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清,黄桂清讲师,黄桂清联系方式,黄桂清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中国企业教育百强专业十佳培训师做智慧的催化师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黄桂清:课堂提问后的导答艺术
2016-01-20 47629

善于提问,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善于启发指导学生回答问题,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主要组成因素。课堂上常有这样的情形,教师发问后,学生无动于衷,或者答者寥寥。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善于导答,学生就会排除障碍,提问便会成功;否则,就会归于失败。可见,课堂是会不会提问,提问后会不会导答,这是课堂教学提问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导答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应变能力,也离不开一些基本艺术方法的运用。

12种导答方法。

含笑举手,眸眼炯炯者——“不成问题!”(胸有成竹)

频频举手,目光祈求者——“快叫我答!”(急不可耐)

笑得娴静,不求发言者——“这题早会!”(隔岸观火)

佯装走神,智求招唤者——“犯纪律,看你叫不叫”(以假乱真)

手举又止,三心二意者——“答?没把握!”(举旗不定)

双唇翕动,温诵答案者——“演习一遍,求个把握!”(有备无患)

急问左右,迅速补漏者——“不行,还欠火!”(临阵磨枪)

搔手翻眼,随帮举手者——“最好别点我!”(仓促上阵)

愁云满面,眼光飘忽者——“怎么答?从哪儿想?”(一筹莫展)

1. 激将法。

常言说:请将不如激将。有时教师苦口婆心地劝导,学生可能无动于衷,而一句激将,却歪打正着,激起一些争强好胜心较强的学生发言。教师发问后课堂上出现冷场时可采用这种方法。如一位教师在发问冷场后这样说:“我们全班50多位同学,平时个个聪明伶俐,思维敏捷,今天这样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还能难得住吗?谁站起来打第一炮?×××,你敢不敢?”通过激将,把学生推向答问的前台。

2. 鼓励法。

在答问出现冷场后用激情的话语直接鼓励学生回答。一位教师这样鼓励学生:“我知道大家都在认真思考,而且有几位同学跃跃欲试,准备回答。

看谁先举手?好,一个、二个..很好。×××你先来说。”既充分发动,又指名预先设计提问的同学回答,点、面都照顾到了。

3. 挑“战”法。

在学生答问都不积极主动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故意说出一个错误的答案,有意挑起“战”火,诱导学生抢答。一位数学教师出了一个数学口算题发问后见学生不愿举手,便故意说出一个错误的答案,激起很多人起来订正教师的“错误”。

4. 分解法。

有时提出的问题过大,学生不容易回答,教师发现后,可化大为小,化整为零,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来引导学生回答。

5. 举一法。

有些问题,答案内容较多,教师可举一点为例,让学生进行“反三”。

6. 留尾法。

有些问题,学生一时答不出,教师可再重复一下提问的主要内容及部分答案,留下另一部分答案,让学生续答。

7. 搭桥法。

为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常常在新旧知识的交汇点上发问,这类提问“卡壳”之后,教师不应越俎代疱,自我解困,而应适度地提示思考的范围、对象,或提供旧知识,引起学生联想,打开贮存知识的宝库,让他们迅捷地以旧推新,顺利地完成答问。

8. 指路法。

教师发问后,学生答不到点子上,或答非所问,或一时答不出,教师可指明思考的内容和方向。

9. 定向法。

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较大,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不太相符,学生相答而又答不得当,或一时“卡壳”,这时教师可及时调节、缩小或限制范围,或指明思考方向,以便帮助学生排除障碍,确定思维方向,迅速而准确地达到思维目标,完成答题。

10. 迁移法。

对有些问题学生一时答不出时,教师可让学生先体会一下与问题中的事物有相似点或相反点的事物,然后采取“由此及彼”的联系、迁移方法,帮助学生接通解答的思路。

11. 直观法。

有些问题比较抽象,教师可运用实物、插图、教具等提示、启发学生答题。

12. 示意法。

有些抽象的问题,教师还可借助动作、表情等来帮助学生理解。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