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读海伦.帕尔默的<<九型人格>>一书,在书的序言中看到的这样一些话语令我深思.
“九型人格“的概念是由乔治.伊万诺维奇.葛吉夫19世纪介绍到西方的,他认为,人类有许多不必要的痛苦,这些痛苦都是由我们的性格缺陷造成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主导的性格特征,这就是我们的性格轴心,许多虚幻的性格内容都是由此产生.葛吉夫把那些虚幻的性格称之为”错误性格”,因为这些性格内容很多都是我们童年时代被迫形成的,并非我们的主动选择.它告诉我们,通过重新控制那些被错误的用来压制我们天性的身体能量,我们就能够获得更高层面的德行,获得存在和精神上的价值.
海伦.帕尔默认为“九型人格“中的每一种性格类型都是建立在不同的感知类型之上.九型人格的感知/情绪结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改造我们的个性。但是他不是真理,不是事实,它只是有关性格的理论。不论是关于九型人格的一本书,一次讲座,或者一些个人建议,都仅仅传达了对现实的想法,而非真正的现实.正如禅宗里的一句古老谚语所说:“用手指着的月亮,并不是真正的月亮。”
“九型人格”能够常常提醒我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我们假想的世界中,我们不必要的防卫心理,常常让我们把有关现实的想法和感受误认为是现实本身。只要心中记住这一点,“九型人格”就能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强大工具。
如果我们把它当作真理,用它来取代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实际观察,那么“九型人格”就会黯然失色,它将倒退程另一种把我们自己和他人模式化的工具,让我们在清醒的梦中继续生活的幻想。
现在九型人格在国内的讲授传播方兴未艾,有渐成流行时尚的趋势,在商业培训界是个装扮得有点小资的宠儿。我也想到曾经参加的一些九型课程,是如此热衷的给学员贴标签,或者藉由个人对个体人格型号的判断来演绎推测某人的思维情绪行为习性,而且带着权威般不容置疑的武断,以及陶醉在被言中的成就、得意和快感之中。也有人把九型人格当作“读心术”,宣称能三秒钟识人,看透人心。我想这是对九型这门学问的曲解和滥用吧。
想来自己在研习九型的过程中,也曾被贴上不同的号码,内心一度迷茫、纠结、焦虑、困惑,所幸后来突破重重迷雾找回自己,才免于不被觉察的伤害。曾经有一个很有能量的教练技术导师在九型课堂中被贴上一个号码,之后抱着对权威的信服在这个错误的型格里活了许多年,还竭力活成这个号码的样子,他日终于有机会觉察纠正,此后别人一提九型人格她就忿忿不平嗤之以鼻,一脸阶级斗争的表情。我想应该有很多人其实并没有这种推倒重来的幸运。其实,这不是九型的错!
所以当自己成为九型专业导师之后,无论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我都怀着更多的敬畏之心,竭力保有足够的客观中正,但我同样知道这本身非常不容易,因为有许多人是习惯于直接拿结果的,会一直追问纠缠你给她贴一个什么样的号码,也要尊重到她的这份对自己的好奇,这个度着实难以把握。更重要的是,我知道自己本身型号的限制会带给我不易察觉的偏见,让我夹杂着情绪厌喜或者头脑的演绎,这是把更伤人的利刃,往往伤人于无形。
学习、教授九型需要开放和好奇以及足够的爱和尊重,互相照见,彼此引领,我想这才是九型的真义吧。对于一个九型导师,越发的任重道远。正如自己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屡屡发现如果你在某个点上未曾清理自己,一定有机会经由你和某个案主的咨询过程在这个点上让你碰到自己,令你裹足不前,徒然无力,无法穿越。
没有任何一门学问甚或一种信仰,无论它有多科学多实用,无论它多么令人称道甚至奉为神旨,它都无法超越我们的普通生活。九型也将揭下她神秘的面纱,进入到我们的凡俗生活。
因为只有生活,才是最高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