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之锋联系电话18639067179 官方网站:https://www.ayzy.co/ 作者根据中国易经、六十甲子时间场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系统和中国风水学的观测、实践结果,本文作者李之彦独立提出了一个宇宙的五级星系结构模型假说。 这一假说揭示了该模型中的重力和时间的未知特性:用万有引力维持星系结构的核心-星系核,特别是星系中央的黑洞,其作用如同原子核一样,万有引力是该星核的基态能级,当星核呑食周边的星际物质时,将被激发到高级能级并辐射重力波,该重力波被绕其公转的子星系调制成时间波并被传播到子星系。 重力波在超光速传播时为时间波,低于光速传播时为重力波。 作者还给出部分在中国风水实践中所产生的结果。 1.1 量子引力假说: 作者提出以下假说,这个假说体系由作者独立完成,包括五个定律和2个引理,该理论体系在风水实践中得到部份实验资料的支援。 量子重力时空风水学依据这一假说体系创立, 本理论体系中的引力波是由重力波和时间波构成。 定律1:万有引力是星系核引力的基态能级。 在星系中,当黑洞吸收周围的星际物质或恒星时,所吸收的品质将提高黑洞的引力能级,并以重力波形式向外辐射。 当重力波以超光速传播时,重力波转化为无品质的时间波;当时间波以等于或低于光速传播时,时间波在特定的方向上还原为重力波。 定律2:子星B绕母星A旋转时,在星体A、B之间产生时间场,该时间场将母星A中的重力波调制为时间波并通过时间场传播。 定律3:在B星的介质中传播的重力波可以产生重力波聚焦。 当重力波聚焦后的强度等于或大于A星的重力波进入星体A、B的时间场前的强度时,重力波转化为时间波。 定律4:时间波传播时没有重力波的引力。 定律5:人的经络由时间波减重力波共同控制。 引理1:太阳以上的星系结构为5级结构:太极、两义、四象、银河、太阳,其中太阳绕银河旋转,银河绕四象旋转,四象绕两义旋转,两义绕太极旋转,太极是根星系。 引理2:自宇宙大爆炸后,两义绕太极旋转了30°,四象绕两义旋转了90°,银河绕四象旋转了一周以上,太阳绕银河旋转20周以上。 定律1说明了重力波具有时间品质2重性。 当重力波低于光速传播时,表现为品质的特性,重力波的作用力遵循现代科学的定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量子力学、电磁学等;当重力波以超光速传播时,重力波表现为时间特性,称为时间波。 时间波具有现代科学尚未发现的特性:时间波的传播速度高于光速,为无品质、无引力的单向高度偏振波,其频率高于任何已知的光波或射线。这就是重力波特有的时质2重性。 时间波遇到障碍物时,如遇到星体、山峰、水、空气时,就会减速。 当减到光速以內时还原为重力波。 要进一步瞭解重力波及时间波的特性,先要瞭解光--特别是镭射的特性。 1.2.1 光的单色性和相干性: 自然科学已证实,可见光是一种电磁波。 当一束光的频率固定为某个不变值时,称单色光。 自然界的光一般为普通光。 普通光的光源中有大量的分子或原子,所发出的光具有各种不同的频率,这样的光就不是单色光,而是复色光。 所以单色光需要用专门方法产生。 光是一种波。 两列波相遇时可能发生干涉。 两列波干涉的条件是:振动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位相相同或位相差恒定。 波相干涉,就是波的能量可以相互叠加而增强,或相抵消而减弱。 利用波干涉的特性,就可以用特定的装置将多个能量小的波聚集成能量大的波;或将一个能量大的波分解成多个能量小的波进行传播,再在接收端聚集成一个能量大的波。 因为波相干涉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波的频率相同。 要产生频率相同的单色光,就在光源上要选择同一原子或分子。 若光源都是由同一分子或同一原子产生的光组成,则所产生的光必然为单色光。 当然,光源的分子或原子特性越好、纯度越高,所产生的光的单向性越好。 现代科学已应用了许多才料来产生单色光,如大家熟知的2氧化碳雷射器、红宝石雷射器等。 可想而知,若要产生频率远高于镭射的单色波,其纯度就一定在单一原子之上。 宇宙间存不存在这种才料呢?答案是肯定的。 让我们把眼光投向宇宙中的特殊星体---白矮星、中子星、黑洞,特别是宇宙中最特殊的星体黑洞! 1.2.2 黑洞是产生单色波最理想波源才料: 根据黑洞理论,黑洞是由大品质的恒星坍缩形成的。 此时原来构成恒星的物质集中于一“点”,其密度趋向无限大,什至可以使光线弯曲。 天文学家已经发现多种类型黑洞存在的证据。 一种是恒星级的黑洞,它的品质大概有数十个太阳左右;另一种是位于多数星系中央的“超级黑洞”,其品质可能相当于数十亿个太阳;还有一种中量级黑洞,它们的品质介于前两者之间,如1000倍太阳品质的黑洞。 最新科学研究表明,巨大品质的黑洞在宇宙大爆炸后10亿年就形成了。 由于在黑洞內其引力无穷大,黑洞內的所有物质都被压缩成为单一原子,所以,黑洞是最理想的超短单色波的波源才料,从黑洞产生的波必然是单色波。 1.2.3黑洞的引力可以超光速: 黑洞视界是指光不能逃出的黑洞空间,一般指以黑洞为中心的球面。 当光子沿视界半径的方向向外运动时,在不考虑其他力的影响时,光子受到黑洞引力的作用,作用力方向沿黑洞视界半径向內;同时,按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原理,光子以光速沿视界半径的方向向外运动。 这就构成了光速与引力的速度较量:若引力速度小于光速,则光速应逃出视界,从而可以观察到黑洞发出可见光。 但从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观察到黑洞发出的可见光。 所以黑洞的引力速度超过光速。 1.3 定律二的物理意義: 定律2说明时间场由子星绕母星旋转时产生,这说明了重力波的传播介质和途径。 也就是说,在宇宙大爆炸时,星系还没有旋转,这时候就没有时间场,或时间场强度为0。 当星系旋转时,处于银河以上的星系很快在中心形成黑洞,并吞噬周围的物质及恒星并转化为重力波。 同时,随着星系的旋转,时间场逐渐增强。 所以,重力波是子星绕母星旋转时释放母星品质中的能量的结果,正如太阳发生核反应释放热能一样。 子星、子子星旋转时,储存了祖星系释放的能量,正如地球內储存了地热一样,是人类的新能源。 地球--月球星系构成了月球绕地球旋转的系统;太阳和其9大行星构成9大行星绕太阳旋转的系统;银河和包括太阳在內的星系绕银河中心的黑洞旋转构成银河系统。 外银河系也与我们所在的银河有相同的构造,如图1.3-1。 图片附件: [图1.3-1] 外银河系. 由图1.3-1可以观察出,黑洞是处于外银河系中心,其周围的恒星绕中心旋转。 由于黑洞是外银河中心,中心处的恒星和星际物质密度高,黑洞有丰富的“食物”来制造重力波。 科学家已初步计算出,我们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品质约为太阳的3*10的6次方倍,也属于大品质的黑洞,按大品质的黑洞是在宇宙大爆炸后10亿年左右形成的理论,银河系应在很早时就建立了时间场,银河系已储存了取之不尽的时间能量。 作者认为,大的风水场结构与图1.3-1是相似的:每个大风水场的穴后祖星必然有一个与黑洞的位置相当,处于自身左右砂的中心。 这里所说的大的风水场,就相当于古代进士出身、四品以上官员20代以內的祠堂或祖坟的风水场。 维系恒星绕银河中心黑洞旋转的力是万有引力。 但万有引力的其他功能、作用是什么仍是一个迷。 作者认为,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功能是万有引力是星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基态能级,正如原子的基态能级一样。 将星体缩小到一个原子,则基态轨道就是由万有引力确定的。 黑洞在呑食物质时,所呑食物质的能量积累到一定值时就会使黑洞处于激发态而产生重力波。 当子母星旋转时,重力波转换为时间波向子星传播,到达子星后还原为重力波。 如果人类能制造一种装置如飞船哪样可以抗衡重力波的压力,人类将可以用这类飞船作为交通工具超光速运行,到时环球旅行只需数秒钟,到太阳系附近的星际旅行也只需数天。 1.4 定律3的物理意义: 定律3描述了重力波的传播过程。 与电磁波的电减磁交替传播一样,重力波也与时间波交替传播。 时间波遇到障碍物而减速到光速时,时间波就还原为重力波。 当时间波还原为重力波时,将在障碍物的特定方向上产生巨大的引力场而产生引力自聚焦,当自聚焦处的重力场大于一个临界值时,重力波再次还原为时间波。 这样,重力波就可在星系中传播。 为了更好理解这一定律,需要瞭解单色光的一些特性。 1.4.1 单色光的倍频和混频: 当镭射入射到非线性介质时,入射光通过介质后,其输出频率较入射频率有所变化,会出现倍频光、和频光与差频光。 这就是说,镭射可以通过非线性介质而转化为不同的频率。 水是典型的非线性介质,所以水能传播不同频率的重力波。 1.4.2 受激啦曼散射: 当光束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如果介质的光学性质不均匀,就会出现部份光束偏离原来传播方向的现象,这就叫光的散射。 光的散射使原来光传播方向上的能量降低。 在重力波传播中,也会出现这种情况,特别在过脉处,重力波的能量会沿水散射。 1.4.3 光束自聚焦效应: 在强光作用下,介质的折射率将不再是常数,会随入射光强度的增大而变大,这是一种多阶非线性效应。 一般雷射光束在其截面上的强度分布是不均匀的,呈高斯分布,轴线处光强最大,离轴线越远,光强越小;因此在光束的传播途径中会出现介质折射率的非均匀分布,轴线上的折射率高于边缘部份,这种折射率不均匀的介质,具有类似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使光束不断向轴线收缩,直到与衍射引起的发散作用相平衡,最后形成一束直径只有几微米、能流密度极高的光丝。 这就是光束自聚焦现象。 由以上假说,时间波是远高于镭射的单模波,所以时间波的自聚焦现象应比镭射表现得更加明显。 这与实际观察的结果是否一致呢? 让我们先份析一下风水学中的过脉现象。 时间波在过脉处出现自聚焦现象:在过脉轴线处时间波强度最大,离轴线越远,时间波强度越小。 因此在时间波的传播途径中动态创造了介质折射率的非均匀分布,轴线上的折射率高于边缘部份.这种折射率不均匀的介质,具有类似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使时间波不断向轴线收缩,直到与衍射引起的发散作用相平衡,最后形成一束直径很小、能流密度极高的时间波。 而重力波则相反,在过脉轴线处重力波强度最小,离轴线越远,重力波强度越大。 因此在重力波的传播途径中动态创造了介质折射率的非均匀分布,轴线上的折射率低于边缘部份.这种折射率不均匀的介质,具有类似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使重力波不断偏离轴线,什至完全在轴线上消失。 所以,在过脉处为通时间波、隔重力波的装置,这就是风水学中过脉的机理。 风水的过脉机理充份揭示了时间波是一高度偏振波,而且时间波能级越高,其过脉越细,这与现代镭射理论是高度一致的。 因此,量子风水学的时间波假说得到一种实际观察资料的支援。 同理,重力波在山脉中传播时,重力波也出现自聚焦现象:在山脉重力波传播轴线处重力波强度最大,离轴线越远,重力波强度越小。 因此在重力波的传播途径中动态创造了介质折射率的非均匀份布,轴线上的折射率高于边缘部份.这种折射率不均匀的介质,具有类似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使重力波不断向轴线收缩,直到与衍射引起的发散作用相平衡,最后在山脉的中心形成一条直径较小、能流密度高的重力波。 由于重力波能级比时间波低,所以自聚焦现象没有时间波明显,这一现象也符合现代镭射理论。 而时间波则相反,在山脉轴线处时间波强度最小,离轴线越远,时间波强度越大。 因此在时间波的传播途径中动态创造了介质折射率的非均匀分布,轴线上的折射率低于边缘部份.这种折射率不均匀的介质,具有类似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使时间波不断偏离轴线,什至完全在轴线上消失。 所以,在山脉处为通重力波、隔时间波的装置,这就是风水学中山脉行龙的机理。 在这两种结构中,水都起到重要作用:在过脉处,重力波散射到水中;在山脉行龙中,时间波散射到水中。 所以,当外星系的重力减时间波到达地球后,在地殼上会形成自聚焦现象。 这种自聚焦现象是由于重力减时间波是高度偏振波的特性所决定的。 就是说,只要有这种高于光的偏振波存在,就必然形成自聚焦。 从量子力学的理论可知,形成自聚焦的必要条件是高度偏振波。 所以,当地表上形成有规律的山脉――过脉交替出现的山脉走向时,说明这段山脉出现了重力减时间波自聚焦,这是这段山脉中有外星系的能量的标志。 这正是中国风水学总结的“龙脉”的最标志性特徵。 所以中国风水学的龙脉理论符合量子力学原理,是把握了量子力学中高度偏振波会自聚焦的核心特徵――这是中国风水龙脉经验理论的千古之迷,中国风水学是具有重大科学成份的! 中国江西形派风水学是用经验求解重力减时间波的量子方程,这之所以可行,也是由于重力减时间波的高度偏振性,过脉、砂水会聚是这种方程的关健特徵3数。 在量子力学中,偏振波的能级是离散的,因此,描述偏振波传播方程的3数也是离散的。 我们可以从一个电脑的概念来理解离散:在电脑的电平中,有0和1电平,其中0到0.8V为0电平,0.8V到5V为1电平。 从非量子概念而言,0V到0.8V有无限个电压点,同样0.8V到5V也有无限个点,这是连续的概念。 但在电脑中,0V到0.8V只有一个点,就是0;而0.8V到5V也只有一个点,就是1,这就是离散概念。 当将连续的0V到5V间化为0和1两个点后,运算方程就是2进位,就完全与8卦运算一致了,而所有模拟方程的求解方法不再这用。 量子重力减时间波方程这用离散方法求解,其特徵3数是离散的,即其特徵3数是有限的。 这使得重力减时间波量子方程的特徵3数简化为一组成为可能,正如电脑的电平可简化为0和1一样。 电脑的0和1是万能的,同样,风水学中5行是万能的。 由此可见,风水学在量子领域中是科学的,但这合乎人们常识中的模拟领域。 用量子理论解释和应用风水理论,才是风水的本质。 如果我们用类比理论来解释电脑的0和1,则完全是错误的。 在计算发明以前,谁会相信0和1的组合就可以表示世界任何已知事物? 谁会相信0和1会“统治”全世界? 但是,现在世界上没有0和1的地方是什么地方? 我想一定是原始部落了。 人类愿意回到这些地方否? 传统风水学总结了风水的3要素:山,向,水。 如乾山乾向水朝乾,卯山卯向卯水源,午山午向水来堂等,是风水中的极品。 作者认为,传统风水学中的山就是重力波,向就是时间波,水就是重力波和时间波的发散波;重力波主武,时间波主文,水主财富。 显然,水的频率是要低于时间波和重力波的,所以,古代三品以上官员(相当于现代正省部级),必定有一条或一条以上长达数里、由完整重力-时间波(即砂)构成的回路。 1.4.4重力减时间波在过脉部份的传播机理: 图1.4.4-1是1种常见的过脉过程。 其物理过程是这样的:A点上方为重力波开帐,重力波在A的高处积聚,并由于山体的折射率是由高到低增强,此时重力波的份量大于时间波的份量,所以重力波向山脚聚焦,并不断使重力波的份量减小,时间波的份量不断增大,脉的形状也越来越细。 当脉到达B处时,时间波的份量大于重力波,使得垂直方向的传播停止,并在水准方向上形成时间波大于重力波的脉,如图1.4.4-1中的虚线所示。 在时间波为主的过脉传播过程中,脉开始上升,同时时间波的份量不断减小,重力波的份量不断增加,到达D点时,脉中重力波多于时间波,脉下降的力大于上升的力,脉也开始增大,但仍由惯性运动到E点,重新全部变为重力波。 图片附件: [图1.4.4-1] 过脉物理过程: 1.4.5 重力减时间波在山峰部份的传播机理: 图片附件: [图1.4.5-1] 山脉的重力波传播物理过程: 图1.4.5-1是1种常见的重力减时间波在山峰部份的传播机理。 由于这种山峰构造的折射率是向垂直向下方向增大的,所以在山顶A线上的重力波由上向下聚焦,当聚焦到B线时,重力波的能级达到时间波,而在B线下面形成时间波,时间波产生向上的升力。 由于时间波不利于在折射率高的C线传播,时间波在C线停止了。 这样,由A线产生的重力波向下的力与由C线时间波产生向上的力就处于平衡状态,形成水准重力减时间波能量线B。 在和B线相连的过脉,由于过脉处低于B线,所以,B线的能量流向过脉。 1.5 定律4的物理意义: 定律4进一步描述重力减时间传播的特性:由于时间波对光以下波均为非干涉波,并不受周围的重力影响,所以,时间波是非常理想的重力隔离器。 中国的风水学中“龙脉”就是时间波作为重力隔离器的一个实例。 时间波使相邻的重力场隔离开来,这就是中国风水学中的“过脉”。 风水学中的最好的“过脉”表现为:沉脉贯顶。就是脉要深沉,最好看不见,脉要细。 当脉沉入地表后,重力波产生“自模”, 即在重力波的传播线路的中心处由于重力波自聚焦而产生真空,并形成时间波。 所以,深沉的龙脉受环境干扰少,核心重力波可以无损地传播。 相反,高而露的脉容易受空气流动的影响而色散严重,重力波不能形成自模,从而断绝了核心重力波的传播。 在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中,当物质速度达到或超过光速时,方程的值是没有定义的,即质能关系式的定义域是速度=[0,c )。 定律4扩充了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在超过光速的领域:当物质速度超过光速时,就转化为时间波,即品质的能量完全转化为动能, 从而使质能关系式的速度定义域=[0,¥ )。 中国的风水学为这一假设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定律4引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时质回路,正如电路和磁路一样。 1.6 定律5的物理意义: 定律1说明了重力波是一种偏振波,所以人体的遗传基因就是偏振波的波模选择器,这就是阴阳风水可以对特定的人群产生影响。 当然,人类的大部份遗传基因是相同的,所以大的风水场影响的基因就多,如古代京都及帝王的陵墓就对当时整个国家的人群产生影响,帝王的重大决定必然影响大多数平民的生活;同样,科学家的风水场也影响人类,如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影响全人类,这些是人类共用的风水场。 人体存在经络,这已被现代科学证实,但经络只存在于活体,人死亡后经络就不存在了。 中医所记载的经络极为复杂,图1.6-1是中国古代医学所记载的经络之一的任脉经络图。 所以,经络场是人的基因场不可缺少的部份。 当一家人建立了阴阳风水场后,该风水场就受其遗传基因的控制而选择特有的重力偏振波产生如镭射一样的偏振而吸收星系的能量,该重力波能量被与具有相同偏振基因的人体经络场吸收,这是人体吸收能量的另一种途径。 这是中国人“八字”的理论依据,中国人的八字就是经络的时间场。 由于时间场与重力场可以相互作用,从而重力场影响人体的经络场。 择吉日就基于这一原理,使环境的重力场有利于当事人的经络场。 定律5也引出了一个医学分支:经络减时空医学。 重力可以影响经络,而经络可以调节人体的基因。 现代科学已识别人的基因,但人类还没有完整的方法去控制基因,而重力减时空场提供了一种控制基因的途径。 当人类进一步认识重力波后,就可以人造重力波,从而实现重力波的可控性,如制造一种“重力刀”,将重力刀对准肿瘤,并使重力刀的能级与该肿瘤的重力能级一致,在重力刀上产生一种重力波,从而破坏肿瘤的复制资讯,使肿瘤不能产生新的复制信号,即破坏疾病的资讯系统而不是破坏其物理系统,这将彻底解决癌症等医学问题。 要进一步瞭解为什么在风水场中建屋,或在风水场中埋祖先的尸骨,或在风水场中埋带有祖先DNA的遗物(如衣冠冢)等,可以对其后代的基因产生影响,需要瞭解镭射的模式选择理论。 图片附件: [图1.6-1] 古代中医中的任脉经络 1.6.1 镭射的谐振腔与风水来龙入首开帐: 镭射的单色光放大通常用光学共振腔实现。 光学共振腔一般由镭射工作物质、镭射管、布儒斯特窗或起偏器、一对反射镜等构成,并使其中的一个反射镜输出特定频率和强度的镭射。 图片附件: [图1.6.1-2( a)] 抗日英雄蔡庭锴将军的故居来龙入首开帐 图片附件: [图1.6.1-2 (b)] 1著名祠堂的来龙入首开帐,代有省地级官员 图片附件: [图1.6.1-2 (c)] 另一著名祠堂的来龙入首开帐,人丁数万. 风水中龙的开帐过脉处的构造与镭射共振腔的构造相似。 图1.6.1-2 为1组来龙入首开帐的图片,相当于镭射共振腔的一边。 在龙开帐的后山相当于共振腔中的反射镜, 开帐中心所形成的山脉相当于镭射管,而另一半在重力回路的方向上。 图1.6.1-2( a) 为抗日英雄蔡庭锴将军的故居的入首空间结构。 蔡将军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抗击日军而闻名中外,为世界级将军。 图1.6.1-2 (b) 为某著名祠堂的来龙入首图,历代均有地省级官员。 图1.6.1-2 (c) 为另一著名祠堂的来龙入首图,现人口数万。 若作者作为风水导游带专到大的风水场实地考察,旅客一定会在地球上深刻体会到来自外太空的美丽和来自外太空力量的壮观。 1.6.2 镭射的模式选择与重力减时间波选择 镭射共振腔通过激发过程产生镭射。 从量子理论可知,原子和分子通常处于基态,或称静息态。 当某个分子吸收了能量,它的电子进入更高的能量状态,称为激发态。 激态很不稳定,有自发地转向基态的趋式。 激态回复到基态,通过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 释放光子的波长是由介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决定的。 当镭射共振腔中的工作物质不是很纯净时,或工作物质的分子、原子有多个能级时,就会产生多种镭射频率,这种镭射频谱就称镭射的从模。 镭射的从模数与共振腔长成反比,镭射的从模数越少,单色性越好。 镭射的从模选择是由共振腔內的结构实现的,当改变共振腔內的结构时,雷射器输出的频率就会改变。 与镭射的选模相似,风水场的立穴定向也是一种选择模式的方式,它们与人类的基因物质共同选择风水场的重力减时间波输出频率。 在镭射中还存在横模,就是光束横截面上光强的稳定分布。 与镭射横模相对应的风水学概念就是分房概念,即各个子女中所接收的能量大小、性质分布。 1.7 引理1的物理意义: 重力波的5级星系结构来自中国的《易经》中所观察到的结果: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义,两义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 无极生太极就是宇宙大爆炸,此时没有时间能;太极生两义就是两义是绕母星太极旋转的子星;同样,四象绕两义旋转,八卦绕四象旋转,六十四卦绕八卦旋转。 《易经》所说的六十四卦就是太阳系,八卦为银河系,而太极、两义、四象为人类目前还没有发现的星系,它们都是比银河系更大、更高级的星系。 所以,重力波的来源有5层星系:太极、两义、四象、银河系、太阳系。 中国人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这5个星系,以火对应太极,土对应两义,金对应四象,水对应银河系,木对应太阳系。 人类目前已认识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的结构。 其中地球是不发光的,她只吸收能量;太阳是气态星球,其元素成份丰富,若用她产生重力减时间波,其从模必然多;银河中心已证实有一个黑洞,这个黑洞可以产生单模重力减时间波。 人类还没有发现控制银河系的星系,但中国《易经》的观察结果是存在控制银河系的星系,就是《易经》中的四象;而控制四象的星系是两义,控制两义的星系是太极,太极是根星系。 按照银河中心已有黑洞的推断,四象、两义、太极的中心应存在黑洞,而且上一级大于下一级,以太极星系中心的黑洞为最大。 我们知道太阳的品质约为地球铁元素品质的10的6次方倍,银河中心黑洞的品质约为太阳的10的6次方倍,它们都存在10的6次方关系。 10的6次方相当于2的20次方,这与太阳时间场每运为20年是有联系的,太阳的时间场是20进的。 这也可以用机械理论的螺旋原理解释,地球每绕太阳运行20转,就可吸收高一级星系的重力波;或者说,地球上的风水场是2进位的。 同样可以假设,太极、两义、四象、银河两相邻级的中心黑洞的品质差约为10的6次方。 若这一假设成立,其时间场就应该是同构的。 中国沿用数千年的干支记时法确实是同构的,在干支记时法中,年干控制月,日干控制时,年和日均为60甲子进制。 中国的年月日时,时间场间接披露了宇宙结构的秘密。 1.8 引理2的物理意义: 定律2说明了星系只有旋转才能转化重力能。 在这5级星系中,两义、四象均未有旋转一周,在量子风水学中,用四八山的空间场解码;八卦、六十四卦均旋转一周以上,在量子风水学中用时间场解码。 由于银河中心有黑洞,可产生单模重力减时间波;太阳的氢元素占主流,地球中的铁元素也是地球上含量最高的元素,所以在四八山之中仍要选择更精细的空间场,以进一步对银河、太阳、地球的空间场解码。 为了便于记忆,本书后续章节中对重力减时间波的概念引用了镭射的概念,如“单模”重力减时间波称为“单色”重力减时间波,重力减时间波的散射称为“色散”等。 什么是雷射? 激光(港台译作雷射,有时亦称激光;英语:Laser,全称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意思是“通过受激辐射线的放射达到光的放大”)指通过受激辐射放大和必要的反馈,产生准直、单色(monochrome)、相干(coherent)的光束的过程及仪器。而基本上,产生激光需要“共振腔”(resonator)、“增益介质”(gain medium)及“激发来源”(pumping source)这三个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