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播种一种行为,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便用不着借记忆,就很容易发挥作用,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因此,成功教育应从培养习惯开始。
一、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需要从小处开始,从细节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家长和教师要给孩子做榜样,教育孩子做到的家长和教师一定要做到,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影响他们。
例如,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人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但有利于保持校园良好的卫生,而且还体现了小学生的文明气质,影响着将来的整体素质。小学时期少年儿童大脑模仿性和记忆性都很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对获得卫生知识的兴趣浓厚。这时正是逐步养成各种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阶段。
平日里我很注重自己办公桌、讲桌及班级图书角的整理,也总会表扬一些干净的孩子,并让大家观察,还会让学生轮流值日,看谁做得好,工作最负责,可以成为“卫生班长”“卫生之星”“劳动之星”“环保进步之星”等。
另外,每节课后,每次放学站队前,我都要求学生把自己周围的垃圾清理干净,并把自己的桌椅摆放整齐,还会表扬动作快,周围环境整洁的学生。刚开始确实有些费劲,但日久天长学生就会养成习惯,不需要再指点,班内卫生依然良好。
二、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
1.学习意识的培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之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为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打好基础。
2.学习兴趣的培养
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己的独特性。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和素质的先兆。有位学者曾把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比作父母撒在孩子心田里的一粒小小的火种。当我们将这粒火种在孩子心中点燃的时候,就像面对需要点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种落在上面,风大了就会吹灭,风小了燃不起来,柴草太紧了不透风,太松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湿了还不行,这时候,你要小心呵护这小小的火苗,要“哄”着它一点点燃起来,旺起来,最后成为熊熊烈火。
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遨游、旋转,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对此,教师应多表扬,少批评,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3.指导学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能力、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没有养成,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怎样抓重点、记难点等记笔记的方法。“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三、读书习惯的培养
书对孩子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书不仅教给他知识,带他认识世界,而且对他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性格发展等都有正面影响。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而培养一个爱好阅读的孩子是有法可循的。
古人云: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教师不能当“指挥者”,而要当“参与者”,要坚持陪同学生一起读书,交流心得,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去影响学生。所以,我们每个班在教室内都设立了图书角,每天中午都坚持师生共读书20分钟。课下让学生在读书竞赛中体验读书的乐趣,从而不断增强学生读书的内驱力,使读书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总之,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须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教师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恒心,关键是在孩子心灵上播下好习惯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