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清,黄桂清讲师,黄桂清联系方式,黄桂清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中国企业教育百强专业十佳培训师做智慧的催化师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黄桂清:科学提问的七条标准
2016-01-20 48638

1. 问题的整体性。

感觉是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感知,是思维的基础。没有事物整体上的感知,也就无法深刻认识事物本身。语文教学是一个大系统,而这个大系统又是由许多小系统组成的。我们的教学,或者以单元或者以一篇课文作为最基本的单位,在教学中,设计提问时,要有一个整体的考虑。

2. 问题的趣味性。

心理学认为,内发性的动机是很重要的,而内发性的动机的中心是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思维的强大动力。如果教师所提问题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即使去思考了,也只不过是一种被动的思维,学生的主动性就不能充分调动起来。实践表明,在提问中,如果把未知的因素混杂于一些熟知的因素中,这一混合必将更加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得到了能力。

3. 问题的激发性。

心理学认为,增强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对于引起无意注意具有重要的意义。课文中往往有些内容不被学生所注意,但却是应该着重理解的。教师可抓住这些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增强这些内容对学生大脑刺激的强度,以激发学生去思考。

4. 问题的争论性。

这里所说的问题的争论性同上面的问题激发性是不同的。激发性问题是教师根据学生易忽略的问题,把已学或未学之内容变成能激起争议的问题,以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而争论性问题是问题本身就已具备了争论的焦点,教师只需抓住这个焦点,设计有关问题,以增强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便能更强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

5. 问题的比较性。

这类问题是在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同时,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这样训练既可以使学生的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也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6. 问题的明确性。

不明确的问题会使学生的思维缺乏定向,失去目的性,而造成胡思乱想的心理状态。提问要明确,一是要抓得准,摸得透,有的放矢;二是要问题措词确切,回答的活动范围要小,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不至于产生岐义。

7. 问题的联想性。

思维心理学认为,启发是一种联想活动。在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的训练显得十分重要。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