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华,陈锦华讲师,陈锦华联系方式,陈锦华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领导力训练、NLP教练技术总教练、演说家训练
49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陈锦华:管理中的知行合一
2016-01-20 45466

管理中的知行合一

有人请教世界上最为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杰克.韦尔奇成功的秘诀,他说“你们知道了,而我却做到了”。与之不谋而合的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做了精辟概括: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能做到”知“已属不易,若能做到”知行合一“难上加难。

我们许多中小企业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管理水平一般呈现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不知不行。一般是在创业初期,企业的首要任务是生存,要在激烈的市场中分的一杯羹。企业更多的精力放在经营层面,对管理尤其是日常管理一般不重视或者无暇顾及。正如一个人在忙于生计的时候,往往不会太注重生活的品质。在创业初期,需要成员更加灵活面对市场变化,过多的制度、流程往往会限制企业的发展,此外,成员的积极性非常高,一般能很好的约束自己。所以在特殊的危险事情,正规的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影响不大。

第二阶段,知而不行。一般是在企业快速发展期,企业度过了危险期。经营各个方面比如生产、营销、售后等步入正规,公司能正常的盈利并快速发展。这个时候,随着经营的不断完善发展,管理水平落后所暴露的弊端呈现无余。产品质量跟不上,出现问题找不到责任人,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等等,还有很多鸡毛蒜皮的事情无休止的纠缠着。这个时候,企业高层开始意识到管理是企业发展另外一条不可或缺的腿。于是,便责成人力资源部建立学习制度,加强培训,在公司内部强化学习氛围,甚至跟风建立学习型组织等等。企业恨不得立马吸取东西方所有的管理精髓,凡是市场上流行的管理理论、工具、模型,眉毛胡子一把抓,照单全收。别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我就要搞精细化管理;别人强化流程再造,我也要上ERP;大都情况下,只是去认识,属于雾里看花,而很难有效的执行。

第三阶段,知行合一。一般出现在企业稳健发展期,企业的主打产品、经营规模等经过快速发展后,处于均衡发展阶段。在管理方面,经过前期囫囵吞枣的学习或者突击式学习,以及在自身的不断试错,对各种管理思想、管理工具、管理方法有了理性的比较和认识,进而明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管理真谛。企业高层逐渐体会到正确的管理和经营同等重要,管理也能出效益。对管理工作给与了极大的重视,甚至会有个副总主抓内部管理工作。对管理有了科学的认识,在企业内部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如所处行业、经营规模、人员构成等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比如规范的规章制度、有效的流程、合理的组织架构,富有内涵的企业文化等等。

附:知行合一本身就是一个哲学和得到范畴命题。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陈锦华老師

知名華人演講家、暢銷書《心灵动力》作者

博客:https://blog.sina.com.cn/chenjinhua01

陈锦华最新培训视频: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A1NDIyMDQw.html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