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在取得统治天下权力之前与之后,都必须创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把这一含义称为"礼"。礼就是规范全社会的道德行为的规仪和准则,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要涉及到它,大到国家、社团的集体活动,小到个人的饮食起居,都是必须按照礼仪规范去做,这样,社会生活才能井然有序,人际关系才能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礼制建设,叔孙通就是开创汉朝礼制的大儒。叔孙通本为秦始皇从山东征召的文学博士,后来投奔了汉王刘邦。公元前201年,也就是刘邦统一天下后的第二年,刘邦大封功臣二十余人,其余人整日争功不休。刘邦对此事很头痛,便向张良询问,张良建议刘邦封与他向来有仇的将领雍齿为侯,群臣相聚谋反的念头就会打消了。刘邦照办后,群臣的情绪这才平静下来。论功封赏的事虽然解决了,但是大臣们议事时没有秩序,没有规矩,乱七八糟,喝醉酒后还乱喊乱叫,有的甚至拔刀动剑,揎拳裸臂。刘邦为此很担忧,叔孙通主动求见刘邦,建议制定君臣相见的礼法。刘邦立即答应下来,教他去操办。叔孙通找来三十几名懂得古礼的儒生,在郊外辟出一块场地,有纵有横地拉起了许多绳,又在不同的位置上插上了树枝作标志,表明每一个大臣在上朝、退朝时的进出路线,在朝堂上站立的位置,以及朝拜皇帝时的各种礼节。演习了一个多月后,叔孙通请刘邦前来观看,刘邦很满意,便令群臣都来学习。不久,刘邦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当他在新建成的长乐宫召见大臣时,便要他们按叔孙通教的礼仪行事。天刚刚亮,群臣便聚集到皇宫外面,由宫中官员引导他们按顺序人殿。大殿外面,道路两旁,早已肃立着一列列手执刀枪斧钺的卫士,一直排列到大殿的台阶下面,他们身后的旗杆上还悬挂着各色旗帜。群臣从这些卫士的行列中穿过,进入大殿后,武将站在西边,文臣站在东边,肃立不动。传令官高呼皇帝临朝号令,刘邦坐在肩舆之上,在宫廷官员的簇拥下,登上了御座。群臣这才肃穆恭敬地按官阶的高低,依次向他叩拜,然后还要向他敬酒祝寿。整套仪式下来后,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都严格遵照礼法执行。刘邦事后高兴地说:"我今天才算知道当皇帝的尊贵了。"高兴之下,当即任命叔孙通为太常,赏赐黄金五百两。汉惠帝即位后,鉴于大臣们对如何祭祀祖宗陵寝和祠庙都不了解,仍让叔孙通担任太常,负责建立有关典章制度。后代关于宗庙、殡葬、祭祀等各种礼仪制度,也都出自叔孙通之手。叔孙通为汉高祖刘邦建立的封建礼制,经历代沿革,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实行了近两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