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主政的台湾文化主管部门,龙应台女士以牵牛花图案当作Logo。龙应台表示,“牵牛花是最接近泥土的记忆,是最贱的野花,但文化的力量就在于草根。”
所谓“文化的力量在于草根”,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结合企业文化的状况可以认为,要发挥文化的力量,关键在于企业的草根、也就是广大的员工有怎样的文化了。我们都知道,在企业管理中,几乎所有的领导者都不否认文化的力量和作用。但是,怎样发挥文化的作用、怎样让草根借助文化产生力量,却是一个颇费思量的问题。很不幸,目前我们看到的情况是,绝大部分的企业领导者喜欢文化的原因,是希望把文化拿来作为教育与驯化员工的工具。大家似乎认为,文化是与制度一起,用来管理员工的工具。而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就是弄一批理念出来,让员工去背诵和记忆,然后再在工作中照做就行了。甚至很多人认为,在制度还没有健全和员工抵抗制度的时候,拿文化来驯化员工是最好的办法。
可是,在实践中我们又十分不幸地发现,几乎所有试图将文化作为驯化工具的企业,终究没有“建设”成什么好的文化,企业文化反而遭到了员工从思想到行为的反感乃至抵抗。原因是什么呢?其实,《企业文化:企业生活中的礼仪与仪式》的两位作者迪尔和肯尼迪在近三十年前就告诉了我们:“传统观念把结构和战略作为任何组织的推动力,认为企业完全是一个理性的创业实体。而我们通过观察却得出了另外一个结论。我们认为,如同远古时代的部落一样,根深蒂固的传统和广为接纳与共享的信念支配着当代的企业组织。”而这些企业中的所有的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人们总是并希望未来也同样生活在一起并赋予生活以意义和目标”。
我们知道,这种源自草根的、社会性的人们所希望的“意义和目标”,不是进行一通企业文化的“宣贯”就能够解决的。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样,在不同群体中以及这些群体不同的过程中,这种意义和目标实际上包含着众多的内容。比如,作为企业的员工来说,这样的“意义和目标”起码与这些东西相关:价值观趋同或不冲突、合理的并持续优化的薪酬、工作中的指导与支持、情感的关注、职业生涯发展。如果这些关乎意义与目标的事情做不好,怎可能用三言两语的文化达到驯化的结果?
抛开上述不谈,即便你要驯化,也得看看用怎样的东西来达到目的吧?驯化动物的最好办法,是给他希望吃的东西。因为“吃”对动物很重要!当然,“吃”不仅仅对动物重要,对人同样重要。曾经看过一篇小说中的一个片段,一个山村的人和人家打赌时说的最狠的话是:“如果我骗了你,就让我们家倒了灶。”作者说,吃饭是他们天大的事情,倒了灶,也就是这家人家没得吃,就是诅咒全家都死。
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就是帮助草根的员工,在企业工作中找到属于他们的“意义和目标”。而这个“意义和目标”,包括了吃饭,包括了尊重,包括了支持和关注,包括了成长。舍此,仅仅作为教化和驯化的企业文化,又能有什么作为?
温馨提示:
⑴摘自实战红色管理创始人孙军正老师培训课堂经典案例。孙老师根据多年的管理及培训经验,将红色精神与西方管理巧妙结合,将理论性、实践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讲解深入浅出,演绎通俗易懂。
⑵长期诚寻全国各地培训机构全面代理孙军正老师主讲的核心课程,以实战型管理培训助力本土企业快速成长。邀请孙军正老师授课或代理孙老师课程者可直接联系他的助理(登陆:“中华讲师网”,打开“联系方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