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罗明讲师,罗明联系方式,罗明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中华讲师网特聘讲师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罗明:论成功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施方略
2016-01-20 41408
摘要:成功素质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目前己在全国20余家大专院校付诸实践,并且许多初、高中学校以及中专学校也普遍倡行和大力推广,成功素质教育已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但成功素质教育要真正发挥出更大效应,就必须由理性层面进入实践层面,并建构为切实可行的实施模式。这些都需要作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对成功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成功素质的心理构成以及成功素质教育的实施方略作出考察和分析,力求从中总结出有助于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深化和模式建构的基础理论与学术支撑。   关键词: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基础;心理构成;实施方略 成功素质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校长赵作斌教授对成功素质教育予以了全新的界说。赵作斌教授在其《成功素质教育模式——大学理念与模式新突破》一文中非常明确地指出:它是以让学生具备与其积极向上的人生奋斗目标相一致的优秀素质即成功素质为培养目标,实行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定向培养成功素质,克服失败因子,使学生在学校即具备成功素质,一跨出校门就能适应社会,并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勿容置疑,随着人类社会中竞争的加剧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深化,成功素质己成为当今时代人们成事、成才、成功不容忽视、不可或缺,且需人人必备的重要的素质要素。唯靠大力推行和普及成功素质教育,方能使成功素质成为现代社会人人必备的重要素养。   成功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深入人心,方可成为人们践行的坚定理念;成功素质教育要真正发挥出更大效应,就必须由理性层面进入实践层面,建构为切实可行的实施模式。这些都需要作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据此,本文将对成功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施方略作出考察和分析,力求从中总结出有助于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深化和模式建构的基础理论与学术支撑。      一、成功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成功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系统的、整体的、实质的变革。深入研究和探讨其理论基础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成功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为成功素质的心理构成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一书是西方研究成功心理素质最具影响的著作之一。在该书中,他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提出了一套智力理论,即成功智力理论。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而创造性智力是成功智力中极为重要的方面。分析性智力是一种分析和评价各种思想、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能力,以发现对一个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创造性智力是一种能超越已知给定的内容,产生新异、前沿思想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一开始就形成好的课题和想法。实践性智力是一种可在日常生活中将思想及其分析的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使用的能力。斯腾伯格认为,在学业上的分析性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同时,实践性智力反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只有在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方面协调互动、平衡发展时,才能最有效地发挥成功智力的效能。      (二)成功者人格心理学理论 人格是反映个体多方面特质的总和, 是由诸多活跃的心理倾向和稳定心理特征所构成的体现个人品格的独特反应系统。人格对成功者目标和行为具有重大的主导作用和推动价值。它是影响创造活动产生、维持和深入的重要动力系统,是导致创造过程智力、勇力、魄力和毅力的“力量之源”。人格是成才、成功的基石。   人格与成功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任何成功者都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心理学家对成功者进行了人格心理分析。如美国心理学家艾曼贝尔的《成功者社会心理学》,卡耐基的《成功之道》等,都对成功者的人格特征作了深入的剖析和概括。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有创造成就者与无创造成就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不在于能力,而在于人格特点的不同。   我国学者郑日昌、张春兴(台湾)等分别曾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有成就创造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创造性人才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个性倾向性等人格特征,如态度积极,进取心强,不畏艰难等。培养创造性人格应该包括形成和发展人格结构中那些积极的、有利于创造才能发挥的因素;同时也要注意克服和消除那些妨碍创造才能发挥的消极因素。   人格是构成成功者素质的动力系统,由三大要素组成:内驱力、情动力、意志力。它具有始动、维持、调节、定向等多种功能,它能使人与成功相关的全部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状态,将人的创造能量有效地转化为创造行为。      (三)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理论   美国前任心理学会主席、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塞利格曼(EPSeligman,1998)倡导要研究积极的心理学,帮助人们过更快乐、更健康、更富有成就的生活。他首次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并使它得以迅速推广和发展,在本世纪初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积极心理学的运动。   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心理科学的使命之一即鉴别并培养具有天赋的人,并指出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寻求和掌握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法与途径 。   培养和塑造健全人格,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乐观积极的态度不仅使他们免于抑郁,还能增进健康,促进事业成功。所以,人们都把乐观称为“成功人生的第三个要素”。      (四)情绪管理心理学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绪智商》一书后,“情绪智力”这一概念成为世界各国心理学界、教育学界的人士广为流传和讨论的话题,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其理论认为:情商是一种内涵,是学生获得成功人生的重要因素。情商可以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得到培养和造就,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不断的得以提高。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情商有助于大学生正确择业,是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竞争、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戈尔曼还强调情绪智力和智力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是两者并不对立,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是人的智力的两个侧面。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五)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其名著《多元智能》中(1983)提出:人类的智能有多种表现领域,决不仅仅限于认知。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是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即言语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等。加德纳的智力多元说扩充了人们对成功“智力内涵”的理解,尤其是他划分的一些与人的成功息息相关的某些智力成分,如社交智力、自知智力、自控智力,不仅使人视野开阔而且对当代人的成功素质的全面开发与培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途径取向与方法指导。 二、成功素质的心理构成      当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之际,对于成功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关键在于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建塑与培育。因此,对成功素质的心理构成的分析,有利于更好地倡行成功素质教育,也有利于对成功素质教育实施方略的提出和完善。      (一)成功智力   成功智力是由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与实践性智力三方面组成的有机整体。分析性智力在于发现好的解决办法,创造性智力在于找对问题,帮助我们一开始就形成好的问题和思想;实践性智力在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将思想及分析的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使用。无疑成功智力是有助于取得成功的智力。或者说,只要一个人具备了成功智力,就具有了取得成功的基础。        (二)积极心态   一个人成功的首要标志在于是否具有积极的心态。因为一个人在遇到压力、挫折、失败和突发事件时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重要。大多白手起家的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积极的心态。他们运用积极的心态去支配自己的人生,用乐观的精神去面对一切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险阻,从而不断的走向成功。积极的心态就是一种进取心,能驱使一个人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三)创新素养   成才、成功都离不开创业,创业又必须以创新能力为基础。当今大学生除了获取知识,更重要就是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大学生的成功素质应更注重创新品格的培养, 如创新欲望、创造信念以及创造精神等方面的全面培育,为养成卓越而又扎实的成功心理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四)人格品质   一个人成功、成才与否,除外部因素外,主要是与个体的素质,尤其是与人格素质的培养密切相关。成功素质教育正是侧重于健康心理、健全心智、完整人格的塑造。不少成功者就是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全力出击而一举开拓的。当然,这种自信与勇气来自于实力,或者说对个人能力、情境条件的合理把握和准确评估。对此,成功者们如是说“要从小事做起,不断积累,认真做事,用心做事”。      (五)情绪管理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决定一个人成功的要素之中,智商只起到大约20%的作用,而80%的因素则是情商。无数事实证明:较好的情绪控制与管理,是一个人成败的决定性条件。一个成功的人,应该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成为它的奴隶,既不会因沮丧或者焦虑而意志消沉,也不会因愤怒而丧失理智。情商可以说是一种中介能力,决定了我们怎样才能更充分的发挥我们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包括我们的天赋智力,它的最大效用就是把人的智力放大,让我们更接近成功。      三、成功素质教育的实施方略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可见,正确的教育方略对于培养成功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在阐述了影响成功心理素质的各种因素后,我们分析总结出来一些科学有效的成功素质教育的实施方略:      (一)尊重教育   我们说尊重是有层次的,但怎么去尊重,就只有一个出发点:就是爱。爱是责任,也是尊重。要尊重学生的生命成熟与智慧发展,尊重学生发展潜力和现实可能性,尤其重要的是尊重学生人格。我们尝试成功教育,让成功、快乐、和谐、希望成为教育的主旋律。确立这一基本的理念之后,我们在实施尊重教育时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人格   老师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应当认识到自己也有缺点,应时刻提醒自己在思想认识、教育方法等各方面还不够完善,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意见,是尊重学生人格的重要表现。同时,批评学生的错误,也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2.尊重学生的感情   青年学生往往把感情看得很重,如果有意无意中伤害了他们的感情,就会刺伤他们的心,对其成长是很不利的。学生特别喜欢尊重他们感情的老师,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老师尊重学生的感情,往往会使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从而变成向上的力量。   3.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口号,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个口号形象地说明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一颗向往美好事物的心灵,都有成为好学生的愿望。作为一名教师,应十分注意尊重同学的自尊心,积极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加以肯定,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步。 (二)理解教育   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的言行,珍惜学生的奇思妙想,宽容学生的失误和过错,耐心地对待学生千百次的发问,细心地呵护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善待处于弱势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在实施理解教育的时候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让学生生活在理解和爱的世界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青少年都有对爱的需要,在家需要父母长辈的爱,在校需要老师同学的爱。然而,更使学生关注的是学校教师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使学生从心底里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乐意接受老师的教导,愿意改正身上的缺点,积极上进。这样,教师的爱作为一种外部的情感因素,就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动机,转化为推动自己不断进步的内部动力。   2.理解教育与真情实感相融合   对学生的理解要感情真挚,不能虚情假意,否则让学生觉察到了就会适得其反,会让学生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对心存误解或偏见的学生,要特别注意表达感情的时间和方式。而且要能换位理解,将心比心,对学生的体验要感同身受,在此基础上使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理解教育与促进优势学生发展相结合   古人云“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理解作为内心之德,总是以意识的形式存在,成为调节人们行为规范的内在力量。作为外在之行,理解意味着对他人的言行保持一种大度和宽容,或必要的“一致性”。教育者自觉深入理解教育对象,要多发现他们的优势、潜能,并尽力给予激励,使其弘扬光大。      (三)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法是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体系,是建立在“人人都是可造之才”和“爱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教育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赏识。所谓赏识就是恰当地肯定学生的进步与成就,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让被教育者在“我能行”,“我是好学生”的感觉中,走向社会,走向成功。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赏识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中去,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因此,教师应走进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欣赏学生眼中的世界,去理解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这样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保护好学生后续学习的动力。   2.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   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教师的“赏识”很容易给学生在精神上的滋润,使他们产生自信,拥有积极争取成功的心态。成功的实质是不怕失败。学生一旦有进步,得到老师及时又饱满热情的评价,哪怕一个期待的眼神,都会让他们感到无限温暖,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旦意识到自己被重视、被赏识,便会立即点燃希望之火,其本能的表现则是积极的配合。      (四)激励教育   教育激励,就是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激励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因此,在运用激励教育要注意目标激励和情感信任激励。   1.目标激励方式   目标激励就是用结果吸引去激励学生努力实现某目标。激励者确立的目标要因人而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远,要是切实可行的。目标激励方式有信仰目标激励和道德目标激励。当代大学生都是经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有自己的理想、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信仰激励是行之有效的,同时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学段等提出不同的道德目标,激励学生为之而努力。   2.信任激励模式   信任激励就是教师用自己的信任、鼓励、关怀等情感对学生进行激励。这是对高层次需求的满足。教师信任学生,对学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对学生的信任体现师生的平等,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等,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各项工作和学习搞好。尤其是对一般学生和较落后的学生,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要让学生在赞扬声中健康成长,在鼓励之中不断前进。 (五)创新素养教育   人的成功素质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结构,既有智能的因素,也含有非智能的因素,其中创新素养起着核心的作用。对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尤其是对创新人格的培育是实施成功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因此,要大力加强对学生创造欲望、创造动机、创造信念以及创造人格、创造精神等系列创新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教育。   1.培养学生善于从多角度观察问题、发现向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创新素养教育是一个综合施教的过程,学校要将创新素养教育渗透到各类教育活动中去。要教育学生善于从各个侧面、多维度地去观察、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要从教育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行全面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应多充实一些要求学生多维度观察、多向度思考的课题和材料;在教学方法上多组织一些“一题多解”、“一问多答”的研讨和探索活动,以利于学生多角度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提高。   2.指导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模式,习惯于用之去解决现实问题   创造性思维模式是创新活动中惯常使用的心理和行为活动方式,如用公式来表示,则为“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再集中思维——再发散思维”,如此循环往复,就能推动创造性活动不断深入。教师应授予学生使用这一模式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并经常指导学生应用这一模式开展活动,要求学生无论解决什么问题决不可忽视和漏掉“发散”这一重要环节,遇事“发散”一番,形成习惯,养成“定势”,长此以往,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等创新素养就能得到不断的锻炼与提高。   3.创设心理自由的环境,引发学生大胆开展创造活动   创造性活动往往需要在一定的环境烘托下产生。在心理自由、充分安全的环境衬托下,学生能产生出许多具有非凡性、独创性、奇特性的见解来。因此,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创设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素质的环境,要改善教育态度,改进教育方法,主动消除妨碍、束缚学生创造性的各种抑制因素。有了心理充分自由、充分安全的良好环境,学生的大脑皮层就容易进入兴奋、活跃状态,思维就容易主动、振奋起来,大胆地产生各种遐想和联想,其创造性话动就会成为习惯化的反应方式,这将会大大有利于学生创新素养的不断发展与提高。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