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开销受民意炮轰的新闻频现,尤其以这种被误读为“脸上贴金”的开销更易成为舆论靶心,此类问题的症结在于:政府财政预算公众无从知晓更无从左右,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考核公众无从参与更无从问责,如此权利焦虑下,对于形式主义的痛恨自然其激愤有可能过头,自然其希望是矫枉过正。于是,政府花销的庞大数据便受到质疑,而不顾其是否具有合理性,比如人民大会堂3个厕所装修花了150万,便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并且这种质疑很具煸动性,比如加上西部农村生活困境,加上城市里这奴那奴的勒紧裤带窘迫度日的悲情,加上多少万便可修一座希望小学解决多少失学儿童的数据对比,于是便得出政府部门的开销是何等铺张和奢侈的结论。是的,如此思维是有点民粹,有点愤青,而公众基本上都会喝彩。
解决问题的药方已经开出,那便是政府信息公开,那就是拓展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与能力,使所有公共事务决策能实现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通俗点讲,政府打算如何花纳税人的钱?花到哪些地方?花出了怎样的效果?是否更多地顾及到了民生项目让公众得到真正实惠?……要全部晒出来给公众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如此,“金色的梦”就永远只是官员的梦,而公众的不宽容炮轰将持续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