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靖,刘靖讲师,刘靖联系方式,刘靖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刘靖 2022年度中国100强讲师
团队建设,生产管理,降本增效专家
9
鲜花排名
528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刘靖:中小企业变革之(SYS)适用式管理模式解读【刘靖教授原创管理文章赏析】
2016-01-20 3076
??
.


中小企业管理变革之

.

(SYS)适用式管理模式解读

. 

作者:刘靖 

 


 

一.中小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模式

许多中小企业经营者在采用何种模式管理企业方面,处于一种盲目、模糊的境地。

那些西方的、日本的管理模式,让人感觉“高、大、上”,既时尚又流行。也因为那些外国的“洋模式”能帮助咨询机构赚钱,所以常常被一些咨询机构无限的夸大洋模式在中国企业的作用和价值。结果误导诸多的中小企业。


在中国,中小企业上千万家,不管是产值、税收,还是提供的就业机会,都远远超过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的管理,却有太多的不尽人意。

这些年,中小企业从“摸石头过河”式的经验管理到崇洋媚外,盲目学习西方或日本式管理,再到名企效应、名人效应的模仿等,亦步亦趋、坎坎坷坷,可谓举步维艰。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才是适合中国的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学习、借鉴甚至仿效的?

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

西方企业的管理模式?

中国最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

似乎都不是。

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任何企业的管理模式都是不能复制的。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成长,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实战型管理模式。

2007年,我在一家民营企业进行管理提升辅导。那家公司董事长黄先生对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情有独钟,专门从日本请来两个在索尼公司退休的本部长,给公司当高级顾问,用日本人追求完美的“精益”管理文化来教导干部员工。黄先生花了很大代价,给两个日本顾问很高的薪资,在国际酒店租套房,每天10点左右安排车子将日本顾问接到公司,下午又早早的将其送回国际酒店休息。企业对日本顾问恭敬得像供神一样。两个日本顾问辅导了将近2年,效果却不理想。黄先生心理落差较大,就和日本顾问探讨。他们给黄先生的理由是:“你的这帮人不行。”

无奈之余,黄先生只得又请我当时就职的咨询公司,采用中日合璧式的管理方式进行辅导。

日本的企业管理以其独有的特色,得到全世界管理者的认可。那么,为什么两个从索尼公司退休的高级管理干部,在黄先生的公司却做不出理想的成绩来?这是诸多的差异化导致的。

所以,不管是多么先进、成熟的管理模式,都是无法在另外一个企业复制的。

前些日子看到唐骏写的书《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因为我对“一个人的成功之路可以复制”极其怀疑,所以买了一本一探究竟。说实在话,要说他唐骏的成功可以复制,打死我也不会相信。看过内容才明白,原来唐骏是从励志的角度阐述成功需要努力学习、高效工作、坚忍不拔、积极创新……的理念和道理(当然,也是为了卖书采用的炒作噱头)。

可见,不管是企业的成功还是个人的成功,其实都是不能照搬模式的。

那么,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没有捷径可走呢?有!

这个捷径,就是适合中小企业运作的具有很强实战性的“适用式管理”。

 

二.中小企业经营者请记住:最好的模式不见得适合你

马云这样说:“比尔﹒盖茨不是我的榜样。每个人都有他的时代和环境,只有在那样的时代才有那样的成功。创业者不能重走别人的路。我和所有的人一样,开始时的榜样是盖茨和李嘉诚,后来发现他们不是我的榜样,太大太强,没法学习。”

个人的成功和企业的成功一样,都有其特定的条件和背景。比如唐骏是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你要学习唐骏,可以学习他对工作的执著、刻苦、认真和责任心,其它的背景条件你无论如何是学不来的。所以,唐骏的成功根本不可能复制在你的身上。

10多年前,我在惠州市一家台资企业就职时,公司要向海尔看齐,组织中高层干部学习海尔管理模式。我每周至少要抽出5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观看海尔模式的讲座、讨论,写心得。直到现在,那家公司和海尔的差距依然是如此之大。可以断言,再学10年20年,也根本不可能打造出第二个海尔来。

这些年,国内许多企业也在学习海尔,能取得很大成就的却寥若晨星。

其实,国内真正做得比较成功的企业,大多是走的具有自己特色的路线。像海尔、华为、联想、阿里巴巴这些成功的企业,没有哪个是靠学习别人的管理模式取得成功的。所以马云才说出那样富于见地的话。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你愿意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和理念,哪怕效果不理想,只要抓住精髓,最终是能进步的。

 

三.适用式(SYS)管理,中国中小企业的明智选择

什么是适用式(SYS)管理模式?

严格来说,适用式(SYS)管理模式,就是一种企业定制模式。是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量体设计的管理变革模式。

相对推行外国的管理模式来说,适用式(SYS)管理模式具有好落地、风险小、效果好的特点。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中以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和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为主流,注重单个环节的精细与优化的管理思想必将逐渐淡化。而以系统思考、理念宣导、文化感召、道德规范、士气激发、责任建立等为主要精髓的中国管理思想,将越来越多的被中国的企业家认可,并更多的导入到企业管理之中。

近几年,曾经炙手可热的MBA和海归管理者在职场遭遇空前的冷落。前几年靠读几本西方的管理书籍就自以为掌握了科学管理精髓而大谈企业管理,夸夸其谈的给中国的企业干部做培训的“伪讲师”们,在误导企业之后,也被企业管理者认清了本来面目,失去昔日的风光而威风扫地了。这就是企业管理从“海龟”回到“土鳖”的返祖过程。

事实证明,不管是日本的“精益化管理”还是西方的“科学化管理”模式,都需要与中国的国情“接地气”。曾伟先生说:“管理是项笨功夫。”这话有见地,是经验之谈。

为什么一些咨询公司在中国企业推行“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等咨询公司离开企业后,所推行的“精益生产模式”很快就会打回原形、寿终正寝呢?因为推行“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的咨询公司没有把来自日本的“模式”和中国的国情、企业的“厂情”、民族文化的特性结合起来。而是觉得“日本的管理模式”是时尚玩艺儿,能吸引企业老板的眼球,能帮咨询公司赚钱,所以就大加鼓吹“精益化管理”,无限放大其实际效果。

在看电视剧《李小龙传奇》时,里面有一段情节描述李小龙在美国和菲律宾棍王、武术理论教授伊姆山度切磋武术,伊姆山度强调武术是有招的,每一次比赛和搏击,武术家都会使用一定的套路和招式。李小龙则强调武术是“从无招到有招,然后回到无招”的循环。伊姆山度则坚持认为武术的最高境界是练习到极致的绝招。两人争论不下。李小龙抓起桌子上装满热水的杯子向伊姆山度扔去,伊姆山度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用一个下意识的敏捷动作将热水杯接在手中。李小龙问:“教授,您接杯子的动作是什么绝招?” 伊姆山度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认同了李小龙的观点。绝招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使用,与高手过招,你常常不知道对手会用什么招数。同样,对手的招数快得不会给你留思考使用什么招数的时间。所以,武术高手需要见招拆招。学武术的人需要平时刻苦练功,将多种招式练到极致,然后回到“无招”状态(将原来掌握的套路打乱,根据需要随时运用或重新组合,这正是“适用式管理”的精髓)。

武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招”。

企业管理的进步也在经历类似武术进化的过程:从“无模式”到“有模式”,然后回到“适用模式”。适用式管理,就是帮助企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实战型模式。

为什么一些企业推行“科学化管理”模式,结果却失去了原有的士气和激情?

因为“科学化管理”强调的是技能和理性管理,侧重于流程化和系统性。而中国企业的员工具有“感性”高于“理性”的特性。“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是中国企业管理文化特性的典型表现。不从认识方面解决问题,其它的努力都是事倍功半。我在创作《带着答案来找我》和《跟上上司脚步》2本书时,已经粗浅的论证过感性管理方面的问题。后来创作《好士气好业绩(员工版)》和《好士气好业绩(团队版)》时,又重点解读了感性管理之于中国企业的重要性。

西方成功的企业家,个个都是管理专家。

中国成功的企业家,个个都是融会贯通的“杂家”。中国的企业家既要“懂管理”,也要“懂经济”,还要“懂政治艺术”。

就以品质管理为例,国内的企业家也都认识到了品质的重要性,在加强品质管理方面花费不少心血。为什么很多企业在导入品质管理系统,增加QC人员数量后收到的效果依然不理想?因为许多实施品质管理的企业强调的是品质管理的“技能”和统计数据,而忽略了实质的因素——人的素养!QC人员只是起到了检查、统计造成品质问题的事项和数据,并没有真正起到降低不良率的作用。

海尔做品质管理,为什么能收到如此卓越的成效?因为张瑞敏侧重的是海尔人对品质的“认识”和“意识”。海尔砸冰箱,砸的不是“品质管理的技能”,而是中国企业的干部职工心目中固有的“一点点瑕疵无所谓的品质意识”。

所以,在中国企业推广“管理模式”,不解决“意识”的问题,仅靠导入“技能”,其效果是极其有限的。脱离国情讲管理,是不能给中国企业带来效益的。

就“管理”一词的定义来说,中国和西方就有本质的不同。

西方人把“管理”叫做“技术”。因为西方人相对要单纯一些。技术是很好复制的;

中国人称“管理”为“艺术”。因为中国人的思想中存在着“儒家文化”的底蕴,就许多问题来讲,我们看到的表象和本质有时差别会很大。所以在中国企业中,有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你要处理时可能会很棘手,因为你没有看懂问题的本质。也有的问题初看貌似比较复杂,可能处理时反而简单。因为复杂的本质已经在表象中表露出来了。所以,中国有“师傅领进门,修炼在个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经验之说。

请读者朋友不要误解,我说这样的话,并非不认同别的国家的企业管理模式。相反,我更清楚日本企业管理的卓越和西方管理的科学。

中国有句古话:“桔栽江南既生桔,桔栽江北既生枳。” 同样的管理模式,用在美、日企业可能有效,用在中国的草根企业就不见得会有效。因为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团队构成的结构不同、管理者的思维方式不同;同样的管理手段,用在张三身上有效,用在李四身上可能就没有效果。因为人的性格不同、素养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价值观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诸多的“不同”,构成了管理的差异性。

卓越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管理思想,要通过合理的“融会”与“嫁接”,才能在中国企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需要“接地气”的过程。中国企业需要的,是建立在民族文化和中国国情基础上的“管理艺术”。

因此,选择实战性强的适用式(SYS)管理,实施并采用企业订制,才是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之道,才是中小型企业投资者最明智的选择。

            

                       

 

 

说明:

         

          本文节选自刘靖教授出版的管理著作《适用的才是最好的:中小企业管理之道》。

           《适用的才是最好的:中小企业管理之道》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已将此书选定为“中小企业管理剖析”教材。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