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
1 理论基础:新自由主义
秉承古典自由主义的放任哲学,带有冷战时期的强烈意识形态色彩。
早期针对欧洲的滞涨和福利病
后期成为转型国家的政策依据
学理基础:货币学派、伦敦(奥地利)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公共选择理论
2.政策对象:拉美债务国家和苏东转型国家
3.政策方案——三化
快速私有化、贸易和金融自由化、政府作用最小化(紧缩财政)
4.内在矛盾
1)“市场迷信”,即认为市场可以自动导致经济效率,并且经济政策只应着眼效率。
2)“一刀切”地假定所有政府都是一无是处,忽视了政府在市场外部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如:防止过度贫富分化、维护社会相对稳定、建立法治的市场秩序。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1990年前后,拉美国家纷纷开始进行经济改革,涉及贸易开放、金融自由化、国企私有化、税收制度改革、劳工市场等领域。拉美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宏观经济形势曾一度有所好转。但1995一2002年的八年间,拉美经济先后三次衰退,改革对增长的影响是“令人惊奇的小”,“经济增长速度和期望值相比令人失望”。
拉美经济改革还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利用外资的风险意识淡薄,主要靠外资来增加进口和推动经济增长,进口急剧扩张,民族企业陷人困境,大批中小企业破产或处于经营困境,对生产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形成对外资高度依赖的局面。拉美外债余额由1991年底的4610亿美元增至2000年底的7405亿美元,10年净增2795亿美元。
阿根廷的经济停滞与社会动荡——新自由主义改革所付出代价
1994-2003年的10年中,阿根廷经济有5年为负增长。 GDP增长率从1997年的8.1%急剧下降到1998年的3.8%,其中1999-2002年经济增长率为-3.4%、-0.8%、-4.4%和-10.9%。2001年年底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社会财富急剧缩水,电信、石油和钢铁三大支柱产业的股票缩水幅度达到72%、57%和36%,整个银行体系损失约540亿美元(相当该银行总资产的2倍)”。——“破产的国家”
回首2001年阿根廷大骚乱
示威群众
严阵以待的军警
焚烧军车
哄抢食品
驱散群众
喋血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