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读者刘小姐问:我在高中时是尖子生,高考考上了顶尖学府。但上大学后,第一次考试就排到最后。我觉得很丢人,开始拼命学,可感觉一拳打在棉花上,越想用功,成绩越差。这可怎么办呢?
武警特警学院心理研究所余淑君答:不少好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习惯了以优秀来定义自身价值的思维定势。但进入大学,来自全国的人才济济一堂,要脱颖而出谈何容易。一部分人就因为自己不够优秀而认定自己没有价值,陷入焦虑、抑郁中,自信和积极性下降,陷入恶性循环。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认为,孩子需要正向关怀,即希望从重要的人(如父母)处获得爱、接纳、尊重,以此来确认自己有价值。这样的爱有两种:一种是有 条件的,即当孩子表现乖巧、懂事、聪明时才爱孩子;另一种是无条件的,即无论孩子表现怎样,哪怕调皮、学习差,都能够感觉到父母是爱自己的。前者让孩子产 生“当我表现好时我才有价值”的感受,后者则让孩子拥有“无论怎样我都有价值”的信念。
我建议,这位读者不妨试着放下别人对自己的定义,明白自己无论如何都是有价值的。如果心态仍难改善,需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每位家长也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让他们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相信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