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考奇术,一招致胜
关于应考方法的对话
学员:黄老师,您好!
教师:同学,你好!
学员: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为能否通过考试而焦虑。听同学说,您对考试方法有研究,能不能教我几招,也使我顺利地过关?
教师:有研究谈不上。多年来经过了那么多考试,体会倒是有一点。这些方法自己用起来顺手,不知能否合你的用。
学员:请你给说说,好吗?
教师:当然可以。你觉得考试中最使你头疼的事情是什么?
学员:我也不是很清楚。反正觉得书没少看,作业没少做,重点没少背,可到考试的时候又总是考不出来。
教师:我先试着给你分析一下。成人对应试知识内容的理解应该是没有问题,问题可能出在对所学知识要点的记忆上。如果记住了,那么考试就能顺利过关,不知是不是这样?
学员:太对了!我也觉得,真正使我焦虑的,就是记不住要考试的知识。这方面你有好的办法吗?
教师:你不要总想着有一种灵丹妙药,可以使你不费力气就能学到知识。但学习如果如能多注意方法,学习的效果就可以事半功倍,对知识的记忆更是如此。你平时是不是很注意应试的方法?
学员:你提起这个事,我才意识到平时自己很少注意应试的方法。我应该如何做呢?
教师:我谈谈自己对这方面的体会,供你参考。成年人考试的一个特点,就是对所学习的知识记不住,这不是你一个人的情况,而是成年人普遍存在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是由成年人的年龄阶段所决定的。在这个年龄阶段,理解力普遍较强,而机械记忆的能力则逐渐地衰退。因此,要牢固地记住所学的知识比较困难,这时候就应该扬长避短,多注意应试的方法,才能获得好的考试效果。
学员:原来我的记忆力衰退是一件正常的事!那么,如何才能记得住呢?
教师:现在我就来说说这个问题。刚才我说了,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记忆力就会衰退,这是一种自然的现象。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有一个遗忘的过程,即人对已经识记的东西的遗忘有一个由快到慢,最后相对稳定在40%这个比例的规律。如果能科学地安排重复复习的时间,那对于知识的掌握无疑是有好处的。但这对成年人学习来说,实际上意义不大。因为成年人学习都兼顾着工作,不会有很多时间花在对知识的重复记忆上,因此,就必须找一个更有效的方法。要成功地记住知识,我的体会:就要把机械记忆转化成理解记忆,在具体的方法上,就是对这些知识进行重新编码。
学员:那不是把事情搞得更复杂?
教师:表面上看好象是这样,但实际上不是。
学员:怎么说呢?
教师:在具体说明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你讲解一点这方面的理论知识。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在他的心理学专著《学习的条件》中说:“从学习的观点来看,当信息离开短期记忆而进入长期记忆时,信息便发生了关键性转变。这个过程称为编码。在短期记忆中作为一定知觉特性而得到的信息,现在变成了有一个概念的或有意义的模式。这种贮藏着的信息是用各种方法组织起来的。……所学习的东西可以在象句子这样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中加以编码。编码可以采取表格、图表、详尽的想象等形式。编码材料的主要特征(为它们进入长期记忆)为,它是有语义的,或是有意义地组织起来的。”
学员:我一时听不懂,你说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教师: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为了使记忆长期化和牢固化,就需要以某种形式对所学习的知识信息来进行编码。
学员:难道对知识进行编码,知识就能长期记住!?
教师:正是这样!编码可以使成年人发挥理解力强的优点,克服机械记忆力差的不足。我记得周总理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就用过这种方法。他把我国的30个省的名称编成一首诗,使它易于记忆,后来这首记忆诗经常被中学生们采用。诗我记得不十分确切,大致是这样的:“两湖两广两河山,黑辽北蒙福吉安。青藏宁疆台甘陕,三江川贵云上天。”你看,编码的时候好象是麻烦一点,但却可以把知识记得很牢。平时我们所谓的强闻博记,如果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学员:原来是这样。
教师:如果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准备考试的时候,有意识地采用这种方法,那我们不就等于有了一个记忆上的依靠了吗?
学员:掌握了这种方法当然好。但这种方法如何才能掌握呢?
教师:其实也很简单,只要对知识要点进行编码来帮助记忆就可以了。具体方法是,当我们要记忆知识时,首先把它分成几个要点,来作为编码的基础,这一点应该是容易做到吧?
学员:是的。其实考试需记忆的知识通常都可以分为几个知识要点。
教师:然后,每一个要点都抽出一个关键词。这个关键词将用来联想出它所在的那个要点的基本内容。比如,有这样的一道题目:立论的常用方法有:1、归纳法;2:、演绎法;3、举例法;4、分析法;5、引证法;6、对比法。在这六个要点中,我提示一个“归纳”的关键词,你能联想出“归纳法”这个内容来吗。
学员:这显然是不会有问题的。
教师:你看,关键词本来就是那么简单。如果我们把以上例子每个要点的前两个字都抽出作为关键词,问题也还没有解决。对吧?
学员:是的,好象和原来差别不大。
教师:如果我们把关键词的第一个字都抽出来联在一起,就组成了以下的一个奇怪的句子:‘归演举分引对’。这一步我相信你能完成。对吗?
学员:能倒是能,但我实在看不出这样做有什么必要。
老师:它现在还只是关键词第一字的机械的拼合,对记忆没有任何的帮助。我们接着往下看:如果我事先给出这个看起来没有意义的句子,让你通过它们来对要记住的东西进行回忆,你能做到吗?
学员:你的意思是说,通过‘归演举分引对’这六个字,引出对‘归纳法,演绎法,举例法,分析法,引证法,对比法’这六个需记忆的内容吗?
老师:对!我相信你能做到,对吧?
学员:应该是不难做到的。但考试的时候,你总不致于把这六个字提示给我吧?
老师:问题就在这里!如果我们有一种办法,能使你不用人提示,就能牢牢地记住这六个字,那这个记忆的问题就算是解决了。
学员:真有这样的好方法,我花点功夫也想掌握。
老师:方法是有的。这个句子之所以不容易记住,是因为它没有实际的意义,如果去机械地记忆它,那还不如一开始就去死记考试的内容。如果我们能把这个句子转化成一种有意义的语句,那记忆起来就不成问题了。比如,这六个字,如果我们把它改成:‘归燕聚分认对’,意思是:‘燕子归来时,不管是相聚还是分手,都成双成对相认’。象一个故事一样,你看,这样你能记住吗?
学员:当然能!但我不知这个句子怎样和原来的六个字联系得起来?
老师:这是通过一种谐音来联系的。就是它们的发音与原来对应的字是相同或相近的。这样处理可以有较大的范围来选择容易联想的句子,使要死记的内容成了一种有意义的东西。而这种最后的句子,就象是对原有的知识作了一个新的编码一样。我们只要记住最后的编码,就能很方便地把需记忆的知识要点给带出来。
学员:这种方法太好了!......只是,我还有一个疑问:这样好象也不能省力:一是要编码,二是要记忆。那不是更麻烦吗?
老师:表面看起来是这样,但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觉得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首先是编码,这是一个方法的问题,掌握了方法,我们就可以很快地编好。而且一旦编好码,在记忆的速度和牢固程度上,就会大大优于机械的记忆,还可以很省力地反复复习。其次,是对编码句的记忆,因为它是一个极短的而又有实际意思的句子,对它的记忆,根本就不成为一个问题。
学员: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如果题目很多,那么,我怎么知道,这个编码句子是对应那个题目的呢?
老师:这个问题问得好!确实,因为有些科目需记忆的题目很多,加上有的题目之间又没有多少差别,极易张冠李戴,把答案答错了题目。采取我们的方法,则不会发生同类的问题,方法是:把题目本身和编码句作一个联想。比如上例中,题目是‘立论的方法’,我们取出‘立论’两个字和‘归燕聚分认对’作一个联想,既然要‘认对’,当然要‘立在一起论辩一番’。你看,这不是很容易地联想起来了吗?
学员:这就是您要介绍的‘一招致胜’的全部内容吗?
老师:你可不要小看这种方法,它可以全面应用到考试中去。我经历过很多的考试,就是仰仗貌似简单,其实管用的方法轻松地走过来的。真理的形式往往是简单的!你难道不觉得,这种方法会使你很容易地记住考试的内容吗?
学员:确实很容易!但我一想到要掌握那么多的方法,才能使自己自如地应付考试,就觉得有点不上算。
老师:在什么都讲效益的时代,你有这种想法,我能理解。但你想想:你现在才多大年纪?你今后还有多少考试等着你?如果没有方法,那么,每一次考试对你都将是一次磨难,那又何来的效益?而如果你花一点功夫,掌握了这种方法,今后任何的考试,你都会觉得只是做一次轻松的记忆体操而已。这可以说是“有限工具的无限运用”。这其中的投入和产出比例,你只要认真算一算账,你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来。
学员:黄老师,你讲得太对了!看来这个方法,我是非学不可了。谢谢您!
老师:不客气!能对你有一点启发,我就觉得我的努力没有白费。祝你考出好成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