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
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
少了一匹战马,输了一场战役;
败了一场战役,亡了一个国家。
这是在英国广为流传的一首歌谣,它无情地概括了一场由一个铁钉而导致失败的战役。莎士比亚将它浓缩为一句话:“一马失社稷。”
也许你觉得不可思议,可是这些细节确确实实决定着我们的成败。有一位求职者到一家公司去面试,老板问:“你带简历了吗?”应聘者回答:“你没通知我带简历啊!”这简短的一句话,注定了这位应聘者被淘汰出局——原因自不必细说。
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与人相处中充满了无数个细节,绝大多数细节会像我们每天数以亿万计脱下的头屑一样,看不到扬起或落下便无影无踪了。但正是这样一些细节却组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性。正如漫长的人生由一个个短暂的天组成的一样,无数的细节构成了伟大的情节。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事不做,何以能成就大事?俗话说,细节是魔鬼。它能使你精心构筑起来的“大厦”轰然倒塌,让你在微不足道的地方功败垂成。反之,当我们在规划人生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每一个细节都照顾到,就会建立起成功的阶梯。
20世纪30年代初,王永庆只有16岁。他在嘉义开了一家小小的米店。当时,嘉义已经有多家米店了,竞争非常激烈。因为资金不充足,王永庆的米店只能选在偏僻的巷子里。开得晚,没名气,位置也偏,种种原因让米店的生意非常冷清。为了将米店维持下去,王永庆用瘦小的肩膀背着米袋一家家上门推销,不知受到了多少白眼和嘲讽。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坚信自己的生意一定会好起来。
经过一番思考,王永庆认为米的质量的好坏决定了自己能否能招揽到顾客。所以,自己必须大力提高米的质量,提高服务水平。那时的台湾还处于小农经济盛行时期,农民基本上靠手收割并加工稻子。农民把稻子从田里收割起来,然后把它放在马路上暴晒,之后脱粒。所以,脱了粒的大米中一般都有一些小石子之类的杂物。人们吃米之前,一定要仔细地淘一淘米,否则做出来的米饭会有沙粒,口感不好。因为当时所有的米都是这样,人们都习以为常了。
不过,淘米这一细节却使王永庆深受启发。他找来帮手,把米里夹杂的秕糠、沙粒等杂物都捡出来。这样,王永庆所出售的米的质量比其他米店都要好,因此逐渐吸引了一批顾客。
以前,都是顾客来店里买米,但王永庆却提供主动服务,免费为顾客送米。不管晴天雨天,不管路远路近,只要顾客有需求,他就马上将米送到家里。有一天晚上,下起了大雨,王永庆把店收拾干净后已是深夜。疲惫的他刚刚入睡,就被一阵敲门声吵醒了。他起身开门,原来是嘉义火车站对面一家旅店的厨师来买一斗米。当时,王永庆卖出一斗米只能赚一分钱。在这大雨天,他实在不想赚这一分钱。可是,为了保证信誉,他还是量了一斗米,免费给顾客送到旅店。(管理学叫做感动营销)
王永庆不但服务上门,还非常注意服务细节。他不是把米送到顾客家里,而是把米倒进人家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一些米,他就先把陈米倒出来,然后洗净米缸,倒进新米,最后将陈米放在最上层。这样,那些陈米就不会因为时间太长而变质。
如果有顾客第一次买他的米,他都会将这家的情况打听清楚。比如,家里有几口人吃饭,一顿饭能用多少米。然后,他根据这些情况估算出这家人下次买米的时间。到了那个时间,不等顾客来买,他就主动送货上门了。
质量好加上服务好,米店的生意越来越好。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
一个人越是注重细节,他就越容易成功,王永庆的成功就是很好的证明。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并不注重细节,总觉得自己是做大事的人,整天执著于小事没有任何意义。殊不知,把简单的事做好、做到位就是极不简单了。只有把简单的小事做好,才能臻于完美。
有一次,米开朗基罗的朋友过来看他,发现他正在为一个雕像做最后的修饰。过了一段时间朋友再次过来看他时,发现米开朗基罗仍在修饰那尊雕像。
朋友开玩笑地说:“我看你的工作一点进展都没有,动作慢得简直跟蜗牛爬行一样。”
米开朗基罗说:“我花许多时间在修整雕像,例如,让眼睛更有神,肤色更美丽,某部分肌肉更有力,等等。”
朋友不禁诧异道:“可是这些细微之处是不会有人注意到的呀!”
米开朗基罗说:“不错!这些都是细微的小细节,可是把所有的小细节都处理妥当,雕像就会变得完美至极!”
完美,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可遇而不可求。他们往往苦苦追寻,却得不到完美的真谛。米开朗基罗的话给我们启示是:完美就隐匿于不为你所察觉的细节之中,就在于你没有察觉的过程之中。
因此,当我们已经有了前进的方向,在规划线路和行动时,一定要注重细节,记住:细节决定成败。
经典语录:
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 ——汪中求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