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海,李发海讲师,李发海联系方式,李发海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李发海:道法”篇补充释疑 
2016-01-20 48349

大家已经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讨论,依据这一周来的自学,听了以后,再就自学和讨论的情况来看,非常有必要及时进行一次互动。我们今天,就利用这个形式跟大家进行互动一下,看看大家有什么问题需要一起加以解决的。根据从下面收集上来的情况看,问题还是比较理性化,就是理论化、文字化;需要在体内同步进行验证,并且加以实践,来完成这一过程的东西,还不算太多,这是一个特点吧。

跨越三阶段

首先,我们要加深一下对所讲内容更深的一些认识。我们有很多的认识,可能目前还是果是果、瓜是瓜,还没有把它整合成为一体,从反映上来的问题来看,也体现出这么一个现象。这个现象,我们要引起重视,就是说,一定要有很好的基础:一个是文学的基础、文化的基础,一个是古文的基础,一个是实证的基础,一个是将实证和古文和理义真正钻进去,现代的和古代的以及这两千五百年来的,都要把它系统化,整合在一起,才能够使我们的认知能够更好地去解读黄帝的思想。

我曾经有个说法,就是说,要超越三阶段,自己要超越自己的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和五个步骤,才能够学好中国古代伏羲黄老他们的经典。否则,我们常常就容易用智能的意识,纯粹后天愚蠢的智能意识,自以为聪明,但却是最傻瓜的这样一种见解,去解读伏羲的东西,解读老子的东西,解读黄帝的东西。自己给自己打了嘴巴,自己给自己挖了陷阱,自己给自己造了因、造了孽,都还并不知道。如果说不注意自我跨越三阶段和五步骤的话,可能这个现象人人都能犯错误。犯什么错呢?就是以智解慧,以今去释古,以西去解中,以儒家的东西去解读道家的东西,就是牛腿就扯到马腿上去了,扯完了还自以为得劲,实际上已经是我们曾经走过的历史,就是盲人摸象,就摸不全,即使摸到了一个腿的话,把它当作是柱子,也是相去比较远,说不清楚一二三。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修身,的确要从一个王道的状态,把王道校正到正确的正道状态,然后具有圣道的能力,并且有内圣外王的综合能力,这是在我们修身内部三个层次的转化,能够确保我们能够读好经典,解读好经典。

第二个,就是说,我们对于社会历史方面的了解,要从近代时期的苏俄思想、机械唯物论和狭隘唯物论,跨越到五四时期的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这样一个思想阶段,要把这两个阶段的内容弄清楚,错,错在哪儿?里面有哪一点点是好的?哪些东西是应该纠正过来的?我们的思想当中、我们的认识上面,存不存在着残留?就像农药打在苹果上面有残留物,洗干净了没有?再将汉代一直到明代和清朝形成的改良儒学的这个误导,我们在脑袋里面还有多少?这说起来,就三个阶段、三个步骤的回溯和清理一定要整理好,才能回到秦汉时期,东周列国春秋这个战乱时期,知道和了解到他们是怎么烂下来的?怎么丢弃的?怎么发生错误的?

那个期间可以说是非常重要,就是从东周一直到汉朝建立这个期间的变化,可以说是最真实地完全丢弃了伏羲和黄帝以及老子的慧性思维,把这种慧性思维以及慧智共运,也就是心中的德、右脑的慧、左脑的智一起运用进行思考问题的方法完全被打乱了的时期,那么就在东周一直到汉朝这一期间,在汉朝建国这个期间,完成这个破了旧的、破了真正好的而立起来一个四不像的,也就是改良儒学、皇权儒学的教育框架,我们就可以超越到东周以前,到了西周,这个时候那么也就是老子总结的阶段,以及黄帝所用他的思想指导社会,以及更久伏羲的易道文化所创立的有文而没有字那个时代的思维方式,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一个文化、文明,产生文化,这样推动社会发展。这个情况,我们就能够比较完整去进行掌握。

这是在这个问题上面,我们要调整,我们要有准备,不要以为我们轻易这么读一下,就读懂了,这个两千五百年以前的道学、道家总结的是一个实证的科学,那就是在体内要修身求真,千学万学是学做真人,那么如何去做这个真人呢?那就是说,要在颂读内观这方面要同步上去,光是以字解字,那就是错了,要掌握了字去思考文,用文再来进行体内合一,引起体内的光音气的互动、振动、谐振,产生具体立体的变化,这个时候才是真正在读经、解经,才能够解释好,心中有一种感悟,去体悟出这个经是什么意思,能从这个经当中去读出它其中的滋味,记载于或者说存在于这个字上面、存在于这个文上面的深刻内涵,要把这个,我们要先解决好。

内部如何去完成,历史上如何去认知,我们反复地强调了这个修身求真,说来说去很简单,就是要把大脑皮层和左脑这个七拐十八弯的错误东西,历史上带来的和这一辈子现在堆积的所有错误,都要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要把这个错误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全部要舍掉,要甩掉,也就是要像爱因斯坦所讲的:所谓教育,那就是要将学校所学的东西、知识全部忘干净,剩下的那部分那才是最好的教育。这不就是对老子的“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最好的解答、解释吗?当然,爱因斯坦桌子上面是的确放着一本老子《德道经》,但是不是他从这句话里面体悟出来的,我们不可知,但起码来说,说明这些大智慧者,他们的这个心灵是相通的,观察事物的认知是一致的。我们现在在学习的时候,同样是要让路,让自己的智能、意识让路。智能是什么?智能就是指的阴我心,那么意识是指什么呢?那就是指的阴意、浊意。每一句话,我们要先把它意思理解透彻了,然后再来实践,在实践当中发现问题。

比如说,这次同学自己没有看清楚就发一些问题,把我都问糊涂了,我到处找有没有存在这个缺陷,结果找不着,把我都弄糊涂了。这就是说,自己都还没弄明白,没看清楚讲的话和看的图形,发给大家的图,都没认真研究,就开始提问了。有的人甚至是不管该问还是不该问,反正他只需要你的能量,他后天也不同步,他后天不去正确正善治,他的先天怎么出得来了?所以人呀,在修身求真这方面的糊涂认识多得是,所以说,一动念就有错,都是我执、我见、我知,看起来很有道理,很符合自己的需求,但是不符合道法的需求,所以就是容易错。

我们说过了,希望大家把问题提上来。

关于诵读中的读音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觉得就是关于读音的问题,需要简要给大家提一下。

关于这个读音,我讲的并不是普通话,不是地地道道的普通话,就是南方人的普通话。但是,是不是普通话最高级呢?不是的,普通话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是叫做外来话,为什么叫做外来话呢?它有蒙古的成分、蒙古语的成分,有当初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成分,有东北少数民族语言的成分。这些民族这个语言发音的成分,都并不是地地道道的中华民族祖先的那种语音。我当然不是说提倡去复古,去完全采用古代夏朝那个时候的语音。比如说,从夏朝、从夏商殷周这一个历史来看中国的语音学、语言学的话,它跟文字这个变化是完全不同的,语言学基本上是语音随人走,迁徙转一圈,是这么一个规律。

那就是说,我们中华民族的语音发祥于这个青海、甘肃,也就是说,在昆仑山脉这条大龙脉的北方、北边发祥起来,然后随着社会人类的发展,下黄河,到陕西,到秦州,这么慢慢一直向北发展,一直向东南方向发展,经过福建,经过广东,经过贵州、四川,这一圈慢慢地就形成一个花瓣展开的那么一个形式,形成这么发展的一个轨迹。这个轨迹,语音是各不相同。越到南方,越到云贵川这一带,语音中它保留的夏商殷周时期的语言成分更为真实,而我们不要以为普通话最好,从音的这个角度来说,普通话并不是最完美的,因为普通话里面连将夏商以前祖先们发现的五音现象都无法表达出来,要知道这一点。以后,我们在探讨音的问题、探讨声和音的问题,还会涉及到,今天不作为一个主讲课题,不是主要解答的,但是提一下。

就是说,关于这个声,导出良好的音,生成真实不虚的五音,还要靠每个人自己去摸索、探索;而不要以为是在普通话里面,普通话里面是找不出来的。一方面,我们就要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尽量争取适应社会和人们的需求,实际上也就是国家的需求,国家定了这么一条,将这个普通话作为官腔、作为京腔来定性,那全国各地都得要遵从,那是个行政命令性质的,中国历史上历来是如此。当年,以这个长安为京城的时候,那么长安的这个西安话就成了京腔,凡是做官的不会两句京腔的话,就会被别人瞧不起,这是显态的必然现象。我们现在也同样,如果说,像我读得普通话不行,那我到了北京,北京人就瞧不起我,认为我这是南方蛮子过来的,读不准这个普通话,本来就有一种地域自豪感,他们瞧不起;但是瞧不起不要紧,我的东西、我的真货在我的体内,我能发出那个音,拥有那个音,来震荡自己就行了。

至于说读准这个音,把这个普通话说准、读准,这个我们尽量去努力做到,“有之以为利”和“无之以为用”,我们整体地把握住,这样就比较好。所以,我们在研究“道法”、研究《黄帝四经》以后,有些读音的问题,既要守住一定的原则,也要有灵活的方式,而不能太死板了,不能在一棵树上去吊死,多看几棵树,要见木,要见森林;不能够只见木、不见森林,研究的方向尽量宽泛些,不要自己把自己局限住了。

关于对“道生法”的疑惑

我们还是回到那几句话,要解开正确理解大家提出来的一些问题的话,还是得结合内观颂读来探讨。比如说,“道法”这第一段里面就是这个话:“道生法”。“道生法”,这个“道”在泥丸中央去震荡以后,看看它平行的震荡波、震动波和垂直的震荡波,能不能够使自己的大脑形成八瓣开,也就是说,向八个方位产生外展力、外扩力,因为看起来我们的“道”,它妙不可言,而难以具体化;但是它产生在人体内所居的最高位置,肯定是在头部,因为“道生法”、“道生德”、“道生一”等等,比如说“道生圣”、“道生仙”等等,它都是一致性的产生。在人类的生命体内,头脑就非常重要,这里面我们去观这个道,看看它是否真的帮助我们生出法来。把三个丹田抓住,“道生法”,我们边念几次、边体会一下,横向平行扩开,垂直性地把它扩开,前后左右地扩开,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式扩开,向八方,就把它向四周围尽力推开,一下子能够推到无极远的时候,你的震荡力、你的谐振力不就是非常高了嘛。

所以,我们用这个方法在研究《黄帝四经》“道法”这篇的时候,第一句这三个字就要把它研究透,而且要跟老子的思想结合在一起。这个可是“道生法”,道生法,那么老子曾经说了个什么呢?“道生德”,“道生之,而德畜之”。但是我们现在,有点把自己的脑袋放裤裆里面了。为什么呢?本来是道在上面、法在下面,有时候却把这个道理解到自己裤裆里面去了。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因为有的人就认为人世间的法律也是道生的,把中间都省掉了,这就错了。道一定是在自己的头里面,而这个法一定肯定在自己的腹腔里面,这就是位置拟比的方法。这一拟比,就应该知道,○是生出一的,一不能够等于○,○却可以生出一来。这个概念建立没有?别颠倒了,而且这个○可以生出三来,但是三绝对不会生出○来,三里面只是含有○。所以不能把个人的法则、人世间国家的法律、二级法则和自己的四级法则,加一个无极法则,都搬到一起,认为是道生的,那就错了,那就是自己在模糊概念,模糊一个先天和后天、最高层与最低层之间的关系,在紊乱这个层级、能量的层级、次序,所以要把这一问题要解决好。

这个法,它肯定是先天之法,是无为妙道,是自然之法,所以像庄子都谈到了,两千五百年很多古典文章里面谈到了,是“圣人生法,只有圣人才能生出这样的道法来。为什么呢?圣人已经趋于○了,居于○而用一,所以能够生出法来。这个“法”,同样是指自然规律之法在人世间的准确运用,这个法是“引得失以绳”,就是说这个“得”和“失”实际上在什么位置呢?就是在阴阳二里面,阴阳二它只是一种属性,万事万物的一种属性,那么一归属了属性以后,就有正奇,就有美丑,就有好坏,就有对错。那么这个法,就是用一,来使这个二牵回来,避免二,而保持住一。

“而明曲直者,“而明曲直者,“”读yī也行,读yǐ也行,读yē也行,自己去找。这找的时候,发这个yě,发这个yǐ,发这个yē yé等等,包括大悲咒里面的耶(yē),都是一个原理,都是要主动用这个字的音声相合,去激活自己阴蹻里面的能量,让它荡漾起来,让它翻滚起来,翻滚起来干什么呢?“手提金鞭倒骑牛,喝退黄河水倒流”。要让你的水、你的黄河水,是从甘肃那边,流到山东海口那边入海。现在,要让它倒着流回去,这是个大工程,用yē、用yě、用yé、用yī,等等,说明我们古代的圣贤们花了大脑筋,想尽了各种办法,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用好它,使它能够打开。

比如说,先把第一层皮肤上的这层门打开。这个会阴穴是什么样的?可能大家又搞忘了,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实践,看过了就忘了。这个会阴的穴位,是往里凹陷的,是螺旋型的。螺旋的顶端,外面大,上面小,呈金字塔型,里面就有一扇门,门里面就有个小人儿,童话思维有个小人儿,他长着胡须,是小人国的老头儿,他有名字,我们能不能呼唤他三声,请他把门打开。一请他把门打开的时候,他把门一拉开,那个地气就像狂风一样,扑面而至,使这位小人脸上的肉都被吹得直抖,胡须往后面飘,出现一些很好的现象,大量的地气就往里面涌,首先是进门,进门吹动了这个体内往上来了,看见没有?第一层是皮肤的门,实际上说起来是皮肤,实际上并不仅仅只是皮肤。这个穴位的层,是根据卫气的厚度来的,“保卫”的“卫”,体表的卫气如果丰厚,它说不定三寸厚,这个门、这个会阴就有三寸那么厚,已经看不到是在皮里、还是皮外了。

若死死根据西医的解剖学,拿着刀去剥离自己,用意念去剥离自己,实际上也是错误的。因为这里说的这个门,不是实质性的门,而是一个能量性的能量构成物元结构形态的门。

所以,你的脑袋千万不能自己把自己划死了,一划死就错了。这个地气,我们只要跟地心连起来,有爱心,有平等心,能够跟地气达到相同频率,就可以感受到大量的地气能量就从这个“门”里涌来,涌到甚至把这个体元胡须都吹动起来,看到没有?刚好有个窍。本来,今天不准备跟你们讲的。他的三绺胡须,你们研究过没有?你们男人研究过没有?是长络腮胡子,还是五绺长须啊?我们的三绺长须,最常见的是下巴这一绺,左上唇一绺、右上唇一绺,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实际上,男人的胡须就反映出了自己阴蹻里面的生理结构。看看古代男人留胡须,更容易观察;现在的男人虽然刮了胡须,但是看看胡须根也可以知道。胡须是对三窍的,有没有点意思?有的男性,人中这个部位不长胡子,很清晰地分成两半,这种人有什么特点,你们知不知道?我们会阴这个守大门的丹遥恰巧也长着三绺胡须,他的三绺胡须经过地气吹动以后,很有意思,下颚的那一绺,就直接把地气引向、像传导器一样,直接就传到老、中、小三窍当中的老窍当中,其它左右又分为中窍和小窍,起到什么作用呢?就起到能量“我以我身荐圣道”,它充分体现这一特点。他把自己的身体,都贡献给了我们体内的大道转化了;用自己的胡须,来传导地气能量,进入自己生命再造的最重要的一个体——阴蹻之体。

所以,张紫阳在他的“八脉道”里面,才说得那么惊心动魄,大家真正读出味道没有?阴蹻一开怎么样啊?但是怎么样去开,自古到现在没有人说。我们在人法地过程中,就要把这个问题实践得清清楚楚,练习到明明白白,理论上要能说得出子丑寅卯,那才是真正的修之身者。否则,光是在网络上抄别人的,不行!或者在丹经上去抠人家的,也不是自己的,一定要在自己体内去求证出来。

比如说,阴蹻的体元早就有了,这个名字历史上都记载了,但是有几个人能看到?我看近代的人没有人提到自己见到过这个性体。大家看到“桃康”,只是知道是个名——代名、生死窍,都把它看成是个具体的地方,而并没有用伏羲、黄帝、老子早就给我们创造的形名学、守一学、守一修身论,来站在最高一个层次来进行验证。什么样最高的层次来验证呢?不外乎要站在人体三宝当中的最高一个层,什么是人体三宝?——精气神。最下面,作为台阶的是精和气;最上面,是神。来提纲挈领,高屋建瓴。挈的领是什么东西?是神。高屋建瓴,建的瓴是什么东西?也是建在这个神上。要充分体现以体元来主持体内的物元、质元,去把握住气和精的变化,那才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所以看看,我们在“道生法”、“法者”, 试一试,把这个“者”,要以老子的“昔之得一者”,把面部的“者”开一下,为什么要开一下呢?以性入命则易,以命入性则难,要把这一点记住,我们整个面部的这个“者”意义非常深。这个“者”也可以用到腹腔里面,作为锅顶;也可以用在面部,在少的时候,在经典诵读当中字少的时候,就可以在上面完成。诵读“道者”,看看,我们的眉毛是不是像“者”字上面的这两道?我们的法令纹,是不是像甲骨文中的这两撇啊?中间的一个鼻子这一竖,要观想出来,再把你的口型观想出来。诵读“道者”,这样去观文的形,来引起我们形名同步的一种谐振,以性入命。

紧接着我们试一试,诵读“引得失以繩”,虽然这个“绳“字念的时候,把它落实到阴蹻上敲一敲,也把它敲得可以动一下、提一下。“而明曲直者故執道者,生法而弗敢犯,法立而弗敢廢想一想,我们把这个法弄清楚,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在这里,是以一喻万,这个法就是“一”,这个法就是德。我们曾经讲过,法是德的一体两面。这个一,拿一块钱的钢镚儿看一下,正面是国徽,反面是“壹元”两个字。这是不是体现了一体两面啊?它是不可分的,是一个完整体。抛弃哪一点都不行,德和法要共同依存这个“法者。所以这个“執道者,生法而弗敢犯”,这个圣人生出法来,这个大道生出法来,大道生出无为的自然,为什么?这个德的能量纷飞,德的运行、德的滋养,看看她有没有偏私?她没有偏私。她这个“一”,就分解,分解二,分解三,分解四,分解五,分解六,分解七,分解八,分解万,都是一所化生,没有偏私的。那么法呢?道生出的法呢?同样应该是这样一个原理。

所以,我们要把这个法要理解好、理解透彻。在体内,这个法表现的是什么?在家庭,这个法表现是什么?在社会,这个法表现是什么?在单位,这个法应如何理解?我们为什么要用一级法则、二级法则来给它稍微深一点、细一点定性?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的人类已经不是古人那种“一”的状态。而是一种七七八八的状态了。一件东西拿到我们面前,可以说出七八种结果来,叫做七七八八。它的原始面貌,已经面目全非了。所以“道生法”,首先关键这一篇,我们要把法三元定位。隐态的三元定位和显态的三元定位,都要把握住。从象、数、理、气,运用德和道来进行解释。这样,我们对这个法才能把握住。在“道生法”这个辩证关系上面,我们不能糊涂。现在有的人,运用后天智障,左脑思维特别顽固,甚至一听说“道生法”这三个字,就提出疑问,他自己就疑惑了:那老子不是说错了吗?怎么黄帝又说是“道生法”呢?各种各样愚昧的稀奇古怪的认知就产生了。迷惑了自己,就把自己打倒了。

所以我们今天答疑,首先重点要突出,首先要把这个法解析好。

关于圣道和王道关系的三个疑惑

再一个,重点提出的问题,就是圣道和王道的关系问题。同学当中,有三种问法:圣人的层次很难达到,是不是先在体内实行王道?以王道进入圣道,体内是否也有一个王道、有一个霸道?阴我强大主事时,是否可以称为“内身国系统的霸道时期”?

第一个问题,它连着几个内容。“圣人的层次很难达到,是不是先在体内实行王道?以王道进入圣道?”这就是所谓的问题。

这些问题怎么解释呢?我有一个比喻进行解释:你们看了四几年的历史没有?你们看电影是不是记得八年抗战时期,日本打着一个口号是什么?就是在中国和世界建立一个什么东西?建立一个“王道乐土”。它是不是推行了王道啊?而且它的内阁和它的军界,统统花了很大的精力,来研究中国的“王道”思想、理学的王道思想,就是明朝的王道思想,他们是奉为至宝,来进行学习研究;并且,在八年抗战时期,爬上中国的领土和亚洲、太平洋,举着一个旗子,就是:“实行王道,建立王道乐土”,以王道再进入圣道,它虽然没有认识到圣道,但是跟这个问题可以说相形。

那么在这个问题摆到我们面前时,就要看一看这段历史。日本人要建立王道乐土,它最后有没有建立起来呢?它这个王道是什么呢?是“三光”的王道,是杀光、抢光、烧光的王道,你说它是什么道?当然,这第一个小问题中,大家也提到“圣人的层次很难达到”,所以就退而求其次,先修王道,然后再以王道进入圣道。历史的教训充分说明:此路不通!不能够丢弃圣道,而孤立地言王道。圣道一定是实行王道的正确主宰者,是导航人。就像铁路的轨道一样,离开它,这个高速火车就没办法开了,那就肯定是魔道,是鬼道,是妖道,是众生受苦受难之道。

所以在圣道和王道的问题上,我们在体内首先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弄清楚以后,主次要分清楚,为什么会是德慧智?可以说,我们的左脑以及大脑皮层的意识,它们里面的真主人,是首焱、是妄意以及体内众多阴神的参与,构成了我们体内的王道,成为霸道、成为魔道、成为妖道的可能性的主持人。所以老子才提出了“为学者日益”。因为这个王道系统——我们的后天意识妄意以及我们心里面的阴神首焱,如果不能够以正、以善来改变自己,那么它指挥我们的眼耳鼻舌身,那干出的事,就绝对都是魔道,都是霸道。这个主次,我们把它把握住了没有?

把这个把握住了,我们再来看我们体内是否阴我强大主事的时候,这个阶段有没有?自知者明嘛,至于自己分析自己的首焱表现如何,分析一下自己的阴意、浊意、妄意它们表现如何,不就很清楚明白自己体内是具不具备圣道?

可以说,人人体内都有一点圣道,不然的话,就是野兽,跟野兽没有什么差别了。但是就王道这个方面来说,自以为是、执著、妄想、贪欲、私心,表现于通过自己的意,以及意后面的阴我心神,而表现在眼耳鼻舌身的作为上面,是比较明显的。

作为体内观察,这个霸道时期的确是存在的。如果自己不修善正,那么肯定处在一种霸治,也就是说,体内王道并非真正的王道,而是一种霸道,是一种错道。

《易经·师卦》说:“能以众正,可以王矣”“真善中正近道。善正德者,可行王道。王道无偏,圣道自出。”这里说到“王道无偏,圣道自出”,请问:王道和圣道的关系怎么理解?

怎么理解?用自己心中的德,去制约和再造左脑的智能意识,使它们真善中正,而自然地让右脑里面的慧识全部启动,能够将体内的圣道无为而为、无为而无不为充分展现出来,那么也就是“王道无偏,圣道自出”。

这圣道为什么是自出呢?是因为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甚至是意,这六根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器用性的,都是中性的:好人用了,干好事;坏人用了,干坏事;不好不坏的人用了,既干好事,也干坏事。而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们强调,要修好王道。所谓这个王道,就是能够正确解读圣道的一种思想、行为、教育方法、自我行为规范等等,它是不离开圣道、不离开圣人的一种教化方式。所以,老子在他的五千言中赞叹说:“王亦大”。

这个关系,这样讲解能够理解吧?好不好理解呢?我这里听不到大家的反应,不知道你们理解这个问题没有?

但是作为我们解析这个圣道和王道的时候,关键要把握住“能以众正,可以王矣”。“能以众正,”就是说,先别去讨论身国外的“众”,先把体内的“众”带好了再说。也就是说,能够使自己体内花果山上所有山上、山下、山内、山外的猴儿们都能变善了,都能走正道了,那就是一种“能以众正”了;使自己体内的神能够中正,也是一种“能以众正”;使自己体内的能量流,都流向正确的方向,产生正确的作用,这也是“能以众正”;使自己的心、肝、脾、肺、肾,显态、隐态场能上都能够处于一种正常的工作状态,这也是一种“能以众正”。这个时候,才可以说“可以王矣”。那我们体内的智能意识,才称得上一个“大王”。像古代封建社会所说的“占山为王”,是把这个“王”妖魔化、边缘化了,成了“山大王”,是邪的了,是打家劫舍了。其实,这个“王”在古代来讲,它是赞美的,它是顶天立地、居中、中而正地处于天地人三界之内而行正道,那才是“王”。而并不是说,像假李逵那样占山为王,弄两个纸糊的板斧来扛着,去拦路打劫,那就是“王”,都不是那个意思。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我们提出了三个字:一个真善;一个中正;一个纯德。善正可以为王,善正律己,善正率众,善正再造自己的内环境成功,善正影响自己的家庭成功,都称之为“王”。那就说明王道有个什么特点呢?叫做有形有象去实现,要动口、动眼、动手、动身、动语言去完成,去确立,所以它才称之为“王”。一看这个“王”字,不就很清楚吗?三横“王”:上面一横,天;下面一横,地;中间一横,代表的是社会、家庭、人事,自己就居中而立,连接了天地人,这才能够称之为“王”。

所以,我们很多思维上对古字的解释,最好没有任何观念,就像三岁、四岁的孩子一样,重新来过,去与黄帝居,去与老子谋,去感悟他们那种心无邪。就像孔夫子说的:“《诗经》三百首,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现在往往是字上面,读起来都是充满了邪气、妖气、鬼气,都变了味,当然就不行。所以要想很好地去掌握,我们还得真的重新来过,再来一次“思无邪”,全面地做到“思无邪”,而“能以众正,可以王矣”。这个时候,才能说真正地求得圣道;否则,那就是竹篮打水、水中捞月。

我们从内圣外王两张表中所列出的内容,可以看出:内身国的全身随意肌系统为外王,这个系统正是我们修之身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否可以认为:首先通过对内身国的这个“外王”的修真,提升其德的品格和能量,实现内身国由霸道向王道的转化,再逐步实现内圣这个圣道?

这个认知,也不是十分全面,就跟第一问题当中所说的“圣人层次很难达到,是不是先在体内实行王道,以王道再进圣道”,是一样的,有一点偏。只是第一个问题偏得更远,是先放下来再说。

实际上,德、慧、智三个字的教育,已经把这个内圣外王正确修,告诉大家了,只是字的表意不一样,为什么就那么难以融会贯通呢?在某一个层次和阶段以后,大家可以感知到,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一件事情是真的,只有道和德才是真实的,其它都是千比万喻地在说明这两个东西,说明这个“〇”,说明这个“一”。

我们的思维一定要尽快地跨越,从“八”上面,要跨越到“三”上面来;从“三”,要跨越到“一”上面来,别在山门外老转悠,连山门都进不来。进了山门,才能知道“二”是阴阳属性,认清了阴阳属性,就把握住“一”,就不离不放,得其一,就万事毕,守一而执中,就回到了道〇里面。

我们体内,不能够孤立地去修左脑、修右脑;而要用心中的德这个圣,来主持左脑和右脑的修。为什么?因为左脑里面工作的神和右脑工作的神,他们每天都要回家,回到哪儿?回到心里面去睡觉,大家想一想,把心把握住了,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

我们再看一看社会上的例子,当然现在例子有点畸变,在从前也是这样:日出而作,到外面干活去了;日落而息,作和息非常有规律。“作”在哪呢?就在我们的大脑里面,在左脑和右脑里面去作,去工作。而太阳一下山以后,都回家了,回到哪个家?回到心里面去休息。心里面还有谁呢?还有父母在里面,在家里去孝敬父母。不要离开心,来孤立地去言我们的左脑和右脑;也不要离开我们自己的真我、大道,而去言圣和王。

只有心中的道,主宰圣和王的同步确立,用道和圣来规范和改变、再造我们体内三元中的阴性系统,也就是王道系统,也就是随意肌系统中的神性系统,使其中的精气神、使其中的体元、物元、质元三元,都“能以众正”,那么圣道出。

“能以众正”于所有的随意肌系统,达到一种中正和真善的状态,那当然我们的圣道不请自出。很多人说是开发开发,实际上都不是开发,而是自我规范、自我校正,改变这个我,将我的执著、妄想、贪欲、私心,真的把它调节好了;而且在任何一个领域和方向上,都能把握住了,那个时候,实际自然就出了,人人都有先天本慧,人人都是佛,人人都是道。

从这两个观点上来看,它跟西方是不同的,西方那才叫宗教,东方没有那个宗教味。西方都是讲究人们去牵着神的衣角往上去,但是东方说:你就是神,你就是佛,你就是仙,就在你的体内。它不讲究盲目地追从,而是讲究在体内将王道证出来,将圣道证出来,将自己的至道请出来。“请真”,多么漂亮的名字,是要通过你的智、智能的王能够归善、归正,完全符合了圣道的慧识——阳我丹元,她就自动地出来,然后就自然地“请真”了。

为什么首焱属于内圣系统中的一个体元?

因为这个首焱是心神,而它能够在左脑的皮层和质层同时展开工作,它是人类从人本是神,在几亿年以来逐步退化过程当中,逐步地下滑退化,由神到人的逐步退行性改变过程当中,在心当中唯一处在一个中间位置的体元。像意识系统里面,主要的就已经完全后天化了,后天化了,也就被划在了这个王道系统里面。后天的意识、浊意、妄意,它们在脾里面、胃里面、胰腺里面生成,并且能够主宰于大脑皮层和指挥眼耳鼻舌身,构成了王道系统。

而唯独这个首焱,既可以直接地去主宰意识和指挥前六根,同时它也可以在深层去亲近大道。我们有没有体会?我们诵读经典也好,我们入静上坐也好,如果这个首焱不配合,如果我们阳性的意识系统没上来,即使脸上挂着笑容,是不是也不知道为什么笑?即使号啕大哭,是不是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哭?为什么呢?因为就是中间忽略了一个环节,自己的首焱没有将它所观察的现象,告知自己大脑皮层上的意识,所以自己就是一个糊涂修者,是糊涂人。

但是,如果把这个内圣系统当中唯一具有后天机能指挥权的这样一个首焱把握住了,使它真善而中正了,这时候,那么自己的整个外王系统就容易把它调节好了,它可是一个关键。它是王中之王,我们还不能仅仅把妄意当做魔大头、魔头。更重要的是,这个潜在的既在大脑里面有办公室和负责一定的后天智能工作、同时宿舍又在心臓左侧的这样一个体元能够把握住,那么也就同时把握住了一个技术,就是内圣和外王连接通道的使者、信息传递员,就把这个东西牢牢地掌握在我们的实践过程当中。这一个问题,我们讲这么多。

为什么不说伏羲是中华民族道文化的缔造者和开创者?

易道文化在法道文化之前,但是老师在“道德复兴论修身”、“道德文化的源流与兴衰”里,讲到轩辕黄帝就是中华民族道文化的缔造者和开创者。有点不理解,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从有文字记载或者说具体有史可考证,这样一个角度上来谈的这个问题,我们始终是坚持着:中国文化的历史,道德根文化就是伏羲黄帝轩辕老子他们共同开创和缔造的。但是由于在学术界,是要根据有东西来断定。比如说,甲骨文没出来的时候,我们中国很多的有识之士,都能够将甲骨文中记载的东西言之一二,说得很清楚;但是却不会被学术界承认,学术界甚至还可以讥笑这部分有识之士是市井小民,因为这个话语权在他们手上,他们要有文字记载为凭。而目前,伏羲文化除了传说是这样,但是真正在文字上能够找到的记载,远远又比轩辕黄帝的内容少得多。轩辕黄帝的东西,经过春秋五百年战乱以后,人们又往里面塞了一些东西,弄得现在的人、现在的学者就否定黄帝。有的学者否定黄帝是否真有其人,有的人就干脆认为整个黄帝著作并不是黄帝所说,有的人就认为老子没有其人,而只是周朝的大夫,是和战国时期的某些人综合起来,是“众人成人”的这么一个人物,甚至连司马迁父子考证的结果,也都被加以推翻了。

在冠以“缔造者”和“开创者”这个名词的时候,作为具体的行文,当时就考虑到要不被反驳,在没有任何能够提供的实据来进行佐证的时候,那么就要服从于学术界的游戏规则,委屈而从权。这个特点,你们也要注意,不要以为自己智能证的东西、慧性观察的东西,别人就一定能够欣然接受,毫不质疑。

说实话,这是这些年开放了,要是在早些年轻言的话,轻言慧性的东西是危险的。在几十年前,第三只眼开了的孩子们,甚至被当作邪魔,受到火刑的烧死,被放到竹笼里面,放到水里淹死。虽然真理就在他们手上,他们是完全正确的;他们看到的是真理,但是歪理就能够把真理杀死。

为什么要“中气以为和”,这可是立世的一个根本。大家看这个“王”字,王道是要立在三横的中间,不偏不倚。偏向任何一方,都是倾斜,都是危险,那是自坏其身,坏身体、坏性,自己的性命和身体都完了。我们在很多的问题上,都留有了一定的余地。所以不能够说,现在好像这个气氛大家已经都有点认知了,那么为什么几年前我们却不那么说?

不能这样去看,这要随圆就方,中气以为和,到什么山就唱什么歌。生活在海边的时候,肯定就是吃鱼虾为主;生活在山里面,肯定是以山中的山珍为主,形势是可以再造人的。所以,跟强盗住在一起,还也会得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对不对?还会对他们的错误,举双手进行认同、赞美,并且支持。所以,考虑问题一定要超越于阴阳二、或者三、或者八这样复杂的局面当中去看问题。

“形”和“身”有什么不同?

《庄子·天地》:“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请问:这里的“形”是什么意思?“形”和“身”又有什么不同?

古人用字,那就是非常地精准。

这个“形”,它是包含着“二”的复合体,将“二”这个复合体整合在一起,称之为“形”。在帛书版里面,这个“形”也是跟刑法的“刑”、受刑的“刑”,也是一样通用,是用那个“刑”,来表明这个“形”。

那也就是说,古人在看待生命的时候,尊道贵德的这个方向,他们始终不愿意放弃,高度地重视我们的形体就是一个载因,具有错误,需要放下自己的罪孽,这么一个生命。

这个“形”,是用来储存什么的呢?储存了善的,也储存了恶的,是储存了我们的精神系统,也储存了我们的肉体系统,它是一个虚实共构的物体形态,它是一个容器。这个形只有很完美,没有缺陷,那才能够“德全者形全”。

只有自己的道德这个“一”,在这个“形”里面没有散开来,在神身上是“一”,在肉体上也是“一”,在精神系统和肉体系统都是“一”,这个时候,这个“形”才能够保全,它才长时间具有活力。

“形全者神全”,也是同样是这个道理。我们形体里面的精神系统和肉体系统、内圣系统、外王系统,内部的这个德、慧、智三元系统都很完善,没有散开来,没有丢失,那么我们的神就极其地旺盛。为什么?具有了自己的德能、自己的精和气直接支撑,以及外界德能不断能够顺利地进入到体内,转换成为自己生命能量之器而营养体内的神,当然这个神就全,“形全者神全”。

“神全者,圣人之道也”,那的确是这样。我们形体内的神如果不完善,不能够安居乐业,居住在我们身国的这个形体之内、容器之内,而不是去受刑,而是乐其形。“乐其形”,那么里面的能量,肯定是健康的、善的、正的、符合道德的,充满了生机活力,那当然这就是自己证圣道的保证、证圣人的道路、证圣人的方向、证圣人的基础。

这个“形”,它和身不同。“吾患有吾身”,这个“身”首先是指我们的肉体,仅仅是指有形的肉体,有时候还特指我们的生殖器。因为人类之所以能够繁衍后代,就是靠这个肉体的生殖器,来外施自己的精华,而造成了人代我生,所以又称之为“身”。

而“形”,它就是比较宽泛的,而且直指其作用的,古代连这个字都是用刑法的“刑”来写;甚至有的字上面,那个刂 法的“刂 ”,上面一横也不要,不封头,而是写成一个“井”字,局限在“井”里面,适合用“刀”来磨的、用“刀”来自戕的这么一个东西,称之为“刂 ”。一个水井的“井”字,再加上一个“刂”,用这么一个“刂 ”,来描述我们肉体生命。

我们这个形态具备以后,里面既有福报,也有恶缘,也有因果,是要来受罪的,“刂 ”不就是受罪吗?

再释“称以权衡,参以天当”

“称以权衡,参以天当”,在解释中说白虎三星构成的“参”,这句话能再细致解释一下吗?

“称以权衡,参以天当”,这八个字挺有意思的。

“称以权衡”,这个“称”,就是在街上看到人家卖东西,到菜市场里面去,到现在还有的人拿着一杆秤。那这个“权”和“衡”,那么就是秤砣和秤杆,权衡是秤砣和秤杆。这个秤作为一个度量计,是依靠这个权和衡来作为它的一个整体结构,离不开。只有秤杆,没有秤砣不行;有秤砣,没有秤杆,也不能完成这个秤。这是“天下之物,称以权衡”,把这个观念先体悟体悟。

我们再拓展一下,“尺以分寸”,怎么样呢?想一想:我们有相世界的物质、万物,要知道它的重量,该怎么办?就要靠“称以权衡”。世间一切有相的物质,我们眼耳鼻舌身意都能够直接接触的这个长度,我们怎样来度量呢?那就是用一把尺,用上面雕刻的寸和分来度量。但是恰恰相反,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个“称以权衡,尺以寸分”的话,那都是显态的,都是有相世界的。“称以权衡”,是指地上的。

我们讲了地理,页应该论一论天文。我们祖先们的智慧,一开口就要包罗天地,就“参以天当”。“参以天当”,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称”也是一种我们功夫界在体内来评估天文现象的一个度量衡。度量衡,就像量天尺。

“参以天当”,“天”,就是说整个天的形格、无形的形格、穹隆的形格,就像秤砣和秤杆一样。而“当”,那么也就像石敢当、石头三星,不要以为我们祖先不知道天上的星星是石头的。“当”后面,就是石敢当,白虎三星跟石敢当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那只要石敢当往那一拦的话,一竖起来,雕一个石敢当在那里,放在地上的话,那么邪气就不敢侵扰,不敢犯,不敢犯也。所以,白虎三星,它就像一个称一样。称,而且由于每个星上面的名称也不同,在天上也构成了它们衡量天象的一个参数,或者是一个工具。给我们在默观天文的时候,默观天文是什么呢?譬如一个圆形的天文,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以后,所有的星位上面出现了光,明暗之光闪烁;而位置的排列又有一定规律,而它又出现了一些动像,因天文是有动像的。除了我们的性光,不是我们晚上看见的那个星星的星,而是在自己前额或者大脑的明堂、洞房上面,所观察到的一种有质而无形的天象、天文,天象构成了天文,它上面出现的这样一个参差距离、光亮度和升降变化、移位变化等各种不同的参数,这么一个衡量器。称可以衡量,在天里面,用当来进行像称一样来评价、评议,然后定出我们所知晓的能够转换成后天语言的一些说法。

譬如说,很多天文当中观察的星象进行移位的变化,那么人世间,在显态可能一周、可能三天、可能几时,都能够出现变化,有时甚至需要一年、两年、三年,实际上就是夜观天象,参其天文,用以天当,而知机也。人世间,那是要称以万物,权衡其变,而知其物本也。

这样罗里啰嗦说一下,大家看是否能够理解?当然,惟独“参以天当”不太好迅速地掌握,因为可能大家闭上眼睛暂时没办法见到天文。比如说,见到一个三角形的星位排列,见到一个双环性正邪大阵式大比详,而且是双环套一这样一个排列。它的天象,揭示了是哪些一点灵光来到人间,构成自己的事业和对立面的事业,正道和魔道如何相搏,或搏的时间有多长短,这个天文里面都有很细微的参数。就是要搞“参以天当”,观以天文,而衡之以变,机在心中而不合也。那么自己就不会胡说八道,自己心里面就是静的,就不会人云亦云。人家一说,就不行了,完了,自己就经不起考验。不是以内证来的,而完全是以庶人不知天文、不知地理、也不知自己之人文的判断而行事。

所以,黄帝在这里,提出了“称以权衡,参以天当”,这就能够把天文都把握住了,把地理也把握住了。因为权衡演变一下,也就是一种王道之法。

这样结合起来,那当然我们可能就真善中正地为人处世,行事可能就做得更好一些。

如何理解真意黄帝与意识诸位体元之间的关系

内圣真意黄帝,与外王的阴意和意识的阳意、常在、黄婆、信使、啬夫之间,是什么关系?真意黄帝,是否可以理解为阴意妄意和阳意与常在黄婆信使的关系就像太极球一分为二,有阴有阳?

这一个问题,问得就比较复杂一些,但是我已经在网络上面发过图片了,大家可以自己看。

这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内圣真意黄帝与外王的阴意和意识的阳意、常在、黄婆、信使、啬夫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真意黄帝是否可以理解为阴意、妄意和阳意与常在、黄婆、信使的关系,就像太极球一分为二,有阴有阳?后学觉得内圣与外王系统都提到了意,因此把握住意这个枢纽沟通所有内圣外王,就能很好联通发挥作用。但是,觉得似乎这个问题涉及的范围太大。”

这位同学,我觉得这种思维是挺好的。把这个图一看,也就知道我刚才回答了一部分这个问题的内容。实际上,这里面要把握好两个数,一元象数理气,把握住就容易。首先在数上是最简单的,大家都学过算数,两手一擎,是十个手指头,够我们用的了。两手一伸出来,是十个指头,十个指头是什么呢?十者是阴意的数,那么先天数是一个手,一个一,一伸出来,刚好五个手指头。原来一只手五个手指头,原来这个德一,可以一化就能够化成巴掌上面的五个手指头。这个德一,自己手臂是一,手臂延续到末梢,就化成了五,这样来理解“一化生五”,是不是容易得多?

解释道的时候,大,大,跟孩子讲道的时候,就是说,道就是我们大脑里面,大脑里面跟天是连着的,天上的道已进到我们的大脑,一下来就是一个一,把一只手抬起来,这手臂就是一,一后面就分成为五个了。这五个是哪五个呢? 大拇指的信、二指头食指的仁、中指头的礼、无名指的义、小拇指头的智。五德齐备,五行也就齐全了。那么作为一个化五是真意,那么两个合起来,就有阴有阳,是十了。看看在中央,居于无形,最高层次,能够控制这个十,既能够生出五,又能够生出十的,那不就是黄帝了吗?那不就是道嘛!

所以,旋极图的中央,他就是通大道,就是黄的,他就是德,他就是一;而两侧,它是分阴分阳。这有了阴阳,有了德,合成一个整体,我们自己在体表上就能够找到这些特点。就像这个土德,她是在中央,是五;但是她又寄散于四周,成十,变成了承载脾、肝、肺、肾、心的一个载体,这样又分成了十方,分成了十。所以,在这个里面,既然她承载其它所有的物质、有相之物,又具有先天的德性,所以就通达先天和后天。一旦黄婆、常在,我们把握住了后天阴意的转化和阳意的启用,黄婆和啬夫一旦出来以后,丹经里面的那个种金钱验证出来以后,的确有那个种金钱的过程。种金钱的意义,就是种下去以后产生出了一个新的体元,叫鎏铄娃。鎏铄娃就像镀金一样,像镀了金的孩子一样,他充满了真意,他将阳性的土德能量带向四方,支撑整个内阴系统的阳性转化。所以说,抓住修意是关键。

我们上面强调了半天,眼、耳、鼻、舌、身、意当中,很多人就把工夫花在了修眼睛、修耳朵、修舌头、修口腔、修这个身,就是不重视这个意。实际上,我在很多环节,完全把这个意调在前面;古人可能是觉得意最难把它矫正好,所以把它放在后面,先治眼,再治耳朵、治鼻子、治口、治舌、治身,最后才治意,收拾这个意识,收拾这个阴意。

但实际上,应当是将意一旦拿下,把它导向了正、导向了善,这个时候,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眼耳鼻舌身这前五根,它们是绝对中性的,只要有了真善和中正的意来指挥它们,它们不会犯错误。问题就是这个真善和中正之意难以生成。为什么难以生成呢?因为阴我首焱在我们的心中没有得到再造和改变。我们心肝脾肾肺里面的阴性体元,没有得到培训和学习,没有接受道德的培训和教育,长期是放任自流,而成了山大王,成了魔鬼。

大家看看《西游记》里面,孙悟空到东海去取金箍棒时,外来的魔和他体内的魔结合起来,就把他的花果山给掀翻了,对不对?那体内的魔、阴魔都是哪些呢?就在心肝脾肾肺里面,五臓里都有。所以说,修身求真,说来说去,问题是要落实到修心上面去。特别是把阴我心首焱要再造,用首焱来教化我们的阴意、妄意,使妄意转阳,将我们体内本身被封存的阳意、常在、黄婆、啬夫、信使它们都出来,最后甚至把黄帝也请出来。黄帝就在哪儿呢?也藏在我们的灵光之中。他不出来,还真的见不到那个混沌,混沌到最后,那是要靠黄帝出来以后,有了这个真意的存在,有了一个真正接近道的德性能量的存在,这时候才能够带领我们进入到老子、庄子所提到的“混沌之境”、“万物之先”、“象帝之先”,进入到一个非常微妙而深刻的层次当中,去求证到我们体内。

大家提的问题,基本上就是以上这么几个方面,简要给大家介绍完了。剩下的时间,看看大家还有什么其它问题。在这里,我说了半天,也没有听到下面的反应,没有互动,再留一点时间,给大家提三个问题,可以即时回答。

这一次,这一段通过学习以后,大家再诵读一段时间,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下步再开始。只要把这一段攻下来,把这个“道法”真正学好、学透,并且把它诵读到我们身国当中去,使“道生法”,真正在体内生出道法、德法、善治之法、至善之法、中正之法。

这个时候,可能我们就不会像光讲德这样,好像大家不太容易获得很好的感受,事实上,这个感受大家也是可以获得的,就是我们现在很多人下的力度不够,那么我们用了这个“一”的一体两变的德以后,紧接着展开用法。德和法以及道,一起而用,这必定会形成我们这一个时代最完美的文化复兴,和文化复兴当中的一个瑰宝、教育方法,就是自我教育。

把这一个《黄帝四经》当中的内容,在道法的前提之下,在掌握好这个前提之下,然后再来指导我们体内的修身求真。这样,就能够使我们的学习步伐,无论是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好,还是对我们本身的修之身、修之家、修之邦、修之天下的帮助,都要更深刻一些   

看看大家有什么问题,有问题可以发在公屏上,我看后可以进行解答一下。

什么是名相(名象)?

老师讲过如下一段话,请进一步解释:古代对大脑的质层和核心层,都称之为“象”。大脑皮层,在古代就称之为“相”。后来的智能儒学,把“相”与“象”这两个概念混而为用。

有人提出来一个关于“相”的问题。事实上,因为我们的文化是道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是实证的文化。这实际上,也是我们这一次学习《黄帝四经 》当中,的确要涉猎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明确:

为什么我们祖先确定的很多形名,在两千五百年以后就会淡化了?或者名缺了?的确我们国家实践形名学,完全优胜于整个西方,而且时间远远地早于西方。因为西方的科学是实证性的科学,而中国道家的文化、文明,她都是诞生于内文明。在内文明当中观察到文,才能命名,知道形、观到形,才能命名。所以,这个名在道家实际是普遍都存在,而且对人体体内,并没有进行和运用任何手术刀的解剖,都能极其准确而惟妙惟肖地进行运用,这就是修之身慧观图文思维带来的最佳境。

而且,中国的字也是这个特点,它既是祖先们慧观当中产生的文变成了字,就具有多义性,既可以命名为体内慧观图文当中的某一个字、某一个生物、某一个物体、某一个能量,也同样可以被外用于我们社会上肉眼所见的有形有相的这些物质上面。因为整个宇宙都是一体的,内外它是频率相同的。所以,它的名、中国文字,有内用的可靠性、准确性,同样也有外用的外延性和定义性。

这一点,与我们所知道的西方文化完全是不同的,但是由于前有汉儒们愚蠢智能的错误解释,后有西方逻辑推理、经验思维的强势冲击,我们对祖先们的这些命名,可以说完全都丢失了,完全都是以西方的名称,作为一个经典来对待。相反,对于我们祖先自己的东西,却抱着一种不屑一顾,甚至不予承认这么一个态度,来进行。这个现象是由历史构成的,我们现在作为一个伏羲思想的学习者、实践者,作为黄帝思想的学习者、实践者以及老子思想的学生和实践者而言,那我们就要超越我们自己愚智文化时期的影响和西方智能文明给我们带来的挫伤,使我们自己能保持一个与祖先们大智大慧所产生的文明对接,要找到这个对接口。形名学,非常典型反应出了这个问题,所以要高度重视。

随着我们对《黄帝四经》的深入学习,这次我就开始透露了穴位的守神,主持的体元的形名,大家已经接触到了第一个,会阴,会阴穴的守护、司职,也就是《黄帝四经》所说的司职,司理会阴的体元名“丹遥”。而且,我们用这种形名,还要运用到经典内观诵读实践当中去。为什么呢?因为古人都说了: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地气源源不绝体内来,这样才是长生久视之道。前面的口子要闭了,上下的要与天地相通。当然在守一法当中,执中守一,我们就要把握完整。只有完整把握住了我们体内的形名,这个时候,我们体内的变化才能够在能量流上面非常完整。

比如说:“会阴会阴显形位,丹遥丹遥把门开,连通地心纳地气,引气入三窍台”我们想一想,能不能把它口语化、口诀化;看一看,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当我们在念诵的时候,那就是得同步去进行图像思维。图像思维就是这么个特点:要进入,要边诵,边观,边念。那就是要用日、月、星三光,自己主动去照,在光照的情况下,启动音;启动音的情况下,然后用形名;用好形名,就组成一幅非常完美的图像,而构成我们丰富的图像思维的模块。

一旦观想丹遥把门打开了,有股凉气、热气涌到我们体内的时候,那不就开始有所体会了吗?对不对?再往深层来点,再往里面来点:“阴蹻形位居桃康,葫芦形帽戴头上,三把钥匙开三炉,三昧真火烧金铛,桃康钥匙可开窍,窍神三位各藏妙,圣药音药与玉药,主持内药逆返道。”不仅仅穴位上和我们的组织结构上面有这个东西,这是无形的组织结构和穴位。实际上,在有形的器官和组成场上面,也还是有这些形名的。谈到这儿,有人就认为中国的文化就是不行,就不如西方。比如说,男性的生殖器有睾丸,睾是有的,但是睾形成很迟。好像是在智能时代吧,因为小篆都没有,但实际上早在2500年以前,我们的祖先早就观到了它们的名,他们是用其中的体元名,来给物质命名的。比如说,男性左侧的睾丸,在古代就叫者龙;而右侧的睾丸,就叫伏亟;连输精管都有个名字,叫枢玉。实际上,比西方的命名学要好听多了,而且还有个作用,就是一叫它的名字,它里面可以遥相呼应,不像西医那样凭着后天的智能来取名,而中国的祖先们是要把里面隐态的三元和显态的三源都挖掘出来,立体进行求证形名,根本上就要达到一种自报形名而“靓”。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那才是最准确的。所以,看看我们体表上很多穴位的命名,都非人之所为,那是仙之所为、神之所为,而人之所应而已。

在我们所关注到的大脑,大脑的皮层就像一个煮熟鸡蛋蛋白外面的一层薄薄的,在古代它就是“相”,就是一个“木”加“目”。那么大脑质层它反应出来的东西,古人也给它命名了,那就是“象”,大象的象。而且,老子也说:“大象无形”。的确自己的慧眼开了以后,所出现的任何图像,是没办法复述的,虽然自己感觉到:我这就是录像机,我这就是照相机,都照下来了,都录下来了;但是紧贴着自己身体旁边的人,他们却说“我没见到”。为什么呢?“大象无形”,所以他见不到,他只能够见到“大象有相”;但是“小相”可见,“大象”就见不着了。一旦超越三维空间,就是盲人。所以在古代来说,这个“相”,左丞右相不仅也是用的这个“相”字,也是取于后天的事物,里面也有一定的身内用之于身外这样一个现象。

我们在观察这个形名在中国文化上运用的时候,那么在2500年前很多准确的定名,在2500年以后通过汉代魏晋时期的折腾,基本上把原意都给智能化了、后天化了。就像玛雅人一样,玛雅人干脆是把人杀掉、把资料毁掉;而中国人是把他们挤出主流社会,然后将其边缘化、妖魔化,这样慢慢淡化出局,逐步全面取代。

我们今天学习这个文化、文明的时候,那也要注意这个形和名要完整把握,要完整把握住,这样才行。

好,这个问题我们就回答这么些,简要聊这么多吧。

什么是“万物之所从生”?

这个“万物之所从生”,“道之物,唯望唯忽”,关于这个“物”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祖先早就定名了,包括老子、包括黄帝,对此他们都进行了定名。这个“物”,实际上道是物,德也是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我们要真正像西方理论家那样,世界上实际没有什么东西是没有的,也没有东西是真正有的,它就是能量。你说它有它就有,你说它没有就没有,但是它确实就是“物有”,它就是物。

所以,无论是西方也好,还是前苏联的哲学家也好,还是中国的唯物主义者也好,他们把老子思想强调为“唯心主义”,其实他们才是最大的唯心主义,是最大的迷信家。实际上老子也好、黄帝也好、伏羲也好,哪一件事情不是谈的物质?他们理论上、文字上谈的是万物,道也是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生在天地之前,它不是物吗?虚无生万有,只是它是无形的物而和有形的物之间的差别。

所以在这个“物”的认知上,不要掉在智能的陷阱里,去分别其正确与错误,它肯定是在“一”里面诞生出来的。一个象、一个相,一个有象而无形,一个有相而无形。它们的差别,就在于肉眼致知所见、见闻能否直接掌握它,还是要超越三维世界去认知它、慧知它;是单纯用后天意识智能所能掌握,还是一定需要先天的慧性、慧知所把握,这里面就是这个差异。

道的不同生化层次,是比较典型的,是一层层化生变化下来。同样,“道”、“生”、“动”、“事”、“言”这五个方面的一些表现,不是五个层级,而是五个方面的表现,因为“事必有言,言有害”,一旦有事职以后,肯定就有语言表达,我们前期也说了,人类在最早期根本不用语言,只有心灵交流。有了语言,就有了虚伪,那就有害,它是从不同角度来反应这个问题。

三维空间、四维空间、五维空间,都是要靠人的精神超越有相和质量的升质变化进入到高维空间,就像我们在实践当中穿越玻璃窗时会感受到有阻力一样,每一个空间之间,都有无形的屏障力,需要有能量才能冲破。而我们心不清、身不清、神不静、性体不静时,这些障碍无法跨越。有的人偶然闯入,常常于无形的帮助和先天积累的福慧有关系。

所以,要想用后天意识来把高维空间事物说清楚是比较困难的,受到智能的制约,因为我们的智能目前在解释事物的语言是受局限的。这个例子也我举过,佛祖当年端着一碗水说:“碗里有亿万众生”在当时,只能这样简要地说,“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实在不信的,那就妄言之。

但是经过了几千年人类外延性的发展,什么是外延性的发展?当时佛陀是位大慧大智者,但他身边的人和社会上所有的人,如果离开了眼耳鼻舌身意,就没有了其它生命知识的途径;唯独佛祖当年进入了不使用眼耳鼻舌身意也能获得内文明,掌握文化,掌握天文、地理、人文、事物、事理,也就是像老子所说的“不出于户,而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也知道大道的道理,是一样的道理。

那么他们用的是什么呢?用的是心、右脑和左脑深层次的生命功能。但是在2500年前,西方以亚里斯多德为代理,东方以孔子为代表,向智能方向发展。孔子七十多岁还在研究《易经》,想用祖先们的智慧解决后天智能的问题。在西方,亚里斯多德更是有句名言,他创立了一个新的途径,把智能方向外求法开辟出来,在西方创立一个名词叫“科学”。“科学”这个名词,我们中国人实际上褒奖了它,是一种歌颂式、赞美式的。实际上,科学说得很丑,很局限,如果把它一缩小,缩小到人身上,看看它是什么东西,就是充分运用眼耳鼻舌身意,去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认识问题,这就叫“科学”;是将眼耳鼻舌身更深层次能力的外延,向仪器上外延,向物质上外延,开辟多种途径,是一种外延的方法。

但这个外延的方法,远远无法达到心、右脑和左脑一起进行做功所达到的境界和层次,直接进入到五维以上的空间,自由地去组合一切无相和有相物质,掌握真正的无象,成就生命质元,更能符合大道和德的生和养的客观规律。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