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电脑写作组合论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信息创造时代,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创造力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深刻地认识到,这种创造力已现实地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恩格斯强调:“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这个民族理论思维水平的高低。而论文写作,就是体现一个民族的理论思维创造力并把这种创造力联结在一起的最有力的工具,它作为人类记载和传播自身创造文化的一种方式,在人类科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论文写作在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写作方式顺应时代的变化?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传统论文写作方式的致命缺陷:写作过程中的“线性”思维及表述方式
论文写作是一种极富于个人特征的科学创造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人类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对所研究的事物进行详尽的分析,运用所积累起来的知识,从搜集到的无序资料中发现一种新的秩序,并以文字符号形式对资料和思维进行物化,形成一种新的创造。陆机在《文赋》中说:“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人类正是以这种万物皆备于我的豪气,写出反映时代节奏的科学论文,创造出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的智慧成果。
但传统的论文写作方式与时代提出的要求存在着一定差距,我们可以作以下分析。论文写作是一种以现实世界为反映摹本,以抽象思维为内在操作方式,以符号形式为物化手段的人类创造活动。作为摹本的现实世界是多维的现象系统,有一维线性(如语言)、二维平面(如图片)及多维立体(如建筑)多种类型,而人类思维方式却与其所要反映的摹本之间有着不对应性,它在思维的最底层只能呈现出一维性即“线性”方式,这是由人脑思维是建立在生物电流上这个生理基础所决定了的,这就如电脑运行受制于电流的“线性”是一样的道理。但人类却不甘心于思维与对象相分裂的事实,于是千方百计地去弥补它,这样就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可以近似地达到二维或三维甚至更多维的思维空间,实现思维方式与现象世界的对应。这种衍生出来的方式,不是人天生就具有的,它必须有意识地对头脑的思维方式加以变幻才能达成。换言之,如果人们不是有意识地对思维方式加以“多维”性的引导,那么人类的思维就会不自觉地滑入和线性语言相类的“线性”思维中去。
传统意义上的论文写作正是在这种“线性”思维方式上进行的,因此,其所完成的创造性成果也必然深深打下这种思维方式的烙印。创造性思维是论文写作的本质内容,它贯穿于整个论文写作的全过程,能产生新理论、新方法、新创见,在传统的写作方式中,它通常表现为线性分析和线性表述,即思维是以“线性”方式进行的。这时的写作过程大体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流程,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解决问题-表述问题’几个步骤,经过这些步骤,写作的全过程在实质上就完成了。但创造性思维的“线性”化,极大地限制了所能获致的创造成果,这时写作过程并不是有意识地以“多维”方式来进行,因此思维活动有如一条纤细导线中的电流,如果导线有一个地方断开,电流就没有办法达到目的地。在论文写作的文字铺设上,也表现出相应的局限性:文字表述因其单纯以线性的方式向前沿攀,其艰难的程度就如独行客旅行在沙漠中,在他的旅途中到处都潜伏着危机,当写作的过程中没有了写作灵感的支持,就有如没有了水和食物,独行客就会倒卧在他走向理想的途中。其实,这也就是很多人兴致勃勃地开始他们的论文写作征程,却总是不能如愿地走到目的地的原因。
由此可见,以传统的方式来写作论文,在写作的思维方式和文字表述上,都因下意识地滑入传统的“线性”思维方式,而忽略了以“多维”思维方式对已有文化成果进行借鉴和组合的作用,就必然使得创造性思维没有后援,极易使思维力逐步“弱化”,创造火花一闪即灭,胎死腹中,也就难以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的创造性成果。
二、对论文写作创造活动的过程描述:思维建构和符号重组
科学研究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而学术论文作为反映这种思维活动的方式,其写作过程也必然是复杂的。“线性”思维方式并不是创造性思维的全部,而只是一种最基础的方式。要使论文写作建立在更为科学的基础上,就有必要深入地研究创造性思维的建构过程和文字表述形式,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方式,以真正优质高效地获致创造性成果。
创造性思维不是空穴来风,它是通过信息建构的方式来实现的。在写作的过程中,信息对创造性思维的建构包含对思维主体的激活、运思、完成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维主体根据已有的信息资料或客观现实引发思维并提出问题,通过新信息激活思维,抓住和吸取那些能把思维引向发明和创造的新设想,把它们放到人脑这个“作坊”中去运作、加工和放大,把设想转化成对人类有益的创造性观念,进而把这些观念通过文字符号的方式转化为客观物质成果。马克思说:“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头脑中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联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失方面去考察的。”“综合”方式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把对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把握,并以之为轴心,把无数丰富的信息从四面八方汇集起来,找到一种组合方式,将这些信息以一种特定的目的或功能结构在一个新的系统内,形成一个新观念,通过综合的方式完成思维创造成果。在这里,综合是组合的内容,组合则是综合的形式,创造性思维正是通过组合的形式完成的。可见,创造性思维是对信息进行综合的能力,论文写作是对信息资料进行综合的过程。综合有别于机械堆砌,它把各资料信息之间的本质联系抽象出来,从中找到一种新的联系并据此找到一种新的组合方式。这种新联系的发现就是创造本身。
人类的符号系统(如文字符号)是物化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工具。信息是文字符号的内容,它是能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特征和变化的东西。在人类的思维和写作活动中,信息以符号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思维中的抽象过程,是思维运动的外化形式。也正因为如此,论文写作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着和思维同步的信息运动,使写作在实质上成为对信息处理的过程。实现这个过程最首要的条件,是使信息成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具有物理学意义上的物化形式即符号形式,通过符号把人类思维中抽象的东西,转化成一种可以以信息方式进行处理的最基本的形态。作为论文写作,在信息处理的阶段,它的最初的信息形态表现为词。巴甫洛夫说:“正是词使我们成为人。”有了词,人类最抽象的概念就可以通过语言的形式转化成可操作的东西,人类的文化创造活动就有了最基本的创造工具。词正是论文写作中最基本的符号形态。
进行论文写作,实质上就是对考察事物的研究资料以及已有的信息资料进行剪裁、变换、融合,即对信息不断地积累、加工并按照客观世界的逻辑结构序化这些处理结果的过程。从处理写作过程的符号操作程来看,论文写作的目的,在于创造出以语言符号为载体的、能表达作者创意的符号集合体。当这个集合体完成到一定阶段并通过信息传播方式为社会所接纳后,它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符号而存在了。和原来的符号不同,它是由一些不同的观点、段落、意群、句子、词等不同层次的符号所构成的更高层次的符号集。思维和写作的外在工具是语言和文字符号,论文写作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以低层次的符号来进行高层次的符号的组合过程,其完成的方式,表现为对各种一定层次的符号进行收集、整理、综合、利用等处理,通过组合,使低层次的符号不断地向更高层次跃迁,最后达成所追求的作为目标的符号--文化作品。由此可以看出,组合实际上就是完成论文写作全过程的最本质的手段。
三、以综合为内容的组合:导致创造成果的论文写作现代模式
什么是模式?它是人们从认识客体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一种理论或象征性体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形式和重要工具。美国著名传播学家赛弗林说:“模式提供了一个框架,我们可以据此来思考问题,即使最初的模式未必会引出成功的预见,它也会指出我们知识上尚未暴露的重要缺陷,指出需要加以研究的领域。”(《传播学的起源、研究和应用》)。金代王若虚在他的《文辨》中,对文章的写作是否应有模式的问题作过论述:“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须有。”论文写作的组合方法,正是写作论文极具现代意味的原理性的“大体”,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框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它的灵魂。
从写作的具体操作看,论文写作首先要确定选题。选题可以看成是整个论文写作的第一步,起着选定中心并为全文定调的作用,即提出“大问题”。接下来是对大问题的研究,这部分的工作可以围绕客观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也可以从已有资料引发思维进行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把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分而破之,然后把对这些分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科学的综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大问题从待解决状态转化成在解决状态,并通过把对分问题解决方法的科学综合,实现对大问题的解决。在文字的铺设上,由于事先小问题是通过对大问题的分析研究而形成的,小问题的排列的顺序本身就体现着解决大问题的思路,所以把解决小问题的文字组合起来,实际上就成了解决大问题的文字,即形成了论文本身。和传统的写作方法相比较,论文写作组合方法就是要在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实现从“线性”写作方式到多维的“立体”写作方式的转变。线性方式以单线形式把思路向前推进,组合的方式则表现为以一个容器的方式,通过客观事物现象或信息资料实现对思维的引发作出自己的研究,并对研究结果收集、融化、分割、重组、积淀。这就象是打浆造纸一样,先将收集来的各种有用的材料放在锅中煮沸、打糊、然后把它们滤在一张网板上,积淀成一张新的供人们写作绘画的新纸。
在我们这样一个极富于综合的时代里,任何一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性的活动,都建立在已有的创造性的成果之上,体现为对大众创造力的一种综合和再综合。综合即是创造,即是组合。马克思说:“人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它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综合是一种奇妙的魔术,创造正是在从过去继承下来的东西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一种魔术般的综合。只要能创造性地从已有的各种创造物的组合中找出新的联系,并使这种联系与社会的需要结合在一起,那么这种创造结果就会被社会所接纳。我们时代众多的文化成果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四、电脑写作的灵魂: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魔鬼般的组合
电脑作为信息时代进行信息处理的最佳工具,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论文写作对信息材料进行综合最后实现创造的需要。论文写作组合模式的优势在电脑写作能得到极完美的体现。在传统的写作中,论文的结构往往是按照“线性”流程来表述,作者的视点完全受自己所处空间范围和时间向度的限制,而电脑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非线性,它可以随意从文本的一点跳到另一点,方便地在不同的文本间穿梭往来,从而打破了线性叙事的规律,大大拓展了思维的立体空间,以崭新的非线性网络型思维模式取代论文写作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电脑在写作上的新特点而导致的这种崭新思维方式,将实现知识经济时代对论文写作速度和质量要求的高度统一,为论文写作者带来旋风般的头脑风暴,人类的创造性思维将在这里得到从未有过的淋漓尽致的张扬。
电脑的文字处理速度对论文写作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它具有极高的效率和很大的灵活性,文字输入快捷流畅,大块文字可以被随意重新组合,句子可以随意扩张,语句的剪切、复制、粘贴以及跨文本的调用都极为方便。以论文写作为例,电脑写作打破了“从前往后”的传统写作模式,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灵活性和多变性。如果作者对文章的总体构思和内容细节的思考已经成熟,那么按照从前往后的传统方式进行写作,效果自会如行云流水一般顺畅。假如作者一时对文章的布局写法未想透彻,照样可以轻松进入电脑写作过程。作者既可以从中间写起,也可以从最后写起,既可以先写骨架,再充实内容,也可以先有材料再理出观点。总之可按思维所及,随意写来,而后再借助电脑强大的编辑功能,调动思维的创造性,进行深加工,通过逻辑梳理、材料调整、词语增删、内容重新组合编排,深化主题表现细节,追求作者的人性风格,提高作品的表现力,直至达到理想的程度。电脑在论文写作上展示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传统写作的思维模式将面临淘汰和更新!
美国教授尼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指出:“计算机不再只和计算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过去,国际上把未能获得读、写及计算能力的人,视为“功能性文盲”,现在这个概念被注入了新的含义:在信息时代,凡是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生活方式,不会使用电脑进行写作和信息交流的人,将被视为现时代的“功能性文盲”。电脑作为一种工具,已经或正在全面地走向我们的时代,它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电脑写作也以势不可挡的姿势闯入到论文写作中来。可以预见,论文写作的组合模式将成为论文电脑写作的现代终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