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陈益峰
五、阴阳五行天生地成
《青囊经》曰:“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
《史记天官书》“太史公曰:仰则观象于天,俯则法类于地,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三光者,阴阳之精,气本在地,而圣人统理之。”
观点一致,皆言“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有水星,或名辰星。金星,或名长庚。木星,或名岁星。火星,或名荧惑。土星,或名镇星,都是行星。地有五行者,圆者为金,直者为木,曲者为水,尖者为火,方者为土。都是静止的峦头。“天分星宿,地列山川”者,天主动(视运动),地主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天分星宿”者,天主动,天中有星宿,星指行星。宿指二十八宿恒星星座,一动一静。“地列山川”者,地主静,山为峦头静列大地,川为河流,昼夜不息,流动不已,一动一静,天地相应如此。
“气形于地,形丽于天,因形察气,以立人纪”者。
生气充溢于地中,星宿辉丽于天上,天地合一,而天宝地符,就中奥秘,风水家从峦头察其气之行止,可以造福于人。《淮南子·地形训》曰:“山气多男,泽气多女,水气多喑,风气多聋,林气多癃,木气多伛,岸气多肿,石气多力,险阻气多瘿,暑气多夭,寒气多寿,谷气多痹,丘气多尪,衍气多仁,陵气多贪。”又曰:“坚土人刚,弱土人肥,卢土人大,沙土人细,息土人美,耗土人丑。”此“因形察气,以立人纪”是为人造福而作出这些观察结论,让人趋避也。
六、古代天星概略
《青囊经》曰:“紫微天极,大乙之御,君临四正,南面而治。”
“紫微”、“太乙”,均是古天文中的内容。隋丹元子《步天歌》曰:“中元北极紫微宫”,即是“紫微天极”。《简明天文辞典》“曰:‘紫微垣’亦称紫宫垣,简称紫垣,又称紫微宫,简称紫宫,星官名。我国古代三垣中的中垣,位于北斗七星东北,相当于现今小熊座、大熊座、天龙座、猎户座、牧夫座、武仙座、仙王座、仙后座、英仙座、鹿豹座等,共包含37个星座,另有附座2个,正星163颗星,增星181颗。按《步天歌》:主要由15颗星组成,分东西两区,以北极为中枢,成屏藩的形状,犹如两弓相合,环抱成垣,紫微宫为皇宫的意思,各星给以适当的官名和其他名称。东藩八星,由南起,叫左枢,上宰,少宰,上弼,少弼,上卫,少卫和少丞。西藩七星,由南起叫:右枢、少尉、上辅、少辅、上卫、少卫和上丞。在东藩和西藩之间,好象关闭的形状,称阊阖门,有北极五星和勾陈六星,大多属于今小熊座,其中最为明显的勾陈一(今北极星)和北极二(即帝星)。”
“紫微天极,太乙之御”。《史记·天官书》曰:“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史记·唐张守节正义》曰:“泰一,天帝之别名也。”可知“太乙”即“太一”或“天极”,实指“北极星”也。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而众星拱之。”即此。而非隋丹元子《步天歌》“天一太一当门路”之“太一”星名也。故接着写出“君临四正,南面而治”的御用主宰核心也。
“天市东宫,少微西掖,太微南垣,旁照四极,四七为经,五德为纬。”
“天市东宫”即天文中“天市垣”。《简明天文辞典》曰:“天市垣,星官名。我国古代三垣的下垣,位于房宿和心宿东北,在紫微垣下的东南角,横跨丑寅卯三宫,约占东南天空57°的范围。北自七公,南至南海,东至巴蜀,西至吴越。下临房,心,尾,箕四宿,相当于现今的武仙座,巨蛇座和蛇夫座的一部份,共包含19个星官,正星87颗,增星137颗。按《步天歌》主要由22颗星组成,分东西两区,以帝座为中枢,成屏藩的形状,星名都用各地方诸候命名。东藩十一星,由南起叫:宋、南海、燕、东海、徐、吴越、齐、中山、九河、赵和魏。西藩十一星,由南起叫:韩、楚、梁、巴、蜀、秦、周、郑、晋、河间和河中。东藩与西藩之间,主要亮星为候。”
“少微西掖”者。《史记·天官书》曰:“廷藩西有隋(集解“隋音他果反”)(索隐,宋均云“南北为隋”又他果反,隋为垂下。)五星,曰少微,士大夫。”《史记正义》曰:“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南北列,第一星,处士也,第二星,议士也,第三星,博士也,第四星,大夫也,占以明大黄润,则贤士举,不明反是。月,五星犯守,处士忧,宰相易也。”少微四星在太微垣西掖,是太微垣边沿星座。属“太微垣”。《步天歌》“少微四星西南隅”亦是在“太微垣”内。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太微垣图”非常明晳。《青囊经》解者,误称“少微垣”,遂有“四垣二十八宿”。古天文中只有三垣之说,而《青囊经》作者将天市与少微相对,取其理化之相应,用其星名,非以立垣也。《说文》“掖,臂下也,与腋同。”是说少微居太微垣之西掖。
“太微南垣,旁照四极”者,《简明天文辞典》曰:“太微垣,星官名。我国古代三垣中的上垣,位于北斗七星的南方,在紫微垣下的东北角。横跨辰已午三宫,约占天空63°的范围,北自常陈,南至明堂,东至上台,西至上将,下临翼轸角亢四宿。相当于现今室女座,狮子座和后发座的一部份,共包含20个星官,正星78颗,增星100颗。按《步天歌》,主要由10颗星组成,分东西两区,以五帝座为中枢,成屏藩的形状。太微为政府的意思,故星多以官名。东藩五星,由南起叫左执法,东上相、东次相、东次将和东上将。西藩五星,由南起叫右执法,西上将,西次将,西次相和西上相。有的把左执法和右执法称为“南藩两星”。在左执法和右执法之间称为“端门”。现代的秋分点位于这里。东藩和西藩之间主要亮星为“五帝座一”。月球和行星经过这里。”
《淮南子·天文训》曰:“太微者,天子之庭也。紫宫者,太一之居也。”由此可知《紫微垣》是君主居住之地,《太微垣》是政府发号施令,治理天下者,故曰“太微南垣,旁照四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四极”者,东南西北,四方无隅也。
“四七为经,五德为纬”,四者,东南西北四正方也。七者,七宿也。经者,南北为经也。每方七宿,四七二十八宿,布满周天三百六十度也。“五德”者,五行之德也。木为岁星,其德为仁,火为荧惑,其德为礼,土为镇星,其德为信,金为太白,其德为义,水为辰星,其德为智。天上五大行星在二十八宿中,呈现顺逆留伏,冲已凌犯,芒角动摇等状态的运动。东西为纬,五星或东或西运行,故曰“五德为纬。”
《史记·天官书》曰:“故紫宫,房心,权衡、咸池,虚危,列宿部星,此天之五官坐位也,为经,不移徙,大小有差,阔狭有常。水火金木填星,此五星者,天之五佐,为纬,见伏有时,所过行赢缩有度。”可见“四七为经,五德为纬”之说,有据可证也。
七、七政枢机时空运移
《青囊经》曰:“运斡坤舆,光垂乾纪、七政枢机、流通终始。”
“斡”音卧,旋转也。“坤舆”指大地,“乾纪”指天。是说天地相对运转中,日月五星的光辉从天上下照到地下来。“七政枢机”者,《尚书·尧典》曰:“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晋书天文志》曰:“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故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以建四时而均五行也。”风水中,常见的九星运用,即是北斗七星加辅弼二星。又“四七为经”,即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为目,有七曜与七禽。风水中常用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象,和七曜五行拨砂。“七禽”称为“七元禽星”,不知何所从来,研究者很少。在古天文中,常见二十八宿之名,不见七曜(二十八宿五行)和禽星之名。有之,在民间数术之中。
日月火水木金土,名为七曜。系于二十八宿每个星宿下,再加上七禽之名,有《天星演禽》、《演禽通纂》专书,研究者不多。
东方七宿: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北方七宿: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貐。
西方七宿: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南方七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有用二十八宿记时者,叫“七元禽星”,有年禽月禽日禽时禽。即用二十八宿配合六十干支,甲子七周,共四百二十数一个周期,故称“七元禽星”。在风水中,除应用北斗七星加辅弼而外,二十八宿构成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更是基础知识之一。
郭璞《葬书》曰:“夫葬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睿问品创耍ǖ逼扑馈!贝艘晕椅行亩ㄇ昂笞笥乙病T儆小堵夼獭吠獠悖十四山环布二十八宿,作定位,以量峰峦吉凶。
《天玉经》曰:“寅申巳亥水来长,五行向中藏。辰戌丑未叩金龙,动得永不穷。”可见寅宫箕水豹,申宫参水猿,巳宫轸水蚓,亥宫壁水貐,四者皆属水。辰宫亢金龙、戌宫娄金狗,丑宫牛金牛,未宫鬼金羊,四者皆属金。寅申巳亥言水之来,为长生。故曰:“水来长。”辰戌丑未言水之去,故曰“动得永不穷”。此地支与星宿结合而言也。
“地德上载,天光下临,阴用阳朝,阳用阴应,阴阳相见,福禄永贞,阴阳相乘,祸咎踵门。”
此节“地德上载,天光下临”,是先言地,可知是以地为主而择天光下临之时。地支在风水中特别重要,《青囊序》曰:“先天罗经十二支,后天再分干与维,八干四维辅支位,子母公孙同此推。”很明确,是以十二地支为主,八干四维只是用来辅佐地支而已。前人已创作了“地支掌”,应用很广,特别大六壬,六壬金口诀等数术,地支掌发挥了极其精微的作用。风水择日择时,选定“地德上载,天光下临”的时空阴阳相见之时,用十二地支掌作工具,真是“天地都来一掌中”了。
十二支分阴阳:从子至巳为阳,从午至亥为阴。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未巳卯丑亥酉为阴。
十干分阴阳:从甲至戊为阳,从己至癸为阴。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
河图数分阴阳:一至五生数为阳,六至十成数为阴,一三五七九天数为阳,二四六八十地数为阴。
由是可知,有阴中之阳,有阳中之阴。有阳中之阳,有阴中之阴。阳中之阳孤阳也,阴中之阴寡阴也。
《易》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合者”,阴阳得配而相交,一阴一阳之谓道。即天地盘之阴阳配合而相交,是“阴用阳朝,阳用阴应,阴阳相见,福禄永贞”也。若阴阳不配,阳见阳阴见阴者,为阴阳相乘,“祸咎踵门”,接踵祸至也。
“天之所临,地之所盛,形止气蓄,万物化生,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此言“天之所临,地之所盛”,是从“地德上载,天光下临”而得到“地之所盛”的效果,天地相交于此,形止气蓄于此,既能生万物,自能得其感应之气,获福尤如灵鬼所与,故曰:“鬼福及人”。
“是故天有象,地有形,上下相须,而成一体,此之谓化机。”
这是总结前文,天文三垣二十八宿,有天象可以观察,地有二十四山,山水形势可以测识。妙在天地之能配合,一阴一阳而用之,必须掌握应用其中变化的机理,而用“化机”二字为核心而总结之。月将加用时,其为天地之化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