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觉,道觉讲师,道觉联系方式,道觉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道德经研究专家,国学应用专家
46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道觉:老子神化过程论略
2016-01-20 47448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又称老聃,或谓其姓李名耳字伯阳,原本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可是他在其身后逐渐演变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而受到上自帝王下至万民崇拜祭祀的一尊大神——太上老君。考察老子的神化过程,对于认识老子及其思想成就,认识道家的形成及发展,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征,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著作经典化

      老子的神化过程,首先是从他的著作被经典化开始的。老子所著之书在东周时原称《老子》,是先秦诸子之一,当是属于个人别集类著作。到汉朝初年河上公注《老子》,把全书81章的前37章称为《道经》,后44章称为《德经》,才使用“经”的名称。这一《老子》的早期版本同1973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老子》抄写本的内容排列顺序不同。汉景帝崇信黄帝与老子的修炼养生之术,把老子的著作称为“经”,这是经典意义的“经”。焦竑《老子翼》记云:“老子之称经,自汉景帝始也。吴阚泽对大帝曰,许成子、原阳子、老子、庄子,皆修身自玩,放荡山谷,纵汰其心,学归淡泊。至汉景帝以黄帝老子义体犹深,改子为经,始立道学,敕令朝野悉讽诵焉。”⑴后来兴起的道家及东汉时张道陵创始的道教,都把老子的著作奉为主要经典,称为《道德经》或《道德真经》,更扩大了老子著作的影响。

      老子所著书仅有五千言,被奉为经典之后就具有了真理性、权威性和神圣性的品格,这是老子其人被神化的基础。晋代王弼注《老子》,沿用河上公的编排。后世《道德经》的各种注释本非常多,仅收入《道藏》中的就有50余种。各种版本大都保持着81章的体例。《道德经》的本文还被刻石存于老子故里河南鹿邑太清宫及各地的道观祠庙中,使这一著作和老子其人一起被神化了。

      二、圣师化

      传说孔子曾以老子为师,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庄子·天道》篇,其中记子路对孔子说:“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翻十二经以说”。接着有孔子和老子的一段关于仁义的对话。《庄子·天运》篇又说:“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采用了《庄子》的记述,写了“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的经过。《仲尼弟子列传》中又有“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等语。其他儒家经典著作也有相应的记述。如《礼记·曾子问》中记曾子和子夏向孔子问丧礼,孔子的答话几次说“吾闻诸老聃曰”;《孔子家语》的《五帝》和《执辔》两篇都提到“昔丘也闻诸老聃曰”;《韩诗外传》卷五记子夏说“仲尼学乎老聃”。这些说法流传于后世,影响很大,至今洛阳城内存有一处“孔子入周问礼处”碑。孔子在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时代全国的统治思想之后,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并被神化,而老子是孔子求教的老师,其地位当然要超过孔子,更应当受到尊重。

      另外,《吕氏春秋·当染》云:“舜染于许由、伯阳。”高诱注解说:“伯阳,盖老子也,舜时师之者也。”这一说法,前人曾提出质疑,因为作为历史人物的老子不可能是舜时人;但是在传说中被神化的老子可以是超越时空的,他在舜时为尹寿子(详见下文),也就成为圣人帝舜之师了。于是,老子的圣师化和神化互为因果,增加并增浓了老子的神话色彩。

   三、龙化

      先秦时,传说孔子把老子比喻为龙。《庄子·天运》篇记述道:“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规哉?’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养乎阴阳。予口张而不能嗋。予又何规老聃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采用了《庄子》的记述又略有变化,也说老子如龙,其中说:“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缯。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邪!’”这样的说法,本来是表现孔子对于老子的敬仰和推崇,并不意味着老子真的是龙的化身。但是,如此比喻却反映了中国古代关于龙的图腾崇拜意识及龙文化观念。传说黄帝死后乘龙上天,这在《史记·封禅书》中有记述,而庄子和司马迁又说老子如龙,就把老子和黄帝联系在一起了。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早已被神化,老子也和黄帝一同被神化。

   四、道家始祖化

      老子是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其思想经庄周予以发展,于是称为“老庄”之学;又和传说中的黄帝之术并称为“黄老”之学。汉代道家思想盛行,老子的道家始祖地位已极其稳固,没有疑义。到东汉时期张道陵创立道教,又称五斗米道或天师道,尊奉老子为教主,称为“太上老君”。后来道教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不同流派,如东汉末张角的太平道、张鲁的五斗米道,北魏寇谦之改革后的新天师道,唐宋时期的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净明各宗派,元代的全真教等,都尊奉三尊神,称为“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这第三位就是老子,老子又有洞真第一君、大千法王、太上真人、上清太极真人等名号。《云笈七签》记云:“其三清境者,玉清、上清、太清是也。亦名三天,其三天者,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也。……此三君各为教主,即是三洞之尊神也。”⑵又说:“太上老君者,混元皇帝也。乃生于无始,起于无因,为万道之先,元气之祖也。盖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宗无绪,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故称大道焉。”⑶从这里的解释可知,老子是道教所敬奉的一位法力无上的大神,同时也因道教的流行与影响而使老子成为大众心目中的大神。

      五、仙化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观念中,仙属于道家。神和仙的概念有所不同,一般认为,神主要指各种职能神,如风神、雨神、山神、海神等;而仙没有限定的职责,可以自由行动。高层次的道士和高层次的仙是相通的。道士有五等,一是“天真道士”,二是“神仙道士”,三是“山居道士”,四是“出家道士”,五是“在家道士”⑷。仙也有五等,即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⑸。汉代刘向的《列仙传》列第九位为老子,其中说:“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根据这样的界定,老子既是“真人”,他当然是第一等的“天真道士”,也是第一等的“天仙”。在道教的诸神系中,老子既是仙,也是神。因此,老子的仙化和神化是同步进行的。

      晋葛洪《神仙传》记述的老子,既是神又是仙。其中说老子“先天地生”,或云是“天之精魄,盖神灵之属”。而且,老子不止是一个人,而是有跨越千年的诸多化身,“上三皇时为元中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羲时为玉华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祝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禄图子,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为真行子,殷汤时为锡则子,文王时为文邑先生,一云为守藏史。或云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在吴为陶朱公”。《云笈七签》卷三《天尊老君名号历劫经略》,记述老子在千万年间历劫经过甚详。总之是说老子可以化为历代各位神仙圣贤。如前所述《吕氏春秋》记老子为舜帝之师伯阳,那是已经被神仙化了的老子。

      十六国时期,王嘉《拾遗记》记述的老子,已是一个神仙的形象。其中说:“老聃在周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与世人绝迹。惟有黄发老叟五人,或乘鸿鹤,或衣羽衣毛……与聃共谈天地之数。”又记有浮提之国献神通善书二人,辅助老子著《道德经》一书,“写以玉牒,编以金绳,贮以玉函,昼夜精勤,形神劳倦,及金壶汁尽,二人刳心沥血,以代墨焉。”⑹《拾遗记》所记是小说家言,更不足为信,这样的描写开创了小说等文学作品神化老子的先例。

      六、异人化

      先秦时期的文献对于老子的长相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由于汉代老子已进入神仙的行列,于是汉代以后有关典籍记述老子的时候,所描写的他的出生情况、相貌、形体、寿命等生理特征,便和一般凡人有很大的不同,即是说,本来是真实历史人物的老子在生理的层面被大大地异人化了。

      老子的出生,传说有多种。据晋代葛洪《神仙传》记述,一说“其母感大星而有娠,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一说“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一说“其母无夫,老子是母家之姓”;一说“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老子内传》云:“其母曾见日精下落,如流星飞入口中,因有娠,七十二岁而生。常有五色云绕其行,五行之兽卫其堂,于陈国涡水李树下,剖左腋而生。”⑺《酉阳杂俎》记述道:“老君母曰玄妙玉女,天降玄黄,气如弹丸,入口而孕,凝神琼胎宫三千七百年。赤明开运,岁在甲子,诞于扶刀。盖天西那王国,郁寥山丹元之阿。又曰老君在胎八十一年,剖左腋而生。”⑻后来《云笈七签》中的《混元皇帝圣纪》沿袭这样的传闻。上述关于老子出生的各种说法,在今天看来是非常荒诞的,不符合科学常理的,然而古人编造出这些离奇的故事,无非是意在说明老子不是一般的凡人,他的出生即是天或神的意旨的体现。

      关于老子的相貌与形体,葛洪《神仙传》记述道:“鹤发龙颜,黄色美眉,广颡长耳,大目疏齿,方口厚唇,额有参牛达理,日角月庭,鼻纯骨双柱,耳有三门(一作耳竖大三门),足蹈三五,手把十文。”《老子内传》则说:“顶有日光,身滋白血,面凝金色,舌络锦文,形长一丈二尺,齿有四十八。”⑼《酉阳杂俎》又云:“形长九尺,或曰二丈九尺,耳三门,或曰耳附连环。又耳无轮郭,眉如北斗,色绿,中有紫毛,长五寸,目方瞳,绿筋贯之,有紫光,鼻双柱,口方,齿数六八。颐若方邱,颊如横珑,龙颜金容,额三理,腹三志,顶三约把,十蹈五身,绿毛白血,顶有紫气。”⑽上述种种说法,有些明显不可信,有些则不可思议,然而古人这样来描画老子的形象,无非是说他的貌与形也是离奇古怪的,不是一般的凡人。

      关于老子的寿命,《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史记》虽然是著名的历史典籍,但是在这里说老子活了160200余岁都是不可信的。尽管用了一个“盖”字表示大概的意思,但其本意是认为老子享有一般人达不到的高寿。显然,司马迁的记述,过分夸大了修道的作用,为道家神奇的养生理论制造了声势。

      上述几方面对于老子相貌、形体及寿命的种种离奇记述,是老子被推崇为道家的始祖之后,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虚拟出来的。道家及道教的信徒出于对老子的崇敬与迷信心理,过分夸大了老子形象与一般凡人的差距,又把这种夸大在传说过程中加以敷演与增补;一般民众出于对老子思想与人格的敬仰,宁可信其有而不疑其无。在这样的心态支配之下而凭想象对老子形象进行的人为的塑造,又反过来强化了老子事迹的神化程度,也加快了老子神化的进程。

   七、帝王化

      历史人物老子生前的职务,见于记载的是周守藏史。但是,在他死后,由于历代帝王的推崇而对他不断地给予加封,使老子在后世的封号逐步进入帝王的行列。

      历史上最早在苦县老子故里为老子建祠是在东汉桓帝时。延熹八年(165年),汉桓帝派中常侍左悺前往苦县老子祠祭祀,同年十一月又派中常侍管霸前往苦县老子祠祭祀,此举开历代帝王崇祀老子的先河。北魏太祖拓跋珪喜诵老子书,于天兴某年设置仙人博士;世祖拓跋焘于始光年间宠信道士寇谦之,也信奉老子⑾。但是,北魏时对于老子尚未给予封号。

      唐朝皇帝姓李,以同姓的老子李耳为始祖。据《旧唐书·本纪》载:武德七年(624年)十月,唐高祖李渊曾谒楼观老子祠。唐太宗李世民正式认老子为皇宗,而且使老子的地位在佛祖释迦牟尼之上,贞观十一年(637年)七月,给亳州老子庙和兖州孔子庙各20户以奉享,使老子的地位等同于孔子。乾封元年(666年)二月,唐高宗亲自前往亳州祭祀老子,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这使老子的封号升格为皇帝。武则天时期崇信佛教,而且她的国号大周是以武姓代替李姓,于是也不再承认老子的帝王封号。至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复辟,便于神龙元年(704年)正月诏敕老子依旧为玄元皇帝。《续文献通考》记载说,此年七月,唐中宗又下诏曰:“初太宗以老子为皇宗,升于释氏之上,至则天朝复在释氏之下,今此已往,遂为定式,今齐班并集。”唐玄宗李隆基承袭祖制,继续崇奉老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诏令天下家藏《老子》一本。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玄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天宝二年(743年)正月追封尊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地位在孔子之上,并追尊老子之父周上御史敬为“先天太上皇”,老子之母益寿氏为“先天太后”。天宝八年(749年)闰六月,玄宗亲往老子故里谒太清宫,追封老子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玄宗再次亲往老子故里谒太清宫,追封老子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玄宗之后,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僖宗都曾往老子故里谒太清宫进行祭祀。

      北宋建国后,老子仍然受到尊崇。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前往老子故里谒太清宫祭祀,追封老子为“混元上德皇帝”。张君房的《云笈七签》即是奉宋真宗的旨意编撰的,其中即称呼老子为混元皇帝并撰述了《混元皇帝圣纪》。宋徽宗信奉道教更甚,于政和七年(1117年)四月自封为“教主道君皇帝”,又与重和元年(1118年)四月诏令混元皇帝老子的生辰二月十五日为贞元节。

      中国古代由历史人物而被神化并被追封为皇帝的只有三位。老子之外,一位是晋代张亚子,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被追封为“辅文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又称“梓潼帝君”(一说被封为文昌帝君或梓潼帝君的是汉代文参);另一位是关羽,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被追封为关圣帝君。这三位都是道教神,老子不仅被封最早,而且地位最尊。至明清小说中,老子已成为法力无边、神通广大的神圣,名为太上老君,《西游记》中写他和如来佛祖同受玉皇大帝尊重并与玉皇大帝平起平坐,这反映了人间佛、道两家同受皇帝尊崇的事实。

      八、《老子》书中的神文化内容

      历史上老子之所以被神化,固然是由于道家及道教的兴盛,并由于历代帝王的信奉与推崇,老子本人著作中的神文化内容也是老子其人被神化的重要因素。

      的确,老子书中多处使用了神的概念。第三章中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汉河上公注《老子》,谓谷神是“五藏之神也”;王弼注《老子》,谓“谷神,谷中央无谷也”;其他书中也有不同的发挥。尽管说法有异,但谷神概念本身具有神灵的意义。第二十九章中有“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一语,前人注解说“人乃天下之神物也,神物好安静,不可以有为治”,可知这里是以“神器”的概念指人类,但也含有称赞人为神物之意。第三十九章有“神得一以灵”、“神无以灵将恐歇”等语,都是以“神”的概念指神明或神灵的。第六十章中又说:“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这里的“神”的概念,是鬼神、神祇、神明之神。其他各章中虽然没有直接使用“神”的字眼,但是老子表述的思想涉及到宇宙与天地本原、人的生成、人的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等重大哲学问题,其中即包含着对于造物神、创世神、自然神的认识,表现出理性探讨过程中的神话思维。

      当代关于老子的研究领域中,已有国内外学者把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同中国古代神话进行对比研究。1960年,美国学者爱德华·赫伯特出版《道教笔记》一书,关注了老子著作中的神话问题,其中把老子所谓的“道”的概念同西方神话学和宗教史学中的“大母神”(the Great Mother)概念相沟通,认为“道”是原始母神的一种隐喻表达⑿。20世纪70年代以来,又不断有这方面的专题著作问世。台湾学者杜而未于1976年出版《老子与月神宗教》一书,其中说:“中国古代的形而上学,是从自然神学脱胎的,不但可以为神学服务,还可以作自然宗教的孝女。……因为它是在宗教演化中兴起的。”⒀美国学者吉拉道特于1983年出版英文著作《早期道教的神话与意义》一书,他以宗教职业宗教学家与神话学家的眼光考察中国的《老子》、《庄子》、《列子》、《淮南子》等书,其中第6章题为《卵、葫芦与洪水:朝向混沌主题的类型学》,认为中国古代的开天辟地神话及洪水神话的起源部分,可以追溯到原始道教的混沌创世神话⒁。《老子》书中多谈“混沌”与“气”等内容,正是具有神话意义的宇宙起源论与人类起源论,其思维过程及思维定式也具有神话的象形、联想及隐喻特征。

      因此,《老子》书中玄之又玄、神而又神的理论表述,内容的深刻性使人敬畏,形式的玄虚性使人迷信,话语的生动与美感使人陶醉。其思想的神话内容,理论的神学品格,促使老子其人在人们的心目中上升到神的层次。这是老子神化的内在原因。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