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精筮 认定万事有定数
歙县人江慎修,名永,喜欢钻研经书,尤其精通卜筮之学,著有《周易释义》十六卷流传于世。此书论理精辟,观点新颖,提出了三十六宫的说法,认为《易》中的乾、坤、坎、离、大过、小过、中孚、颐八个卦都没有反正,其他可以反正的五十六卦,其实只算是二十八卦,这样合在一起就是三十六卦。书中还提出“河图顺生,洛书逆克”的观点。
慎修曾经在乡里某个富人家中做过三年教书先生,平日总是在书房中正襟危坐,读书撰文,喜怒不形于色,起居说是定数,饮食也说是定数,整天把“定数”挂在嘴上。富人渐渐厌烦,借故将他辞退。慎修并不在意,欣然离去。第二年九月九重阳节,富人设“茱萸会”大宴宾客。慎修恰巧从门前经过,富人也把他邀请入席。慎修喝了三杯酒,吃了两个馒头,就起身告辞。富人挽留,慎修说:“这是定数。”富人大笑,说他老脾气又犯了。慎修也不说话,拉着富人走到自己过去的书房后面,从壁厨底下拿出一张寸许的纸条递给富人,只见上写一首诗道:“三年宾主欢,一日遽分手。尚有未了缘,明年九月九。邀我赏芙萸,酌我三杯酒。数定且归休,只啖两馒头”。
慎修平生很少和人交往,唯独和同村的程翁关系亲密。程翁也精于奇门术。一天,两人在酒馆喝酒,直到深夜才醉醒圈地回家。半路上,程翁突然发话:“月色如此优美,我们何不乘兴进城一游?”慎修为难地说:“夜已二更天了,到城里有十多里路,恐怕今晚回不来了。”程翁顺手指着路旁的一块石头说:“这块石头今夜也将要到城中去,难道我们还不如石头走得快吗?”慎修笑着说:“的确如此。只是这块石头明天中午才能返回。”过路人听到二人对话,非常惊奇,就守在石头旁边想看个究竟。过了一会儿,有个担酒的人走了过来,因为担子前重后轻,行走不便,担酒人停下来,搬起这块石头压在担子后面,挑起进城去了。第二天中午,担酒人返回,果然又把石头担了回来,丢弃在原处。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人们惊叹不已,都认为慎修是活神仙。
同村有个叫戴正的青年,才华出众,聪颖敏捷,读书能过目不忘。他听到慎修如此神算,十分羡慕,背着行李去慎修那里投门拜师。谁知慎修恰巧不在家中。戴正也不等候,径直闯进慎修的书房,坐在书案前,拿起书就读了起来,三天读完了慎修所有的藏书。慎修回来,戴正见面就恭敬地行拜师礼,慎修也不推辞,询问这里的书他读完没有,戴正自负地说全已烂熟于心。慎修又问:“会运用了吗?”戴正答道:“还没有尝试。”过了几天,师徒二人在田城上散步,看见一头黄牛和一头黑牛抵仗,慎修问戴正:“哪一头牛会胜?”戴正说:“黄为土,黑为水,土克水,黄牛应当胜利。”慎修说:“不对,现在时令为初冬,今天干支是壬子,水旺土衰,易理不能拘泥于一格,而学易最贵于融会贯通。”不久黑牛果然胜了黄牛。戴正大悟,学业日见长进,名气渐渐赶上了老师。
雍正初年,有大臣向朝廷推荐慎修,世宗下旨召见。慎修跪在世宗面前,战栗不止,口不能言。大臣慌忙又向世宗推荐戴正。戴正口若悬河,评古论今,谈天说地,头头是道。世宗大悦,问戴正道:“你和你的老师比,谁的才能高?”戴正回答说:“小臣才能低微,哪能与老师相比?”世宗说“你的老师才能高超却不能回答我的问题,这该怎样解释呢?”戴正答道:“老师年事已高,耳朵听不清楚。如果论学问,确实胜过小臣万倍。”世宗对戴正的谦让态度太为赞赏,御笔一挥,赐封他为翰林学士。
刘烨选妻 不选七姨选九姨
《宋朝事实类苑》记载:龙图阁学士刘烨在没有当官以前,娶了尚书赵晃的长女为妻。后来刘烨死了妻子,赵夫人想把自己的女儿再嫁一个给刘烨为妻,就让媒人给刘烨传话。刘烨回话说:若是武有之德,不敢联姻。如系禹别之州,可以从命。这话的意思是说,他不想娶孩子的七姨,而想娶孩子的九姨。赵夫人一听这话,十分生气地说:“俗话讲‘薄饼要从上揭’,你刘烨还才刚刚当官,就对我的女儿挑三拣四的,未免太没有礼貌了!”刘烨回答道:“不是我挑三拣四,而是因为孩子的七姨骨相寒薄,命中不该做我的妻子,九姨才是我真正的妻子。”后来,刘烨还是娶了九姨为妻,生下了七个儿子,这七个儿子长大后个个都当了大官。那个七姨呢,后来嫁给了关某,这关某科考屡试不第,穷困潦倒,生活都没有着落,靠刘烨家养活到死。
御史择亲 算定郭氏寿不长
纪晓岚在他的《阅薇草堂笔记》里记载:纪晓岚的小妾郭彩符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御史卢晖吉的儿子卢荫文。这个御史卢晖吉精通算命术,曾给郭彩符算过命,断定她的寿命不会活过四十岁。果然,她只活到三十七岁就病死了。
纪晓岚在被流放到新疆时,郭彩符就已经病得很重了。有一次她到关帝庙去求签,问将来还能不能与纪晓岚再见面,得到的卦签是这样说的:“喜鹊檐前报好音,知君千里有归心。秀帏重结鸳鸯带,叶落霜雕寒色侵。”卦签的意思比较明白,纪晓岚将来一定会和郭氏重新团聚。纪的学生丘二田看了卦签的内容,也解释给郭氏说:“您将来虽然定能与纪老师见面团聚,但这签语的最后一句却不是好兆头啊。”
乾隆辛卯年的阴历六月,纪晓岚被朝廷从新疆调回京城。本来,郭氏的病情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一家人沉浸在团聚的喜庆之中。可是到了阴历九月,郭氏的病情突然加重,次年的三月就病亡了。
对郭氏的死,纪晓岚很伤感,写诗说:“百折湘裙飐画栏,临风还忆步姗姗。明知神谶曾先定,终惜芙蓉不耐寒。”
这首诗中的那句“明知神谶曾先定”,就是指郭氏在关帝庙所抽的签语了。
生死有期 不到大限命不尽
清代钱泳《履园丛话》记载:乾隆五十年,江南大旱,四月无雨。当时,钱泳的父亲已然六十四岁,偶然中暑,加上饮食不洁,导致腹泻不止,且病情日益加重,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四十多天粒米未进。他对儿子钱泳说:“我曾自己给自己算过命,可以活到七十多岁,现在病情有增无减,难道我算的命不准吗?”
一天夜里,钱泳的父亲梦见有十位神人到家里,邀他一起出去,他谢绝了他们。神人也同意他留下。梦醒后,钱泳的父亲自己认为,这梦昭示他的病情会好转了。果然,从当日起,钱泳父亲逐渐进食,腹泻次数也减少了,数日后就恢复了健康。
十年后的乾隆六十年,钱泳的父亲又做了一梦,十位神人再次邀他同行,他答应了。梦醒后,他对家人说:“我这次真要死了。我命中的寿数也尽了。”不数日,便溘然长逝。
徽宗被俘 金门羽客早预言
南宋朱弁《曲 旧闻》载:徽宗政和以后,道教兴盛,皇帝对道士们十分优待,有些知名道士还可以自由进出皇宫,被人称为“金门羽客”。其中有一名道士名叫“张侍晨”,徽宗称其为“张胡”。
这张侍晨精通术数之学,善于预测吉凶祸福。他常在醉酒后头枕宋徽宗的膝盖而睡,嘴里不断说话,那多半都是预言。
宣和末年二月,在应州将辽国天祚帝俘虏,排使者告知徽宗,徽宗设宴招待来使。宴会毕,徽宗找张侍晨进来,谈及此事。张侍晨突然说:“天祚在海上建筑宫室等待陛下,已有很长时间了。”大臣们听了都大吃一惊,徽宗却不在意。慢慢地说:“张胡,你又喝醉啦。”
靖康二年,汴京失守,徽宗与钦宗去青城投降被俘,随同的后妃宗室均被金兵押送北上。徽宗北上前,又见到张侍晨,他用手抚摸着张的脊背道:“你平日预言的话,都在今日应验了,我真恨我自己,当时没有听你的警告啊!”张侍晨痛哭流涕,对徽宗说:“事已至此,无法挽救了。愿陛下多多保重,过去的事情就不必再提了。”
晋朝韩友 预知奇祸能趋避
《晋书》韩友传记载:晋朝有位名叫韩友的术士,精通占卜术。安徽宣城人边洪,曾请韩友占卜家中是否平安。韩友占卜后对他说:“你家将要到金刀横祸。不过呢,有禳解的办法,就是准备七十捆木柴堆在庚地,等到七月丁酉日那天放火烧掉,灾祸就会消除。如若不然,结局将十分悲惨。”边洪按照韩友的要求,准备了七十捆木柴并堆放在庚地。但是到了七月丁酉日那天,狂风呼啸,边洪怕引起火灾,边没有放火烧柴。
后来,边洪当了广阳领校,因母病返回宣城。当时,韩友路过那里,打算到边洪家投宿。可是,到了边洪家后,韩友只是看了看便告诉随从的人员说:“咱们赶快带上行李走!”随行人员说:“现在天色已黑,还有十几里的路,何必这样着急往前赶呢?”韩友说:“我仿佛看见这儿的土地上覆盖着许多人的鲜血,预感大祸就要临头啦!”随从们苦苦请求暂住一夜,边洪也挽留,韩友还是坚持要离开,一行人只好急匆匆地离开了边家。谁知当天夜里,边洪突发疯癫,不但用绳子绞杀了两个儿子,杀掉了妻子,而且还砍伤了父亲和婢女,然后狂奔而去。几天后,大家在其房前的树林中找到了边洪的尸体,他是自己吊死的。
宣城太守殷佑患病,久治不愈,也请韩友占卜。韩友占卜后说:“七月三十日,将有一支大鸟落在你这大厅前,如果你能将这只大鸟抓住,疾病就会痊愈。否则,病情就会加重,而且难以治愈。”
殷太守命令手下人做好了准备。七月三十日那天,果然有一支大鸟落在殷太守大厅前面,被殷太守手下人抓了个正着。没几天,殷佑的病竟然不治而愈了。
遇难成祥 和尚神算更神谋
唐代张读《宣室志》卷九记载:唐中宗在位时,京城来了一个游方僧人,他为人占卜算命,十分准确。有一天,宰相休璟也找此和尚算命,和尚算后对他说:“几个月后,您将有大祸临身啦!不过,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方法使你化险为夷。”休璟急忙说:“愿闻其详!”和尚问:“现在各地方的长官,不都是你委派的吗?”休璟答:“是的”。和尚说:“您可以从职位不高的官员中寻找一位出身孤苦、家贫如洗但有才干之人,派他去曹州当刺史。此人必然感谢你的恩德,听你调遣。你找到此人后,请立即告诉我,我再告诉您下一步怎么办。”
不久,休璟就找到了一位人很穷但富有才干的张姓书生,提拔他当了赞善大夫,没多久又将之提升为曹州刺史。然后,问和尚下一步怎么办。和尚说:“张生去曹州上任时,命令他设法寻两只特别凶猛的狗,到时候自有用处。”张生为了感激休璟的知遇之恩,赶忙就给休璟找来了两只猛犬,和尚一见,就对休璟说:“善哉善哉!将来能让您免遭杀死大灾的,正是这两只狗啊!”
过了十余日,和尚找到休璟说:“大祸就在今日夜间,宰相大人要做好一切准备,格外小心。”入夜后,休璟在庭院前的亭子里,与和尚共睡一床,并让几十个弓箭手守卫在他的周围。夜半三更时,和尚突然笑着道:“宰相大人的灾祸已经消除了,大家可以睡觉了。”于是,休璟下令撤掉岗哨,与和尚一块就寝了。
次日,天刚破晓,和尚与休璟去查看,到后园就发现一人死在地上,脖子上还在突突地往外冒血,像是被什么东西咬过,接着就看见那两只猛犬蹲在一颗大树下,伸着舌头向树上观望。顺着猛犬的视线望去,便见一人隐藏在树枝间。休璟大声喝问:“你是何人?”那人战战兢兢、鼻涕巴拉地指着地上的死者回答说:“我和他受人指使。昨晚同来想谋杀您相国,谁知这两只猛犬发现了我俩,狂吠乱咬,将他活活咬死了,我逃到这树上一直没敢下来。”休璟命令左右把他拿下捆绑了起来,并训斥道:“你犯了死罪,姑念你是受人指使,我放你一条生路,你好自为之吧。”随即将其释放,强盗千恩万谢,含泪离去。休璟感谢和尚道:“如果不听你的话,我必死于那二人之手。”和尚说:“这是您福大命大,我只是尽了微薄之力,何足挂齿!”
休璟有一位表弟,名叫卢轸,在荆门当军帅。一位算命先生对他说:“你将有大祸,应当找一位能消灾解难的能人。”卢轸便写信给休璟转求那位和尚。和尚也写了一封信,让休璟转给卢轸,并说:“办法写在信中了。”当这封信寄到荆门时,卢轸已经死了。卢轸家属打开信一看,欣赏一个字都没有,白纸一张。休璟感到十分惊奇。此后,和尚就不知去向了。
丁氏善相 神采相似命相同
宋代方勺的《泊宅篇》记载:右丞相宗宪的夫人丁氏,为司封员外郎丁宗臣之女,自幼特别聪慧,什么东西都一学即会,而且善于相面,经常有奇验。
丁氏住在西府时,常常从窗子里往外看,可以远远望见丞相蔡确。她对丈夫宗宪及其几个同僚说:“蔡丞相的面貌与卢多逊(宋太宗时的宰相)长得一样。”那几个同僚反驳说,蔡、卢二人的胖瘦形貌有许多不同之处,不是很像。丁氏回答道:“我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卢多逊,但是我看过他的画像,他的神采与蔡确完全一样。恐怕两位宰相的命运也会相同。”
卢多逊晚年被流放到崖州(海南岛),蔡确后来则被流放到新洲(广东省),果然神采相似,命运相同啊。
户部尚书李常,被任命为老龙这个地方的官员。他在去赴任的途中,给右丞相宗宪写了一封信,丁氏一见他的字,大吃一惊,连忙说道:“此人所写的字,笔画已倒,活不长了,将会是咽喉患病而死。”李常后来只走到凤翔(陕西省)这个地方,即因食物中毒而死。
丁氏这样的神奇的预言还很多,在她家乡都传开了。
善观手相 柴生预知三日祸
宋代洪迈的《夷坚志》记载:宋高宗绍兴二年,萧山县县尉潘绂、闾丘观同住在一个庙内。乡农叶议才因母老家贫,每天在两个县尉那里蹭吃蹭喝,晚间还睡在庙里。
某日,三衢县有个善观手相的柴生来到庙里,他看了叶议才的手相后,大惊失色地说:“你的手相颜色不对,不是你杀人,就是你被人家杀掉。三天之内,我劝你千万不要外出。”叶议才认为自己懦弱无能,且与人素无冤仇,不会有什么凶杀之事发生,便回答道:“好的,我可以不外出。”
第三天傍晚,叶议才跟两个县尉出去吃饭喝酒,到很晚才回庙里来。一个强盗也尾随而至。当强盗正在打开庙里的箱子偷东西时,被和尚发现,遂与强盗打斗。和尚被强盗刺伤一刀,便大喊抓贼。叶议才睡得正沉,被喊声惊醒后见强盗正在他的床前,便伸手一把抓住强盗的衣角不放,强盗则一刀刺死了叶议才,惊慌逃走。
两个县尉连夜四处搜查,也不见强盗踪影。天亮后便去找一位能够通神的巫婆。谁知刚刚一进巫婆的家门,就见巫婆的举止、言语突然变得跟叶议才一模一样,见到两个县尉便嚎啕大哭,说道:“两位县尉照顾我饮食,我很感激,我因上辈子的宿冤未偿还,今天不幸被强盗杀死,但凶手几天后就会被抓住的。我没有什么遗憾,只是可怜我那年迈的老母亲无人照料,我衣袋中尚有一点银钱,求你们将我的尸首火化,骨灰和银钱都交给我的母亲,我也就放心了。”两个县尉按照叶议才的话办了。五天后,果然抓到了那个强盗。
为船相面 预示船主要充军
宋代洪迈的《夷坚志》记载:宜黄县(江西省)的人多数都能给船看相,其术祖孙相传,但没有相船的书传下来。
宋孝宗乾道五年,宜黄县的莫寅造了一艘大船,并请一位相船术士为新船相面。术士看后说:“这个船为雌性船,但体型却为雄性,有一块船板外形很像打仗用的矛,放到船的中部,这就将船变得雌雄不一了。如此会使船主将来惹上官非,招致灾祸。”莫寅问:“能否请木匠将不好的地方更改一下,消除不吉利的船体形状呢?”术士回答:“祸福已经注定,哪里还能更改呢?”
莫寅半信半疑,麻着头皮去淮东贩盐。不巧的是,赶上官府要用船运载上供钱,便拘拿了这艘船。船行到大孤山,桅樯又被风吹断,晚上船到丹阳时,莫寅恍惚看见有十几个劫匪在船上来来往往,于是手持家传的大刀直奔船头,见有一人持刀熟睡在船板上,以为是劫匪,“唰”的一刀斫去,断了那人的右胳膊,那人惊叫而起,莫寅才发现不是劫匪,而是押送官员刘尉。经急忙抢救,才保住了刘尉一条性命。莫寅被捕后,镇江府要判他死罪,刘尉帮他开罪说:“莫寅用刀砍我,是误伤。可能是上辈子的冤仇报到这辈子来了。我既然没有死,何必要处死他呢?”于是,镇江知府便减免了莫寅的死罪,将其充军到邵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