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原创已刊登在2012年10月(上)期《家庭医药》杂志,有问必答专栏,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今年71岁,多年来有一种常掉眼泪的怪病,而且越老越严重。在看书报和电视上与本人无关的内容都会掉泪,如儿女不孝顺打骂老人;好心人收养残疾和孤寡老人、儿童,捐款扶贫;还有面对地震、洪灾、火灾等救援场景;观看体育赛事,运动员获奖时升国旗奏国歌,我都会掉泪,有时泪如泉涌,差点哭出声来。
我出现这种情况已有30多年了,我不敢和医生讲,也没有治疗过,请问我这是什么病?该用中药还是西药治疗?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另外民间有一种说法:“男怕叫(客家话, 叫是哭的意思),女怕笑。”这个怕字,是老人有这种情况就即将“上天”的意思。这种民间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
广西陈读者
李蕊回复
陈读者:
从您的叙述来看,“流泪已有30多年,不敢和医生讲,也没有治疗”,感觉您对自己的病有所顾忌,不单纯是流泪怕看眼科医生那么简单,也许潜意识中有担心、害怕不敢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即便流泪有生理上的原因,也很有可能是心理问题导致的生理变化。我建议您先去眼科就诊,排除流泪是否确有器质性病变,再看心理医生解决心理障碍。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情绪也会引起生理机能的变化,不同种类的应激也会产生不同种类的生
理反应。您是否在中年期之前经历过什么创伤?如果有,根据应激的长短期不同,生理反应也不
同。不同的应激源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生理反应模式,呈现不同的面部表达、不同的脑电波变化和
不同的激素分泌。对应激的生理反应不仅仅取决于应激的种类,还取决于个人的反应。有些人对应激的反应更加强烈。有研究实验发现,根据母亲进房间时所记录的10个月大婴儿脑电波模式,可以预测母亲离开房间时他是否会哭。两半球不对称或者大脑一边更活跃的婴儿——在这个个案中,大脑右前区域比左边更活跃——在他们母亲出去时最容易哭。在害羞的3岁儿童和抑郁的成年人中也已经观察到了同样的不对称模式。它可能反应了对应激天生的过度敏感性。从您的叙述来看,您也有可能是由于过度敏感导致的流泪。当然,这需要您提供更详细的资料才能给出最终诊断。此外,“男怕叫,女怕笑”的民间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