: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殷羡做到了前两句,忽视了后一句。不过道家向来都是视名利如浮云,视仁义如粪土也。“沉者自沉,浮者自浮,”唯性之所在!




47、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读书笔记:这则故事,只要是读过点书的中国人,几乎都知道的。你如果做过这三件事情:冬日品过酒、深夜吟过诗、踏雪访过友。那么,你一定可以对子猷的情致领悟一二了。我们所缺乏的不过是子猷的“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顺从本心本性的生活情致罢了。我们做任何事情目的性都太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深不知没有结果的结果有时候是最好的结果。至少可以留个念想!




《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


3、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读书笔记:钟会有才名,但心胸狭隘。嵇康与阮籍齐名,乃同为“竹林七贤”的领袖。一生狂放不羁,藐视权贵,可惜得罪了钟会和司马氏,最后受朋友吕安所累,身赴刑场,从此《广陵散》成为绝响。不亦悲呼!此故事经典之处乃为: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反复品读,意境深远!




17、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人,伧耳!”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箸门外,怡然不屑。


读书笔记:子敬之行为确实太过简傲,我想来想去,此种行为只能是出自真正的贵族,从小衣食无忧,任性放达,骨子里有一种血统、身份和学识的优越感。评点他人时,毫无顾忌;面对他人批评时,也毫不在乎。独来独往,天地四方,惟我惟大!想我辈出身贫寒之人,自是望尘莫及。从小都是按照别人要求的样子而活,一直以来都在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奔波忙碌,为人处世情愿辱没了自己也不能委屈别人。此种境遇即使要放达也只能装装样子而已。




《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


11、元帝皇子生,普赐群臣。殷洪乔谢曰:“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而猥颁厚赉。”中宗笑曰:“此事岂可使卿有勋邪?”


读书笔记:看到这则故事,我不免忍俊不禁,惠心一笑。我们当代人经常也是开类似玩笑的,尤其是朋友之间,此类戏虐之词时常有之。不过这则故事能够看出君臣间少有的和谐气氛,估计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吧,皇帝也是人,难免和臣僚们偶尔也乐一乐,何必每天正襟危坐,一板一眼呢?




21、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僧渊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


读书笔记:康僧渊乃一僧人也,非华夏族,出自西域。相貌自然异于中土人士,然其面对中土之人的戏虐,对答实属高妙,不愧为一代高僧,他的: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与后来唐代的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正一反,有异曲同工之妙。




29、王、刘每不重蔡公。二人尝诣蔡,语良久,乃问蔡曰:“公自言何如夷甫?”答曰:“身不如夷甫。”王、刘相目而笑曰:“公何处不如?”答曰:“夷甫无君辈客!”


读书笔记:这故事怎一个妙字了得,蔡谟的一退一进,一守一攻,环环相扣,似贬低自己实乃抬高自己,且沟通时占有战略制高点,根本就没有把对手放在眼里,不过是把对手用来作为抬高自己的阶梯罢了。我们很多人自恃聪明,对别人评头论足,实不知别人早已超越我们好多个层次了。




59、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读书笔记:钱钟书曾在《围城》里这么写道:“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我想这段话大概可以清晰的解释顾长康吃甘蔗“渐至佳境”的韵味了。




《世说新语.轻诋第二十六》


29、符宏叛来归国。谢太傅每加接引,宏自以有才,多好上人,坐上无折之者。适王子猷来,太傅使共语。子猷直孰视良久,回语太傅云:“亦复竟不异人!”宏大惭而退。


读书笔记:蔑视人有三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羞辱;一种是爱搭不理;还有一种是刚开始貌似很重视对方,最后说上一句让人心凉透底的话。子猷属于第三种,这种方法对于别人拥有最大的杀伤力,对方本以为你要夸耀一番,正殷切期待你的美言嘉句,没想到你来了一句:这个人,我左看右看,也没什么两样!




《世说新语.假谲第二十七》


1、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读书笔记:两个少年纨绔子弟,小小的事情中,就可见未来两人的命运了。据说小时候,袁绍和曹操友情不错,但从小弄机谋算计,袁绍总是逊色于魏武。后来官渡一战,曹操鼎定北方,袁氏一门从此衰落。




4、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后阳眠,所幸一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尔每眠,左右莫敢近者。


读书笔记:此故事鲜明的体现了曹操“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的形象,曹操虽足智多谋,但生性暴戾,狐疑猜忌,这一点后来东晋的王敦王大将军毫不逊色。这些所谓的英雄豪杰,多多少少都有些视人命为草芥,杀伐有余而仁义不足!




7、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智。


读书笔记:王敦乃大将军,王导乃丞相;兄弟二人乃东晋内外两支柱。时人谓之曰:王与马,共天下。可见当时王家势力与司马氏平分秋色。然王导为人敦厚博洽,有宰相之风;王敦为人暴戾谲诈,终至造反;两人泾渭分明。他们的侄子王羲之对两位伯父可谓了如指掌,所以当他发现王敦造反谋逆时,假装睡觉呕吐躲过一劫,因为他深知伯父王敦是个可以六亲不认的人!




《世说新语.黜免第二十八》


3、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读书笔记:杜鹃啼血,猿猴哀子,老牛舐犊,母鸡护雏。。。动物皆有情感,人何以堪?当我读到“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时,不免心中哽咽,这个世界最残忍的原来是我们人类啊!




7、桓宣武既废太宰父子,仍上表曰:“应割近情,以存远计。若除太宰父子,可无后忧。”简文手答表曰:“所不忍言,况过于言?”宣武又重表,辞转苦切。简文更答曰:“若晋室灵长,明公便宜奉行此诏。如大运去矣,请避贤路!”桓公读诏,手战流汗,于此乃止。太宰父子,远徙新安。


读书笔记:桓温此人和王敦类似,但具体而微。鄙人总感觉,东晋王朝司马氏一直不够集权,各大豪门望族一直在分享权利,且经常发生抢班夺权的情况。此故事中,简文帝说话,根本就没有一个皇帝的威权和底气,给人的感觉像是在和大臣耍小脾气,使小性子!历史上雄才大略的皇帝几乎都是乾纲独断的。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




《世说新语.俭啬第二十九》


3、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契疏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筭计。


4、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读书笔记:西方守财奴的代表是葛朗台;东方的守财奴应该算是这位王戎先生了。读第一则故事,我不由自主的想起葛优在《甲方乙方》里的形象:地主家也没余粮啊!读第二则故事,足见王戎内心之阴毒。




9、郗公大聚歛,有钱数千万。嘉宾意甚不同,常朝旦问讯。郗家法:子弟不坐。因倚语移时,遂及财货事。郗公曰:“汝正当欲得吾钱耳!”迺开库一日,令任意用。郗公始正谓损数百万许。嘉宾遂一日乞与亲友,周旋略尽。郗公闻之,惊怪不能已已。


读书笔记:每每读到郗愔和郗超父子俩的故事时,我都不免要发感叹:郗愔幸有此子,否则,在那种乱世中,他是很危险的。郗超散尽家财,实为救其父,后其父高寿71岁,郗超之功劳也。石崇因富而死,郗氏散财而善终。《大学》云: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




《世说新语.汰侈第三十》


1、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王丞相与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辄自勉强,至于沉醉。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丞相让之,大将军曰:“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


读书笔记:这是很著名的一则故事:劝酒斩美人。读完这则故事,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石崇:奢靡暴戾。王敦:冷漠残酷。王导:敦厚博洽。其实最悲惨的是劝酒侍奉的美人们,想当时他们该是什么样的悲惨遭遇啊。人命竟然不如富家里的一杯酒,由此可见,当时下层人民是何等的没有生命保障。现代的女人真的是翻身做主人了,应该好好珍惜啊!




2、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毕备。又与新衣箸令出,客多羞不能如厕。王大将军往,脱故衣,箸新衣,神色傲然。群婢相谓曰:“此客必能作贼。”


读书笔记:石崇厕所之豪华,还有一个故事可以证明:官员刘寔去石崇家拜访,上厕所时,见厕所里有绛色蚊帐、垫子、褥子等极讲究的陈设,还有婢女捧着香袋侍候,忙退出来,笑对石崇说:“我错进了你的内室。”石崇说:“那是厕所!”刘寔说:“我享受不了这个。”想来,天底下唯有气概超雄的王大将军可以泰然自若的享用石崇家的厕所了。这故事里面的厕所服务美女们也算是智慧超群了,估计见到所有的官员都不敢上厕所,唯有王大将军例外,所以有“此客必能作贼”评语,真是一语中的啊。




3、武帝尝降王武子家,武子供馔,并用琉璃器。婢子百余人,皆绫罗裤(衣罗),以手擎饮食。烝豚肥美,异于常味。帝怪而问之,答曰:“以人乳饮豚。”帝甚不平,食未毕,便去。王、石所未知作。


读书笔记:王济乃晋武帝女婿,对其甚是宠爱。不过听到以人乳喂猪,武帝甚反感,我也总不免有呕吐之感,想来魏晋豪族天天春花秋月,纵欲享乐,真正是饱暖思淫欲,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此即是一例!




8、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读书笔记:此故事也是千古流传了,石崇不仅和王凯斗富,他还与晋武帝斗富,且都赢了。据说外国进贡火浣布,晋武帝制成衣衫,穿着去了石崇那里。石崇故意穿着平常的衣服,却让从奴五十人都穿火浣衫迎接武帝。武帝深感羞辱。石崇与王恺斗富的典故也经常变换形式搬上银幕。由此可见,人的内心里面大多都希望像石崇一样富可敌国并恣意挥霍,从不担心自己哪一天没有钱花。




《世说新语.忿狷第三十一》


1、魏武有一妓,声最清高,而情性酷恶。欲杀则爱才,欲置则不堪。于是选百人一时俱教。少时,还有一人声及之,便杀恶性者。


读书笔记:无德无才,一生贫贱;有德无才,一生平安;有才无德,必遭横祸;有德有才,富贵永享。一个人有才无德,且又无权,而又恃才自傲,不知醒悟,祸不远矣。一个人再有才,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总有一天会被当权者舍弃。人家之所以暂时没有舍弃你,只是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而已。




2、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读书笔记:读此故事,感觉王述乃一滑稽之人也。鲁迅先生曾分析过魏晋名士为何脾气怪异的原因,为此,他专门写过一篇论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文中鲁迅先生认为魏晋士人之所以脾气古怪,是服用五石散后药力发作而造成的。不过王蓝田吃鸡蛋的形象,很容易让我想到《西游记》里孙悟空吃东西的形象。且王述吃鸡蛋的典故也是经常在荧幕中展现的,最近一次就在韩寒导演的电影《后会无期》里出现过。




《世说新语.谗险第三十二》


4、王绪数谗殷荆州于王国宝,殷甚患之,求术于王东亭。曰:“卿但数诣王绪,往辄屏人,因论它事,如此,则二王之好离矣。”殷从之。国宝见王绪问曰:“比与仲堪屏人何所道?”绪云:“故是常往来,无它所论。”国宝谓绪于己有隐,果情好日疏,谗言以息。


读书笔记:要拆散两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其中一人经常来往,不管你们之间聊了些什么,第三者都会认为对方有所隐瞒。这个世界上人心最难琢磨: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两人看似很近,其实很远;两人看似很远,其实很近。人心隔肚皮,肚皮虽浅,人心却很深!




《世说新语.尤悔第三十三》


6、王大将军起事,丞相兄弟诣阙谢。周侯深忧诸王,始入,甚有忧色。丞相呼周侯曰:“百口委卿!”周直过不应。既入,苦相存救。既释,周大说,饮酒。及出,诸王故在门。周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大将军至石头,问丞相曰:“周侯可为三公不?”丞相不答。又问:“可为尚书令不?”又不应。因云:“如此,唯当杀之耳!”复默然。逮周侯被害,丞相后知周侯救己,叹曰:“我不杀周侯,周侯由我而死。幽冥中负此人!”


读书笔记: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句名言可谓人尽皆知啊。王导和周伯仁同朝为臣,且相交甚厚,后因王导之兄王敦起兵谋反,王导一家百余口面临灭门之灾,周伯仁在晋元帝面前全力周旋营救,保全王导一家老小,但却不愿居功透露,且不想让外界知道自己和王氏家族掺和在一起,故而佯装要和众臣一样杀掉王氏一族。王导因此对周伯仁产生深深的误解,以至于后来王敦询问周伯仁为人时,王导一言不发,王敦遂杀之。孔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王导与伯仁,两人可共学,可适道,可与立,但未可与权也!权者,权变也。




10、庾公欲起周子南,子南执辞愈固。庾每诣周,庾从南门入,周从后门出。庾尝一往奄至,周不及去,相对终日。庾从周索食,周出蔬食,庾亦强饭,极欢;并语世故,约相推引,同佐世之任。既仕,至将军二千石,而不称意。中宵慨然曰:“大丈夫乃为庾元规所卖!”一叹,遂发背而卒。


读书笔记:周邵志在深山,却身在朝阙。恰如鱼在陆上,鸟在水中,心中郁结,迟早而亡。本人感觉周邵性情不如张翰也。张翰来去自由,适得其意;而周邵却发出:“大丈夫乃为庾元规所卖!”之感叹。其实一个人如真不想入世做官,别人又能奈何呢?想庄子,楚国让他当宰相,他弃之如敝屣!说:宰相之位正如神坛上的乌龟,是死的。而自己喜欢在泥泞里面打滚的乌龟,自由自在,是活的。




《世说新语.纰漏第三十四》


5、谢虎子尝上屋熏鼠。胡儿既无由知父为此事,闻人道“痴人有作此者”。戏笑之。时道此非复一过。太傅既了己之不知,因其言次,语胡儿曰:“世人以此谤中郎,亦言我共作此。”胡儿懊热,一月日闭斋不出。太傅虚托引己之过,以相开悟,可谓德教。


读书笔记:此故事可见谢安之为人,谢安在《世说新语》里面大多是正面形象,如:东山再起,江海破浪,言传身教,不免富贵等等,都是表现谢安稳健持重,正己化人,不系名利的高风亮节。谢安教育子侄辈,向来都是温和之中见性情的。




《世说新语.惑溺第三十五》


5、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充每聚会,贾女于青璅中看,见寿,说之。恒怀存想,发于吟咏。后婢往寿家,具述如此,并言女光丽。寿闻之心动,遂请婢潜修音问。及期往宿。寿蹻捷绝人,踰墙而入,家中莫知。自是充觉女盛自拂拭,说畅有异于常。后会诸吏,闻寿有奇香之气,是外国所贡,一箸人,则历月不歇。充计武帝唯赐己及陈骞,余家无此香,疑寿与女通,而垣墙重密,门合急峻,何由得尔?乃托言有盗,令人修墙。使反曰:“其余无异,唯东北角如有人迹。而墙高,非人所踰。”充乃取女左右婢考问,即以状对。充秘之,以女妻寿。


读书笔记: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像韩寿与贾充女儿这种私定终生的事情,古代的士大夫是极其不耻的。即使是魏晋时期,时尚之风大开,但也对男女之大妨,讳莫如深。我感觉《诗经》中的民风,真是令人向往,那时候的爱情朦胧,羞涩,纯情而又浪漫!《诗经》中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爱情:有浪漫的,有娇羞的,有矜持的,有幽怨的,有离别的,有思慕的,有怨恨的。。。。只是后来男权社会越来越明显,礼仪法则越来越桎酷,男女之间就不能自由表达爱慕之情了。我始终认为中国最美的情诗就在《诗经》中!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等等等,太多了。中国三千年来,一直没有出现类似这样美丽的句子。




《世说新语.仇隙第三十六》


5、王右军素轻蓝田,蓝田晚节论誉转重,右军尤不平。蓝田于会稽丁艰,停山阴治丧。右军代为郡,屡言出吊,连日不果。后诣门自通,主人既哭,不前而去,以陵辱之。于是彼此嫌隙大构。后蓝田临扬州,右军尚在郡,初得消息,遣一参军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使人受意失旨,大为时贤所笑。蓝田密令从事数其郡诸不法,以先有隙,令自为其宜。右军遂称疾去郡,以愤慨致终。


读书笔记:书圣王羲之,似乎书法造诣远高于其为人修养。王羲之出身最大的望族之一,自来富贵及身,所以不免恃才傲物,时常有轻视他人之举,他曾经瞧不起支道林,直到后来被支道林的才华所折服。他对王述向来轻视,并不惜讥讽、诋毁甚至是羞辱之。最终也因与王述的仇怨,在官场上不得志,郁郁而终。看来,人的胸怀不是说有就有的,很多历史人物,如不深入了解,我们根本不可能窥测全貌,所以看人要看整体,且要以动态变化的眼光来看人。

 

总结:《世说新语》前半部大多是褒奖人物;后半部大多是贬抑人物。全书就是一部中国魏晋时期的志人笔记,臧否人物,跃然纸间。鲁迅先生曾评论其:“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至此,全部笔记分享完毕,所思所写皆是一家之言,粗鄙之处,还望各位大方之家批评雅正。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