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益峰
光绪皇帝父亲七王坟遗址
清代晚期的统治者对风水的重视不减其先祖,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斗风水的事情就可以看出来风水在他们心目中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奕环是慈禧太后的妹夫,他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他的陵寝在北京西山妙高峰,百姓称之为“七王坟”。
七王坟早在光绪登基作皇帝之前便开始营建了。据奕环《退潜别墅存稿》所记,同治七年(1868),奕环因病后气弱,不能办公,蒙太后赏假,到蔚秀园住了十几天,又往西山响堂庙避暑。响堂庙是曾在奕环府上服役的太监王照禄、王正光所建,他们听说奕环的陵寝尚未选定,便告诉他山南有个地方叫九龙口,“九峰环抱,局势颇佳”。
于是奕环请风水先生托某往视,托某看后,竟不置可否。这年秋天,奕环听说有位风水先生李唐深通堪舆,便请了假邀李唐等人一块去九龙口相地。他们上下看过,见山高地狭,在风水上是很不施用的。这时同行的王照禄又告诉奕环,不妨去看看山北的最高峰妙高峰。奕环还有点犹豫,护军校色克图、太监曹进寿从旁敦促,便决定去看一下。
他们又往北二十余里,才看到峰峦,李唐远看便连连称好。等到了近处,见层嶂巍峨,丛林秀美,遍山流水潺潺,水源澄澈如镜。李唐赞叹不已,指一株古松西北为来龙正脉,点穴最佳。奕环也很高兴,不再犹豫,当即便决定把自己陵寝建在此处。
奕环写了《遣色克图同堪舆赴妙高峰兴工定穴志感》以纪此事,诗中有云:“石凑玲珑骨,林开锦绣屏。细流分径曲,斜日印渊渟。鱼漾千头碧,龙磐百尺松。奇缘钟造化,佳气郁峥嵘。”其中“鱼漾千头碧,龙磐百尺松”句下奕环自注道:“老松高六丈许,银杏树一株,围三丈五尺,清阴盈亩,重实累累,皆数百年物也。水源出石罅,周砌以石,游鱼千余头,堪舆云是生气。”正是这一株银杏树在奕环死后多年,成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明争暗斗的又一焦点和最终的牺牲品。
奕环死后,随着光绪皇帝年龄的增长,与慈禧太后的权力角逐日趋激烈。甲午战争后,帝后两党壁垒分明,鸿沟日深。据《德宗遗事》记载,醇亲王墓道前有银杏树一株,八九人才能合抱,高数十丈,盖万年之物。
英年谄事慈禧太后,说皇家风水全被奕环这一枝占去了,建议伐去这棵银杏树以利皇家本枝。慈禧太后听了大喜,但诸臣不敢轻举妄动,先奏闻光绪皇帝。光绪帝大怒,传谕旨说:“尔等谁敢伐此树者,请先砍我头。”但慈禧太后态度更加坚决,双方相持了一个多月。一天光绪退朝回宫,听内侍报告,太后已经在黎明时分带内务府的人往醇亲王陵寝去了。光绪慌忙命驾出城,直奔父亲陵寝。离陵寝二十里处,便发现原来遥观如盖的银杏树已经看不到了,悲从中来,不由在车驾中号啕大哭。到了陵寝,见银杏树树身倒卧地上,太后已经离开了,有好几百人正在砍树根。诸臣奏云,太后亲自拿斧子砍了三下,才命人伐树,所以诸人不敢违命。光绪皇帝也不说话,围陵墓走了三圈,顿足拭泪而归。这是光绪二十三年(1897)的事。
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在日记中也记载了这件事:“(光绪二十三年)五月初七日,晴,是日巳正,上谐醇亲王园寝行释服礼,卯初起行,未初回园,寅正见起……园寝有银杏一株,金元时物,似前月二十三日事,懿旨锯去,使明堂展开,大七尺半,群蛇所窟。”此事在当时很是轰动,朝野上下,议论纷纷,百日维新时因上书而闻名都下的王照,曾为此事赋诗:“甘棠余荫犹知爱,柳下遗邱尚禁樵。濮国大王天子父,南上莫保一株槁。”光绪贵为天子却无能力保护父亲坟上的一棵古树,景况实在可怜。但通过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清代皇家风水观念之深。
——北京风水师、风水术数学传人陈益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