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继续讲第二部分。
制定好了目标,再给每项目标加上考核权重,配以相应的目标值,按说就可以开始考核了,但是,且慢!
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扣钱,而是为了帮助下属提升绩效,拿到那部分、甚至高于那部分的绩效工资。这样才能实现公司绩效的提升,这才是双赢,这才是目的。
绩效规划之后,考核之前,要进行深入的绩效辅导。共分为两个步骤:问题分析和策略研讨。
目标的设定遵循“挑战性”原则,因此达成目标必然有难度,被考核者往往很困扰,严重者甚至与上司产生对立情绪。这个时候就要引导他挖掘出达成目标的障碍,并研讨出对策。
在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中,有一种角色是“教练”,教练就是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的。
也有人反对,问题和对策难道不是应该被考核人自己想办法吗?没错,我们这里说的是“引导”而不是“给予”。
教练未必比当事人对他的工作更了解,教练不是给方法,而是引导对方用正确的思路。例如:
教练:“对于完成这项考核目标,你现在有什么困惑么?”
被考核人:“当然有啊!”
“说说看。”
“问题太多,目标根本达不成啊。”
“我们不讨论目标高不高,就讨论问题有哪些,怎么解决问题,只要我们解决了问题,目标就能实现了,你说是不是?”
从上述对话可以看出,上司是在规范下属的思维路径。这项技术是需要学习的(后面的对话我们不在此处延伸,后续有专门的篇幅介绍如何进行教练式辅导)。
很多时候,下属反应的问题只是表面现象,甚至是借口,如果不能找到根本问题,讨论也是没结果的,最后是无功而返,问题还是存在,目标依然不能达成。
还有一种情况,问题虽然找到了,但解决方案得不出,或者解决方案有了,但是没有执行的力度。这些情况,都是需要借助一些管理工具。
绩效管理推行过程中暴露了这样的问题:企业的上下级之间沟通不顺畅。有些企业是上司一言堂,缺少平等谈话的机制,下属被动接受指标,有些甚至消极抵抗。而有些上司属于亲和型,但是由于缺少清晰的思路和工具,抓不住重点,最终偏离了工作目标,成为了一个“烂好人”。
所以,绩效管理者需要掌握专业的研讨工具。常用的有“GROW”模型、“五个W”、鱼骨图、头脑风暴法等。
管理工作本身带有很强的技术性,也就是要求管理人员熟练运用这些管理工具。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只凭个人悟性而没有工具,在“土法炼钢”。
再小结一下,绩效管理的第二部分是“绩效辅导”,主要分为两个步骤:分析问题和策略研讨。核心重点是通过运用专业的管理工具找到根本性的问题,制定详尽的解决方案,并加以有效的落实,目标就能达成了。
如何把解决方案有效的落实?我们将在下文进行第三部分“绩效执行”的阐述,敬请期待。
【更多精彩内容,请添加微信公众号:目标管理(mubiaoguanli)】
【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