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中心型组织(Strategy-FocusedOrganization,SFO)的概念是平衡计分卡创始人哈佛商学院卡普兰教授与诺顿博士于2000年正式提出的。SFO是以平衡计分卡为核心、以五项实施原则为指导的高绩效组织管理形式。
这五项原则是:
1)高层领导积极推动变革;
2)战略的有效传达;
3)组织的整合和统一;
4)把战略转化为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
5)使战略成为一个持续的流程。
这些组织的执行官们通过运用平衡计分卡把各业务单位、职能部门、团队、个人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关注于有关战略的关键管理流程—基于战略的计划、资源分配、预算、定期报告以及战略性管理会议,从而获得突破性的业绩。
2005年8月,卡普兰教授与诺顿博士及其咨询机构在对原SFO的核心流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战略中心型组织模型(见图1)。同时在SFO的实施方法、工具等方面提出了更为有效的方法,并且充分整合了最新的IT 技术,将其全面融入了新的SFO模型中。
SFO模型包括三个部分(如下图1):
一个核心管理流程。建立以战略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的计划-整合-学习-改进的闭环绩效管理流程;
一套组合实施工具。包括实施方法、模版、流程,促使组织能将战略执行落到实处;
一个先进IT平台。包含支持核心管理流程高效运营的不同应用组件。
1.一个核心管理流程
新SFO的核心管理流程更加提升了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管理优势并吸收了戴明PDCA经典绩效管理模型,形成了以战略管理为中心,以目标导向的集成计划、组织整合、人力资本整合、报告与分析、持续提高为过程控制的计划-整合-学习-改进的闭环绩效管理流程。
战略管理:帮助企业形成以战略为中心的管理流程,建立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管理核心能力。
集成计划:在战略计划、财务计划、营运计划间建立连接形成集成计划,为企业建立一个达成业务战略、高效部署资源的框架。
组织整合:确保企业战略能有效分解到业务单位与职能部门,保持战略执行的纵向一致与横向协同。
人力资本整合:明确员工的学习与成长战略,确保员工个人的目标、发展规划与企业战略得到有效整合,从而使企业战略最终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成为员工的日常工作。
报告&分析:建立一个对关键业绩驱动因素进行监控、评估与分析的体系,使得企业各层级能迅速理解关键业绩驱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持续提高:确保组织能够高效利用流程与工具识别问题根源,并有针对性的实施提高企业绩效的解决方案。
2.一套组合实施工具
针对核心管理流程中的每个阶段,卡普兰教授与诺顿博士及其咨询机构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与开发了系列的实施工具与方法。同时在计划、滚动预测、业绩分析等多个方面也进行了方法的开发与补充。
3.一个先进IT平台
IT平台是新的战略中心型组织着力强化的部分。新的SFO 对基于企业战略整合IT系统、评估IT系统战略准备度、整合企业级商业智能与数据架构、应用绩效管理组件以及数据呈现提出了指导性框架。
SFO作为企业绩效管理的全球最佳实践之一 ,其建设涉及企业的各个层面,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各个组织可根据自身的管理基础、亟待解决的问题、期望建立的核心能力等,在SFO的整体框架规划指导下,从三个不同层面切入。
1.从战略管理切入
通常通过实施平衡计分卡达到描述、评价与管理战略的目的。
2.从营运管理切入
计划预算在企业绩效管理中是比较常见的切入点。计划预算事实上就是一套数字化了的战略目标体系,并通过将其分解到组织各层次、各个项目、各项活动中而将战略目标转化为了具体的经营目标,因此计划预算作为企业战略与运营的衔接系统,比较容易成为企业绩效管理实施的基础和出发点。另外,对于包括多个分支机构的大型企业集团,尤其是境外分支机构需要处理不同会计准则与不同法律约束背景下的财务数据的企业也常可从合并报表环节切入。
3.从IT平台切入
包括数据管理与分析功能的IT平台在确保管理流程成功执行企业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对于已实施ERP具有大量数据资源的企业,商业智能系统BI也往往称为企业建立BPM的常见切入点。
2005年5月卡普兰教授与诺顿博士在“战略管理办公室宣言”中指出,战略中心型组织一般都在总部设置了一个全新的机构,即战略管理办公室,负责监督所有与战略相关的活动。并指出战略管理办公室一般有两种运作模式,一种是建立一个由CEO直接领导的机构,另一种模式是由CEO与CFO双重领导的模式。后一种模式突出体现了IBM在2003年全球CFO调查报告中所指出的CFO角色转变的特征,同时也是海波龙(Hyperion)在大力推行BPM与BI应用时所预言的一种趋势。IBM在报告中指出,CFO的职责正在快速扩展。CFO的重心正在从“企业运营者”向“企业绩效的管理者和战略优化者”转变。传统上仅仅作为财务信息管理者的 CFO们,将在所有的关键性信息(诸如,客户、供应链、员工等)上担任类似的角色以确保这些信息的一致性、精确性和实效性,而这正是监测和推进企业绩效管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