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从多方渠道获悉,推迟多日的地方置换债发行近期将启动,可能引入定向发行和公开发行两种方式。
报道还称,一万亿元额度的置换债发行,定向发行的规模将超过公开发行,成为债券的主要发行方式。
一位接近财政部的人士表示,比较可能的方案是,置换银行贷款的部分将定向发行给当初的贷款银行,所谓“谁家的孩子谁抱走”。而置换信托、证券、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融资方式的部分,可能将主要采取公开向市场发行的方式。
但银行业人士的观点有所不同。一位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人士说,定向发行是在银行内部解决问题,不会对公开市场产生过多影响。公开发行则不同,它会更多地引发市场波动,对流动性造成冲击。这也是监管层考虑“定向发行”方案的主要目的之一。
一位地方财政系统人士确认了定向发债的消息,并透露“非银行贷款的债务也要先协商定向发行,实在不行再公开发行”。
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赵全厚表示,“定向发行不一定是私募发行,也可以是定向公募发行。如果私募发行,利率肯定不会完全一致,同样质量的债券出现不同利率也有问题。所以更可能的方式是定向公募,也就是把所有债权人组织在一起,大体有一个基准价,在大家都能接受的情况下确定利率,定向发行债券”。
据审计署2013年12月30日发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3年6月,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共计10.88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5.53万亿元,超过全部规模的50.8%。
《经济参考报》分析称,由于银行贷款债务就超过五成,这意味着去年十省市自发自还地方债的公开发行将不再是地方债置换的主要方式,定向发行将取而代之成为最主要的发行方式。
中国财政部3月宣布,拟让省级政府通过出售债券来为即将到期的1万亿元人民币债务安排再融资,目标是降低偿债成本,并通过将短期、高息的银行贷款置换为低息、长期的市政债券来延长到期期限。
然而,这一计划并不被市场看好,因地方债务置换方案实施主要存在两大障碍:一是一万亿元的额度不足以覆盖地方政府到期债务,二是商业银行参与动力不足,因为债务置换要求商业银行将理财产品、银行贷款等期限短、利率高的债务置换成期限长、利率低的债务。
为解决地方债置换问题,高层也是费了一番脑筋。华尔街见闻提及,彭博社援引匿名知情人士报道,中国央行考虑扩大PSL规模和范围;并考虑允许商业银行以地方政府置换债换取央行资金,以此来提高流动性和刺激信贷投放。
5月4日出版的《财新周刊》引述未具名消息人士称,中国央行计划通过一种国际上还没有的新货币工具来解决地方债的置换问题。该工具将拥有一个新的名称,本质类似于定向再贷款,期限达10年以上。央行计划通过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来运作新货币工具,以解决地方债务置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