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求都是不但要会“喻”,而且要“善喻”,进而又要能达到“博喻”。《学记》不仅提出“君子之教,喻也”,而且指出更能“和易以思”(师生融洽,学习安易,学员又能独立思考),才算得上“善喻”。
最后强调“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要求教师学识渊博,教学中旁征博引,从多方面诱导学员去索取知识。
其次,要求教师在占有知识上,造诣要深。所谓“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学记》),就是告诫人们:光靠死记硬背得来的有限知识,是不足以当上一名称职的教师的。相反,“君子”应当“深造”,才能达到“资深”。孟子讲:“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这正说明,教师造诣愈深,占有的知识愈广博、愈精深,就愈能“左右逢源”,教学中,得心应手,并且具有足够的回旋余地,出色诱导学员提高学习质量。
再次,进行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既要懂得教学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又要懂得教学之所以失败的教训,这样,才可以为人之师。这就是《学记》所说的:“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第四,教师要掌握教学艺术,善于诱发学员“自动”,“自求自得”。
孟子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他指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怎样能使学员“自得”?孟子作了比喻:“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他认为,教学时,应当象射箭拉弓那样,做出“拉”而不“发”的样子,好象“跃跃欲试”一样。这样,使能启发学员,使学员同教师一同进入“角色”,因而具有“试”的欲望,这种欲望即能推动学员自求自得之。
最后,《学记》提出启发式教学中的禁忌,要求教师予以充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