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海,李发海讲师,李发海联系方式,李发海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李发海:天人合一之风水学
2016-01-20 48154

 数、气、象即信息、能量、态势,也就是天人合一的那个神,西方哲学称作宇宙万物的“本体”,亦是功能。《周易·系辞》称:“神无方而易无体”。神无方的“方”古文亦称“方所”,就是方位,无方就是没有位置,无所在,亦无所不在。易经和佛经所说的精、气、神。孔子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游魂就是神,就是构象。

  精,中国古代先圣又称玄、道、元、一、水;称精,是因为人体信息来源于父精母卵。称玄,是因为信息难以观测,(怀玄、玄具难测,太玄无形容);称道,是因为信息决定宇宙万事万物生化的必由之路;称元,是因为信息在有形质宇宙之始;称一,是因为一为自然数之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抱一、守一、归一、真一、太一);称水,是因为地球生物发源于水。

  中国古科技理论中所说:是研究数、气、象的能变、所变与不变的原理。理是人所确认的能量存在形式,简称构象,或称能场。有形而上,形而下之分。其研究方法有两种:一是西方科学赖以发展的演绎推理法;一是中国及东方科技来源于类比归纳法。

  演绎推理法适用于有限数理范围,类比归纳法适用于无限数理范围。人通过象认识气和数,而象有的分别。人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能感知的客观存在为有;反之则为无。而不能用语言表达其象的客观存在为常,或恒;这就是《易经》所说:意不尽道,言不尽意,书不尽言。可以用语言表达其象的客观存在称为特化。《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有具体的道、名、气、数都是特化的。

  由此,中国先圣认为:物质是能量(气)的一种较为稳固的特化形态。现代高能物理已经证明:物质和能量是相互转化的。宇宙最初只有能,即气,没有物质。宇宙,包括太阳系由气形成。生成宇宙的,现代科学认为源于黑洞,中国古科技理论称为无极、无为。气,在我们这里可以称之为以太,因为物质最初完全是流动的,毫无硬度、无间断、无终止,不能分两部分。这是人们所想象的最稀薄的物体

  自然科学里的以太,只能作为传递物质问相互作用力的一种假想的介质而存在,以太和实物仿佛是隔绝的,但张载和王夫之认为是相互转化的。因而他们所提出的与其说接近以太,不如说更接近现代科学所说的场。

  西方人在惊叹之余呼“My God,就是我的上帝。而中国人则呼我的天!。中国古代先民,没有像西方人那样人为地创造一个上帝,认为主宰天地人万事万物的那个东西是,是,是,是宇宙间的精气神数气象,亦即宇宙规律。并由此,把天上地下的一切都人世化,天上有玉皇大帝,地下有阎王。天地人是一体的,是全息的。也就是天上所具有的,人间必然有,地下同理。

  整个宇宙是由:能量(气)、信息(数)和态势(象)三部分组成。基于这种认识也就不难理解中国风水学源自于古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科学的科学内涵。中国风水学将天、地、人纳入一个大系统中综合考虑,在长时间里,一直备受诋毁和诘难,只有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才再次被认识和发现。

  中国风水学在对古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学,即天地人的发展变化规律的长期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宇宙规律理论,并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将宇宙的特性概括为三大方面:宇宙的全息性;宇宙的螺旋性;宇宙的阴阳性。

  中国风水学的三大原则:天地人合一原则;阴阳平衡原则;五行相生相克原则。

编辑本段用语

地理五诀

  1、龙;山脉走向,大环境地理形势。

  2 、穴;选择的地方

  3、砂;土质-合适用途

  4、水;河流与水源、不积水

  5、向;气流、阳光、阴影

方向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北(子)、南(午);如子山午向、背山望水

其他

  其他用语则有寻龙点穴、山环水抱、藏风蓄水、路冲煞、穿心煞、断梁煞、龙脉等等。

编辑本段风水学原则

整体系统原则

  整体系统论,作为一门完整的科学,它是在本世纪产生的;作为一种朴素的方法,中国的先哲很早就开始运用了。风水理论思想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整体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

  风水学充分注意到环境的整体性。《黄帝宅经》主张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清代姚延銮在《阳宅集成》卷--《丹经口诀》中强调整体功能性,主张阴宅须择好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为有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

  整体原则是风水学的总原则,其它原则都从属于整体原则,以整体原则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现代风水学的基本特点。

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周易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先秦时的姜太公倡导因地制宜,《史记、贷殖列传》记载: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土质也不一样,建筑形式亦不同,西北干旱少雨,人们就采取穴居式窑洞居住。窑洞位多朝南,施工简易,不占土地,节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凉,人可长寿,鸡多下蛋。西南潮湿多雨,虫兽很多,人们就采取栏式竹楼居住。《旧唐书南蛮传》日:山有毒草,虱腹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楼下空着或养家畜,楼上住人。竹楼空气流通,凉爽防潮,大多修建在依山傍水之处,此外,草原的牧民采用蒙古包为住宅,便于随水草而迁徙。贵州山区和大理人民用山石砌房,华中平原人民以土建房,这些建筑形式都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而创立的。

  中国是个务实的国家,因地制宜是务实思想的体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天人合一,这正是风水学的真谛所在

依山傍水原则

上一篇 风水学二
上一篇 风水学一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