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受网络影响的三个层面
大千世界的文化,无外乎自然文化、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自然文化是通过地壳运动,通过风雨雷电这些自然活动而形成的,是自然界恩赐所造成的人类文化形式,如黄山、泰山、峨媚山等物质文化遗产,而科学文化、人文文化则是人类自身创造的文化。我们常说,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在改变外部世界的同时改造自身的内部世界。人类自己创造自己的文化,就是在改造物质世界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对物质世界的改造,就不会产生人类文化。
网络文化的产生也是人们改变物质世界的结果。正是因为人们改造了传播界的物质世界,诞生了互联网络,在产生电脑、网络这些物质文化的同时,产生了网络人文文化,也就是说,人类在发展网络的同时改造着自身,改造着人的文化意识形态,这种改造过程推动着新旧文化间的转换,网络文化就是在这种意义上而言的。“网络文化”不是“网络+文化”的机械叠加,而是“网络/文化”的偏正关系,“网络”是用来修饰“文化”的。在这个认识背景下,我们姑且定义:网络文化是人类运用网络技术等文明成果而创造的人类文化,表现为物质层次、意识层次和社会结构层次的复合体。
物质层次是网络文化的最表层,它的表现形式是有形的或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是网络文化的外壳和表象,是网络文化存在的物质条件。由于它的存在,网络文化得以派生。由于网络发展与社会文化的不断撞击和融合,物质层次的生产将为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新环境而更新组合,产生新的产品形态,从而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加速人类对自身的探求,形成新的精神形态,使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从原材料到过程、到产品的彻底变革,然后使人类生活发生改变。意识层次是主观层次,是人类自身对于自己生存环境的主观反映的总和。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意识受制于物质,但又在一定的条件下反作用于物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由于网络这—基本的物质形态不同于纸质的平面传播,也不同于影视的视觉冲击传播。网络的最大的本质特征——虚拟性,使得网络文化所影响的人的思想、思维方式、价值准则、主体意识、审美观念、制度观念、行为心理都有了独特性。在这一层次上网络带给人类社会文化的改变,是人类在网络时代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观的表现。社会结构层次,这是指在网络的影响因素下人类文化的整体结构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社会变化有着实质性影响。结构的改变最重要的是社会结构的改变,社会制度、管理方式的改变,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改变。这也是网络文化改造社会文化中最具现实意义的改造。