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实验、案例和故事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了信息对意识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对其的应用,不过,在这里我略有担心,因为到现在我们所涉及到的体验,似乎都是某一条或几条信息对个人或集体意识的引导和调整,好像对信息决定意识的应用就是要去挖掘各种各样神奇的信息来一击中的,马上产生效应,而事实上,这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应用方式。在现实中,还有大量的问题是因为某些信息长期持久的作用而形成的,同时,也有大量的应用采用的是温水煮青蛙式的潜移默化。
08年汶川地震期间,有个朋友给我讲过一段经历。当时他是志愿者,帮助医务人员照顾伤者,其中就包括对灾民的心理康复护理。朋友告诉我,许多灾民心理上都有恐惧感,甚至很强烈,有些面部表情已经麻木。面对这种情况,专业的做法不是告诫他们“你别怕,你们安全了”,而是轻轻的抚摸、拥抱:
“陪着他们说话。对于那些惊恐未定的人,陪伴在他们身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不停诉说灾难的情景,不要阻断他的叙述,耐心倾听,并让他感觉到你能够感同身受。”
“适度的肢体接触。对于那些虚弱的人,比如老人和孩子,握着他的手,或者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都会让他脆弱的心理得到很好的支持。”
“不要阻止哭泣。遇到极度悲伤的人,比如正在痛哭的人,不要阻止他的痛哭。在旁边安慰,哪怕不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地拥抱他、掺扶着他,都是很好的支持,不要说‘不要哭’、‘要坚强’之类的话,要让他把痛苦的情绪释放出来,因为这种极度的情绪释放对平复他的情绪帮助很大。”
“另外,提供充足可靠的信息,可避免谣言造成的恐慌心理。灾难发生后,一般会出现信息混乱,很多没有经过确认的信息会很快传播,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惊慌,这就需要有关部门保障信息畅通,让人们听到最权威、最及时、最准确的信息,这是很重要的心理支持。”
我们细想一下就能体会到,灾民心理的极度恐惧感,主要产生于地震所带来的突如其来的强烈刺激,由于这种信息的刺激过于强烈,超过了人类正常的心理抵抗力,从而产生的心理恐惧和创伤。而“你别怕,你们安全了”这种“告诫”并不能让病人觉得安全,反而是耐心倾听、肢体接触以及充足可靠的权威及时准确的新闻等信息,才会让他们逐步调整和改变心理,产生安全感。
心理康复的过程让我联想到了水滴石穿,现实中也确实是这样,用针对性的信息持续性的引导心理逐步的康复,信息就像水滴,而心理顽疾就是石头。
在自然界中,由于持续性的作用而产生巨大效果的现象,除了水滴石穿,还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这句话又让我联想到了另一个现象——固执,人的固执是怎么形成的?
固执来源于两点:其一,思维观点的差异,只有当双方观念不一致的时候才会产生“对方固执”甚至“顽固”的心理结论;其二,认为对方的观念很难改变,在其头脑中“根深蒂固”。
这里,观念本身的正确与否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重要的是,这些观念为何会“根深蒂固”?我们拿一个常见的话题或现象来探讨——许多年轻人认为老人在某些“陈旧的观念”上非常固执,我们该如何理解?
其实,这些所谓的“陈旧的观念”并非短时期形成的,就像坚冰一样,水一点点的凝固成冰,再经过长年累月持续性的冰冻,就会变得坚不可摧,变成所谓的“顽固不化”。人许多“顽固的观念”都是由其数十年的人生经历逐步“凝结”而成的,从某个方面来讲,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便会有什么样的“顽固观念”。老人与年轻人观念上的差异,其根源在于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的差异,再加上老人比年轻人多出来的那数十年的时代历练,自然就会形成一些被年轻人认为是“顽固”的观念。
我们先举个极端的例子——女儿国。如果有个女儿国与外界完全隔离,国民全是女子,人们一生从未见过男子,而且一辈辈一代代都是如此。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某一天,一个男子闯进了这个女儿国会是什么样?恐怕并不会像《西游记》中所描述的那么平和。这些女儿们已经形成了“顽固”的“只有女人”的观念,是很难接受“还有男人”的现实的,哪怕这种现实在外界是如此的普遍。
我们再看个常见的例子——有没有鬼神的问题。有神或者无神的世界观都属于意识层面,而这个意识是由一个个相对应的信息(真的或者假的)而决定并形成的。当一个人处于有神论的社会环境中,一次次的听说、见到(自认为见到)、经历(自认为经历)到神鬼事件后,这些信息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一次次的强化有神这种观念。当这种过程不断的持续,一年、几年直到数十年的时候,有神论的世界观就“顽固”起来了。
讲到这里,我必须申明一下,虽然我举了老人的例子,也用了有神论的话题,但并不表示我对老人观念的否定,事实上,有许多老人的观念是让我受益匪浅的,比如淡定和坦然,比如顺势而行的哲学态度,这些智慧没有足够的人生历练是很难领悟透彻的。
好了,前文中所探讨的话题,不论是心理康复的手段还是顽固观念的解释,都是信息对意识长久而持续性作用的体现,不过,这种体现和应用还不止这些,下面我们再探讨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表现形式。
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而如果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
这个实验有多种解释,这里我们接合“信息决定意识”的应用,换个角度来理解。要想改变一个人的固有观念,我们不能指望简单粗暴的强行灌输而在短时间内产生效果,而应该采用舒缓的潜移默化的长期的引导或影响来实现。这一点在企业的品牌塑造和品牌战争上有明显的体现。
先举个霸王洗发水品牌塑造的例子。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当电视上刚刚出现陈龙黝黑健康的头发广告时,我的内心里依然想到的是其它品牌的洗发水,甚至对霸王这个品牌有种莫名的排斥。这种排斥的心理大约持续了有两到三个月。大概是在四五个月之后,我自己的心理才认同了霸王这个品牌的存在,但依然没有购买的欲望。直到一年后,我内心里才把霸王作为洗发水的可选品牌之一。大约是一年半后,有一次在超市想购买洗发水,看到了霸王一款黑发系列的产品,想到自己白头发增多(其实几年前自己就意识到白头发增多这件事情了),才第一次犹豫着购买了一瓶。
品牌战争,抢占消费者的心智资源,其实就是一种利用信息(比如广告)去改变消费者原有意识(对其它品牌喜好倾向)的过程,正如温水青蛙所体现的一样,我们要对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在过程中也要时时把握好“水温”这个度,强调自然和平滑,让消费者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改变。
有关“水温”的这个度的问题,我们再从另一个品牌案例中体会一下。当“怕上火喝王老吉”经过一段持久的广告而家喻户晓时,加多宝集团也就成功的打造出了王老吉这一品牌。然而,不幸的是,加多宝却惹上品牌纠纷,不得不放弃“王老吉”而改用“加多宝”。这种情况下,能不能直接将“怕上火喝王老吉”改成“怕上火喝加多宝”呢?幸好加多宝没有这么做,而是采用了一系列的过渡。我们看看这些过渡过程中的广告词:“怕上火喝王老吉”——“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正宗凉茶,加多宝”——“怕上火,现在喝加多宝!”这样一来,就把“沸水”降温了。
事实上,即使采用了这样的过渡,在一段时间内许多对“王老吉”情有独钟的人还是不太习惯“加多宝”,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我和同事午餐时,习惯性的点“王老吉”,要的却是“加多宝”。好长时间后才适应了直接叫它“加多宝”。
曾经和同事聊天说起过这件事,总觉得听“怕上火,现在喝加多宝!”有些别扭,而后他告诉我:“这句话还是很厉害,我儿子现在动不动就喊‘怕上火,现在喝加多宝!’”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大致体会到改变固有观念的难度。当同事儿子已经喜欢上“加多宝”的时候,我们却还在“纠结”,这正是因为,同事儿子意识中以前没有“王老吉”这个固有品牌,而我们有。要在消费者意识中改变一个固有品牌,甚至比创建一个新品牌更难。
综上,无论是意志的磨练还是战役中的心理博弈,或是品牌战中的温水策略,都是对“信息决定意识”的不同形式和层面上的体现,都值得我们更广泛更深层的去体会。在后面的执行力落地具体话题中我们将继续这种品味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