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举隅”的方法。
“举隅”,是孔子提出的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他在说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后,紧接着指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就是:当我告诉学员一个角落的样子,而学员不能推知其他三个角落的样子的时候,我就不再说下去。
2 .善喻的方法。
《学记》指出:“君子之教,喻也。”这里的“喻”,说的是启发诱导的意思。教师之教,在善于启发诱导。怎样启发诱导呢?按《学记》的经验,主要方法有三,那就是:“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方3 .类比的方法。
《学记》指出:“古之学者,比物凡类”。就是说,古时做学问的人,善于从事物的类比中体会出事物的关系。作为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帮助学员对事物进行“类比”,必能使其触类旁通,从受启发中掌握知识。
4 .善问的方法。
善问,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问之有法。《学记》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说明善于发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木头一样,先砍易砍的地方,后砍木头的关节。
5 .激疑的方法。
激疑,就是激发学员“生疑”。古代教育家提倡学员要“有疑”,如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他并且认为“疑”可以启迪学员思维,提高学员的思维能力。
6 .激思的方法学员有疑,仅是起点,有疑不问不思,终不能解,更谈不上上进。所以教学中,教师仅仅善于激发学员“生疑”还不够,还必须进而“激思”,即促进学员思考问题。
7 .因材施教方法。
启发式教学与因材施教是紧密相联的,不少古代教育家并且把两者统一起来。
朱熹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