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三:兼职创业 去年7月,上海试行在职人员可向各类企业(外资企业除外)出资入股的政策后,使个人创业又多了一种选择。特别对白领族来说,如果头脑活络,有钱又有闲,想“钱生钱”又不愿意放弃现有工作,兼职做老板应该是最佳选择了。
优势:对上班族来说,兼职创业,无需放弃本职工作,又能充分利用在工作中积累的商业资源和人脉关系创业,可实现鱼和熊掌兼得的梦想,而且进退自如,大大减少了创业风险。
兼职创业,需要在主业和副业、工作和家庭等几条战线上同时作战,对创业者的精力、体力、能力、忍耐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因此要量力而行。此外,兼职创业族最好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但要注意不能侵犯受雇企业的权益。
推荐指数:★★★☆☆
推荐人群:白领族、有一定商业资源的在职人士。
方式四:团队创业
在硅谷流传着这样一条“规则”:由两个MBA和MIT博士组成的创业团队,几乎就是获得风险投资的保证。虽然,这有些夸大其词,却蕴含这样的事实:如今,创业已非纯粹追求个人英雄主义的行为,团队创业成功的几率要远高于个人独自创业。一个由研发、技术、市尝融资等各方面组成,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是创业成功的法宝,对高科技创业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优势: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群人同心协力,集合各自的优势,共同创业,其产生的群体智慧和能量,将远远大于个体。
创建团队时,最重要的是考虑成员之间的知识、资源、能力或技术上的互补,充分发挥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优势,这种互补将有助于强化团队成员间彼此的合作。一般来说,团队成员的知识、能力结构越合理,团队创业的成功性就越大。
推荐指数:★★★★☆
推荐人群:海归人士、科技人员、在校大学生、在职人员。
方式五:大赛创业
大学生创业大赛移植于美国的商业计划竞赛,此类竞赛旨在为参赛者展示项目、获得资金提供平台,Yahoo、Netscape等企业都是从商业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创业“孵化器”。从国内的情况看,创业大赛也扶植了一批大学生企业,如清华大学王科、邱虹云等组建的“视美乐”公司、上海交大罗水权、王虎等创建的“上海捷鹏”等。
优势:应该说,创业大赛不仅为大学生创业者闪亮登场提供了舞台,更重要的是提供了锻炼能力、转变观念的宝贵机会。对大学生来说,创业大赛是创业“试金石”,通过这个平台,可熟悉创业程序,储备创业知识,积累创业经验,接触和了解社会。
撰写创业计划书是创业大赛的核心部分,并决定着能否吸引投资商的兴趣。一份完善、科学、务实的计划书,就是大学生坚实的“创业基石”。但很多大学生的创业计划由于受到知识、经验的限制,存在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缺乏了解、分析时采用的数据经不起推敲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大赛创业只能是“纸上谈兵”。
推荐指数:★★★☆☆
推荐人群:在校大学生。
方式六:概念创业
概念创业,顾名思义就是凭借创意、点子、想法创业。当然,这些创业概念必须标新立异,至少在打算进入的行业或领域是个创举,只有这样,才能抢占市场先机,才能吸引风险投资商的眼球。同时,这些超常规的想法还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而非天方夜谭。
优势:概念创业具有点石成金的神奇作用,特别是本身没有很多资源的创业者,可通过独特的创意来获得各种资源,包括资金、人才等。
创业需要创意,但创意不等同于创业,创业还需要在创意的基础上,融合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经验、管理等各种因素,如果仅凭着点子贸然行动,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推荐指数:★★☆☆☆
推荐人群:具有强烈创新意识但没有很多资源的创业者。
创业七:内部创业
内部创业,是指一些有创业意向的员工在企业的支持下,承担企业内部某些业务或项目,并与企业分享成果的创业模式。创业者无需投资却可获得丰富的创业资源,内部创业由于具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优势,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创业者的关注。
优势:员工在企业内部创业,可获得企业多方面的支援,同时,企业内部所提供的创业环境较为宽松,即使创业失败,创业者所需承担的责任也较小,从而大大减轻了心理负担,有利轻松上阵。
内部创业的受众面有限,只有那些大型企业的优秀员工才有机会一试身手。此外,这是一种以创造“双赢”为目的的创业方式,员工要作好周密的前期准备、选择合理的创业项目、保证最大化地创造利润,才能引起企业高层的关注,而且,要想创业成功,需要创业者和企业两方面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