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一对一、求生存是三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观察人的时候将时间、经历就放在其中一个部分,其他部分是同时拥有的,可能占有的百分比不是很多,所以我们就说每个人有一个主导副型。同样一个3号朋友就是因为副型不一样,就会觉得彼此之间不同,因为过着不同的人生。
求生存: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要吃的饱,穿得暖。这些是属于人的本能的。小宝宝一出生饿了就会哭,它会做一些事情令自己存活下来。所以属于这个副型的朋友就会有特定的某些行为。比如:第一天来到这个课时会四周看一下,再找一个比较好的位置。然后环顾一下哪里有东西吃、有水喝等。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手上一定会有一笔存款。但当存款低于某个数字时,心理就会不踏实,就立马要省钱,把钱存到这个数才会放心去花钱。再比如,家里可能有20瓶花生油,其实半年内也没办法用完,但如果超市有折扣,就会再买些回家。如果闹饥荒的话,没有食物买,几个月都能活下来。他们很喜欢去积累物质。
社交:小朋友2、3岁的时候爱跟小朋友玩,这很正常。但有些朋友就会在这个层面花很多的时间、精力。比如明天开课,他就要先打点自己明天要穿什么,如何才能大方得体。他们老早就到会场,看看这个机构的最高负责人是谁,然后立马过去打招呼,递上名片。他生怕你不知道他是谁。然后打量一下这里有哪些同学,谁谁谁是来自哪里的。热衷于递名片和聊天。对他们而言课堂上学什么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认识多少人。我们给他们起的绰号是“夜未央”,就是不爱回家。有些社交的朋友一个礼拜7天,6天都不回家的,就是跟朋友喝酒、聊天。
一对一/两性关系:头一天走入课时,你的注意力并不是放在找最重要的人身上,而是会看看这里的朋友。比如这里的女士呢,我的注意力就放在很有魅力的男士身上。我不是18、20这种年纪,我也不是要在课堂里找男朋友。我很爱我老公,关系很好,从来没想过要搞婚外情,但这是一种惯性。如果有很有魅力的男士,就会坐在他旁边,跟他分享,希望我们成为很好的分享伙伴,其实没有其他想法。如果没有找到这样的男士,就找一个很吸引我的女士,跟他交谈、分享。如果找不到,就很失望,就自己在一个角落里看书,其实心里是很不舒服的。有一年我在美国找不到这样一个人,就一个人在角落看书,这个课再好我都觉得不好的,因为我在身边找不到一个这样的人。所以我的注意力就在一对一的关系里,我很希望两个人很深入地交流,心连心地在一起。我们再去谈恋爱呢,这个不重要,我很希望彼此有很真挚的关系。所以我做心理辅导是正确的,我一对一辅导的时候能量是最高的。你会发现我整个人的能量是很不一样的。我教大课也是可以的,但并不是我能量最高的地方。如果你跟我一块去吃饭,你会发现我没有什么话可说,因为没有深度的事情我就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