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宝荣,叶宝荣讲师,叶宝荣联系方式,叶宝荣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资深经济分析师和市场策划人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叶宝荣:當中國進入“馬拉松周期” 城市“開賽”能否名利雙收?
2016-10-17 2485
    如何用腳丈量一座城市?馬拉松賽可能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見過未蘇醒的舊金山,也從高架和隧道中體驗過別樣的香港,留學生周湘香在兩年之內“集郵”了10個國內外城市馬拉松賽事。“一場馬拉松賽就是一個城市的名片,代表了一個城市的文化,體現了一個城市市民的性格。”周湘香的感悟揭示了城市與馬拉松之間緊密的紐帶。

    爬得越高,有可能跌得越重。在狂熱的馬拉松浪潮中,一個城市是獲益還是受損,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城市嘉年華 每天一場馬拉松賽不算多

    誰也無法精確描述出“全民上馬”的起始點。但明眼人都能看到,從商界大佬到普通民眾,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弱冠少年,不分職業、年齡、性別,幾乎都投入到這場全民狂歡當中。

    型動體育CMO湯輝是跑步圈裏的“老人兒”。從他的微信朋友圈裏,可以勾勒出他的多個身份——有著13年跑齡的跑者、歐洲跑步實驗室RS LAB的跑步訓練講師和在職跑步教練。從“自己跑”到“一起跑”,從“業余跑”到“科學跑”,湯輝一路跑來,見證著馬拉松這項運動在中國的崛起,也收獲了越來越多的同行者。

    真正令湯輝感覺到馬拉松比賽從升溫至炙熱是最近兩年的事兒。也説不清楚是一個什麼樣的契機,讓馬拉松這個小眾運動發展成為全民運動。不過,他的親身感受可能從側面説明了一個現象——中國正在進入“馬拉松周期”。

    按照國外過往的經驗,“馬拉松周期”指的是當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之後,一個國家的多個城市以“馬拉松賽事”為依托,進入全民路跑的體育消費黃金周期。2015年中國人均GDP為5.2萬元,約合8016美元,這個在歐美三四十年前普遍經歷過的周期,正在中國上演。

    中奧路跑公司總經理、北馬賽事總監王簡針對目前中小城市蜂擁舉辦馬拉松賽事的現狀表示理解:“各個城市都辦馬拉松其實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包括美國、日本,都有過這個過程。這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一個産物。”

    有參賽的需求,就有辦賽的供給。從2015年開始,全國馬拉松賽事數量和參賽人數實現了十分驚人的的增長。2015年全年,在中國田徑協會注冊備案的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達到了134場,較2014年增長了83場,增幅超過160%。今年又將是一個爆發年,中國田徑協會旗下官網顯示,截至9月27日,今年注冊賽事共有282場,參賽人次高達23萬。

    賽事密集程度也超乎想象,10月,31天時間裏竟有65場比賽,幾乎每天都在進行馬拉松賽事,但這這還不包括未注冊的地方政府和相關機構組織的小型馬拉松、10公裏跑、歡樂跑等等。

    馬拉松比賽正逐漸褪去它原本的意義。北京大學體育産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何文義表示:“不需要那麼局限地把馬拉松賽看作一項體育賽事,城市需要嘉年華,而馬拉松賽就實際上就是一個供大家狂歡的嘉年華。”

    名片效應+有利可圖 城市爭相擁抱馬拉松

    馬拉松嘉年華的全面鋪開,政策松綁是源頭之一。2015年1月,中國田徑協會全面取消對馬拉松賽事的審批。終于,馬拉松賽事迎來了數量上的井噴。

    賽事一開始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廈門、廈門、杭州等一二線城市,但很快,更多三四五線城市接過接力棒,變成馬拉松賽事堅定的簇擁者。

    在這股熱潮中,“城市”這一載體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賽事路線的安排穿過的都是城市地標,賽事運營同樣離不開市政的全方位支持。

    參加過近百場馬拉松和越野跑比賽的湯輝總結出一個共同點,地方政府對馬拉松賽事幾乎都是傾力支持的態度。

    “各地都在提倡發展綠色産業,相比旅遊業等其他綠色産業,馬拉松産業規模比較大。而且,正趕上國家政策支持體育産業的好時候,辦賽門檻也比較低,有路就行,不用另外興建場館。”湯輝細數馬拉松賽的種種好處。

    何文義則指出一個城市舉辦馬拉松的兩大收益:“首先是軟性收益。一個城市舉辦馬拉松,實際上是城市營銷,借助賽事給城市打了廣告。第二個是硬性收益,舉辦馬拉松會吸引各地參賽者和旅遊者,帶動了吃住行等各個方面。馬拉松實際上還屬于一種眼球經濟,能夠吸引讚助商,衍生了體育的生態鏈,帶動地方經濟。”

    以廈門國際馬拉松賽為例,主辦方介紹,2015年該賽事給廈門市帶來直接經濟效益2.07億元,帶動經濟效益更是達到2.55億元。地方政府獲益不少,馬拉松賽事運營商作為産業鏈上重要的一環,同樣賺得瓢滿缽滿。

    自2012年起,智美體育集團參與了廣州、杭州等多地馬拉松的運營。根據智美中期公報,馬拉松賽事運營是其主要業務之一,2016年上半年,智美體育賽事運營毛利達1.06億元,同比增長57.7%。

    也正是在這些直接或間接經濟效益的驅動下,舉國上下,無數個城市都爭相舉辦屬于自己城市的馬拉松賽事。

      “盲目上馬”會被馬絆倒?

    馬拉松賽事的烈火烹油之下,也暗藏著不少風險。在湯輝看來,目前國內馬拉松賽事的增長速度已明顯高于愛好者的增長速度,催生的可能是“多余的賽事”。

    “‘一窩蜂’辦賽的結果是一些城市的馬拉松賽報名人數湊不夠。為了湊數,有的賽事甚至讓當地的學生來跑迷你跑、健身跑,這實際上跟“吸引外地選手參賽,帶動當地經濟、宣傳城市”的目的相違背。”湯輝説。

    達不到目的是一回事,“盲目上馬”還可能被“馬”絆倒。

    每次馬拉松賽事結束,跑友圈裏總免不了有一些“吐槽”甚至控訴:賽事路線設置不合理、配套服務不到位、獎金發遲遲不發、形式噱頭遠遠大于比賽的價值……

    作為地方政府,舉辦馬拉松當然是為了更好地展現城市形象,但有的賽事卻因為辦賽水平不足而變成眾矢之的,反而讓城市形象受損。湯輝承認:“一些二三四線城市的馬拉松賽事由于招商困難,經費有限,的確影響到賽事運營質量。”

    王簡建議:“中小城市在舉辦馬拉松的時候,還是要慎重一點。第一,要把賽事品質做上去,否則會出現反作用,對整個城市以及整個馬拉松市場都是有傷害的;第二,要有一個長期做下去的規劃,做到一半就停止了,對城市也沒有什麼好處。”

    另外,在馬拉松井噴發展過程中,缺乏地域特色、同質化的現象同樣令人憂慮。同一城市出現多個馬拉松賽事已經是常事,今年在同一地點甚至出現了兩個名字一模一樣的“泰山國際馬拉松賽”。

    宣傳城市形象,其實不必唯“馬”是從。專家表示,與其在眾多馬拉松中淹沒,不如另辟蹊徑,尋找能夠與城市特點、文化相融合的體育項目,打造真正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賽事。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